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的大岗子风电项目一期工程2007年底并网发电,二期工程又将于今年底并网发电。
诸如此类的新上马项目正在不断增大风电的发电装机容量的比例。据行业专家预测,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到2020年底可以达到5000万千瓦!相当于届时中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4%。
然而,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新能源项目教授级高工施鹏飞担忧风电行业存在投资过热迹象,“部分企业不惜亏损也要低价中标项目,不具备风电开发条件也要盲目上马项目,这种‘宁亏也要投’的做法不利于风电企业实现正常盈利”。
据悉,上述风电的一期工程装机容量为5万千瓦,工程造价成本约5亿元,年发电收入约1亿元。该风电项目负责人坦言,这基本属于微利。
支持微利的风电业快速发展的动力是绿色能源的前景和国家政策。从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的实施到2007年4月《十一五能源发展规划》的出台,风能作为可再生资源一直是政策支持的重点。
风电项目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也带动了上游风电装备制造业的繁荣。国际风能理事会认为,中国2009年会成为世界最大风电装备制造国,制造能力将达1000万千瓦,约占世界市场1/2。目前,国内风电装机制造业前景被看好,并深受风投追捧。
但是,分析人士也指出,风电行业被打上了深刻的政策烙印,行业发展属于政策引导带动市场需求,受政策风向影响巨大。投资者在积极响应政策对风电行业的支持的同时,还用上马风电项目的行动去赌更大的政策支持。
在这种博弈过程中,风电业发展正遭遇四大疑问。
强制配额比例是否科学?
据了解,国家曾要求装机容量超过500万千瓦的发电投资商,在2010年除水电外,可再生能源配额要达到3%,2020年达到8%。这一要求使得国内风电装机容量得以快速增长。
除了风电行业前景高预期之外,完成国家规定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是发电企业争夺风电特许权项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尽管该配额比例尚未形成政策规定,也未规定相关惩罚措施,但这是一个国际大风向。”施鹏飞认为,这也成为国内风电装机容量迅速增长的原因之一。
在东海证券研究员高冬看来,强制规模比例的科学性值得商榷,原因是该比例刺激电企发展风电并非出于利润引导,而是一种政策预期,因此不具备长远发展性。电企看不到风电发电的利润所在,尽管能够短时间内提高风电装机容量,也难以形成良性循环,此外,电企因此大力上马风电项目也推高了电力设备价格,难以如期回落。
联合证券研究员王爽有不同观点。她认为,尽管配额比例的政策预期带来了风电项目投产热潮,但不可否认,这种隐形政策信息对促进风电行业的投资很有利,也能方便市场化的资金投入。事实上,目前一些较大的风电场已经能实现较好的盈利,在当前火电普遍亏损的情况下,一些风电项目甚至比火电更有投资吸引力,很多企业投资风电已是自愿,并实现了盈利预期。
风电价格难上浮?
在煤炭等能源价格高企的大环境下,很多电企都看好风电能源的发展空间和收益,因此,在投标时纷纷压低价格以求中标,这样就使得风电价格非理性,盈利空间有限。
目前,风电上网电价包括国家发改委核准价格和特许招标价格两部分。分析人士认为,这种定价机制能够体现政府尽力控制电价的意图。然而,在最初的招投标中存在明显的“低价者胜”的中标倾向,2003年第一期招标中华睿报出了0.39元的超低价并成功中标。
分析人士称,这类企业不惜低价中标,一方面是为了进入风电领域;一方面是赌风电价格将不日上浮。
从风电项目开发商的角度出发,分析人士认为,国家特许权招标价格较低增加了投资者风险,影响了行业的发展。
这一现状在最近的第五期风电特许权招标中有所改变,与前四次不同的是,此次招标谁出价更接近平均价,谁得分就更高。施鹏飞认为,采用中间价竞标利于改善风电上网价格机制,也意味着政府倾向于合理的风电定价。
一位风电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的风电价格比火电价格贵一倍,因此风电价格上升空间不大,真正值得风电企业关注的是如何降低风电设备的成本。
王爽认为,随着风电设备成本的降低,风电价格只有下降的趋势,加上火电价格正处于上涨压力之下,因此,可预期未来几年风电与火电上网电价的价差将越来越小。
设备价格迅速回落?
近年来,风电设备成本居高不下一直让众多风电企业不堪重负。据了解,近年来,风电设备成本已有所下降,每千瓦装机容量成本从最初约12000元降到8000元左右,但这个降幅离风电企业的期望值还有一段距离,不少手持风电项目的企业在等待成本进一步回落。
尽管不少企业考虑到风电设备成本过高的因素,暂缓了项目上马的步伐,但仍有很多企业看好风电未来赢利前景,为了及早进入风电领域忙于“跑马圈地”,一般情况下,民企或外企投资风电更多地从进入行业门槛或盈利角度出发,而国企发展风电更多地考虑到企业长期发展策略要求。
施鹏飞认为,这一热潮导致短时间内风电装备成本仍难以迅速回落。王爽介绍说,关键是目前风电装备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她今年4月份在一家风电设备制造企业了解到,每期风电设备生产出来后都会被风电企业一抢而空。
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已有近百家,其中风电整机制造企业有40余家;部件制造业的发展也很迅速,仅风轮叶片制造企业就有20余家。分析人士认为,我国风电设备整机制造企业将面临激烈的竞争,可能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这让很多风电企业寄希望于上游竞争带来风电设备成本下降,以便加快推进风电项目开发。
国家发改委《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称,在采用国产装备上,国家发改委强调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不满足设备国产化率要求的风电场不允许建设,这也利于风电设备成本控制在较低水平。
对此,尽管不少企业已经着手技术自主研发,但大多数企业都是从事整机组装制造,一些关键设备如轴承、变流器等零部件还是不能生产,大部分零部件还要依赖进口。因此,尽管目前风电装备的国产化率在不断提高,但国内风电设备的技术相比较国外仍处于较低水平,这也制约风电设备价格的进一步回落。
微利尴尬持续多久?
分析人士在看好风电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目前国内多数风电项目的盈利情况并不乐观。
王爽认为,至少在两三年内,风电企业还难以实现良好的盈利状况,原因是风电设备成本居高不下,而风电价格短期又没有上升空间,企业需要想办法降低运营费用。
在施鹏飞看来,风电未来的发展仍然面临较大的风险,因为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政策,目前来讲,政策风向而非市场规律对该行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他举例说,电网对风电的接纳积极性方面、用户对风电价格差价补贴方面,都需要更明朗的政府态度。
从风电项目发展现状来看,不少恶意中标的电企因电价很低,风电运营出现亏损。一些电力企业并不太在意风电项目的盈利,而是热衷于“跑马圈地”。
施鹏飞认为,谁来为当前的亏损买单还不知道,对于大型国企来说,先抢占风电产能资源在手,再赌更明朗的政策支持成为一条普遍采用的风电发展策略。
事实上,国际上曾对风电成本有专业预测,结论是在2020年之后风电的成本将可以和火电、水电相近。窦泽云认为,如果考虑到火电的环保成本和风电的环保收益,到;一位风电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不是恶意竞价,按照当地正常的标杆价计算,风电企业基本不会亏损,顶多是不赚钱。
窦泽云经调查后发现,国内早期风电项目均是赚钱的,但特许招标项目多处在盈亏平衡点附近,目前是盈利低点,但随着风电成本加速降低,风电将成为能获取稳定回报的行业。
国信证券研究员徐颖真认为,几大电力上市公司年报显示,风电项目的回报率比较低,对上市公司的利润贡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对更多的电力企业来说,风力发电还只是个概念。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