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管理体制欠创新 痛失机遇太可惜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08-08-04 08:08   来源:中国证券报

徐工的艰难改制是中国国有企业朝着现代企业制度转型的一个缩影 在中国工程机械发展最好的时代,徐工的整体机制没有理顺,在一定程度上错失了行业发展的黄金期;而它的同行与竞争对手们,却抓住了机遇乘势而上,业绩骄

徐工的艰难改制是中国国有企业朝着现代企业制度转型的一个缩影

在中国工程机械发展最好的时代,徐工的整体机制没有理顺,在一定程度上错失了行业发展的黄金期;而它的同行与竞争对手们,却抓住了机遇乘势而上,业绩骄人。

相关文章导读:改制遇阻 徐工集团独力推进内部产业重组

有研究员认为,在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改制的方案失败后,徐工通过注入资产实现整体上市是“目前条件下最好的选择”。因为“利用资本市场获得融资能力和发展能力”是这家特定企业的必由之路,也是唯一之路。话说回来,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作定向增发,显然时机不是最好,可徐工再也拖不起了。

事实上,市场普遍预期,如果不是因为受凯雷收购案的拖累,徐工集团早就可以通过整体上市获得融资能力和快速发展能力,现在做虽然有些晚,但还是比不做强。可惜的是,下一个行业发展的黄金期恐怕要等上一阵子了;而且,徐工为凯雷收购案付出了高昂的成本——人力、物力、财力,还有被牵扯的精力。

有专家提醒,虽然徐工的主要资产实现整体上市,但公司的最大缺陷——国有股权缺乏人格化监督和约束机制——依然没有实质性改变。换句话来讲,徐工科技的竞争力并没有获得根本性提升。

注入资产中有部分产品做到了市场最大,但是毛利率和净利率不高。

的确,徐州重型这几年出现了爆发性增长,它也是注入资产中最为优质的部分。

徐州重型汽车起重机业务市场占有率高达55%,并且出口占比超过20%,毛利率在25%左右。但同时也面临很多竞争,包括快速成长的中联和即将上马起重机产品的三一,而后者在市场中的快速成长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也就是说,徐州重型的对手都是竞争力和冲击力很强的公司。

在采访过程中,不止一位行业专家指出,在类似工程机械这样的高度竞争行业,人的因素非常关键。如果经营层的观念不变,“上不上市”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面貌。徐工的收入规模、产品种类、行业地位都是国内第一,国际上也数得着;但在21世纪的前十年里却慢慢从以往的“主流”演变成“非主流”,从“行业翘楚”变成“没落的贵族”,而且这是在整个行业景气提升的情况下出现的,其中的原因值得深思。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