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
关于装备制造业的振兴与我国自主创新战略实施的关系,路甬祥表示:“制造业依然是中国经济的支柱,要努力提升装备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
对此,要着力提升装备制造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水平,发展绿色制造,提升重大装备关键制造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再创新的能力和重大装备的系统建设能力;培育具有全球视野的企业家,培育跨国经营的制造企业和企业集团,创造国际著名的制造品牌,培育具有创新和竞争活力的中小制造企业群落,形成若干具有特色的制造产业集聚区;要发展工业设计、先进物流、全球制造和增值服务等现代服务的全球支撑体系,建立与先进制造相关的共性基础教育和语言元件共性创造基地,为先进制造提供共性技术的支撑;要发展节能环保可循环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加快建设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制造技术的创新体系;要完善促进制造业创新的财税金融、政府采购和进出口政策体系。
制造业还需要有创新人才的支撑。路甬祥强调,要改革工程教育,培养能够承担起实现从制造到创造跨越重任的创新人才和产业队伍是关键一环,应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创业的能力,为建设一个创新型社会,提供宏大的社会基础。
以制度建设支撑高技术产业化
路甬祥在回答“我国自主创新战略实施的最佳路径”问题时指出,要加快实现高技术的产业化,就要从制度建设与环境创建方面着手,制定相关的政策进行有力支撑。
首先,政府应增加基础和前沿探索方面、工业性探索方面的投入,建立一个公平竞争、创新友好的市场环境,应将鼓励创新的基本原则贯穿于立法中,体现公平原则,鼓励创新,支持创新,宽容在创新过程中的失败;要对技术创新或前沿创新有一个客观的、科学的评价机制,不能简单地按照论文的数量进行评价,也不能过早地对某技术给予国家级的奖励。
同时,要加强创新源头的供给,继续扩大开放,吸纳世界人类创造出来的知识和有关技术。“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高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拿钱是很难买来的,要牢记邓小平先生曾经讲过的一句话,‘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路甬祥说。
他强调,科学认识规律也好,技术也好,最终是要通过历史检验、市场检验的。技术创新不但要通过市场的检验,而且要通过技术的转移,通过知识产权的许可证的贸易,然后使发明人,使创新的原创单位和个人得到充分的回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