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国Ⅲ排放标准是商用车和零部件业界关注的热门话题。
就当大家都在期待和观望中等待国Ⅲ平静到来之时,中国重汽EGR发动机的“横空出世”,让大家措手不及,惊愕不止。“下半年我的产品可能会卖不动了!”“市场被中国重汽抢走了怎么办?”“全年的目标难以完成了。”中国重汽的竞争对手们极为紧张和慌乱。
据了解,中国重汽的EGR比博世此前推出的高压共轨系统产品能低5000元以上。由此,中国重汽的产品价格也远低于国内其它重卡企业,可谓价格优势明显。
于是市场出现了几乎一致倒EGR的声音。或说有“假国Ⅲ”之嫌,或说已是国际上淘汰之技术,或说是问题多多,服务难保等等。与之相反,在国内的不少企业、“专家”和媒体炒作下,认为只有高压共轨系统才是主流,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但是,在笔者看来,市场需要EGR这样的“搅局者”。EGR引发的各种非议只是中国商用车和零部件领域众企业应对市场竞争不成熟心态的一次折射。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才是春。中国的市场很大,层次性很多,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对产品的层次需求是不同的。我们不能直接把国外的模式或经验搬到中国市场。况且,国外的好东西也不一定适合中国市场。我们更需要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产品。所以我们觉得中国的国Ⅲ市场需要多种路线存在,而且各种技术路线的并行也是完全可行的,只要符合国家标准、消费者买账、用户接受,有何不可?并非只有“主流”才能存在。进一步说,选择何种技术路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达到国Ⅲ的排放标准,而不能采用落后技术倒退到国Ⅱ甚至更低。
EGR的出现破除了国Ⅲ关键技术被博世、德尔福和电装等跨国公司垄断的“魔咒”,对于产业安全,推动国Ⅲ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次EGR的出现,引发的不仅是一次表面的大讨论,更引发了全行业的一次集体思考,那就是如何有效地来应对市场竞争。市场变化得太快,不一定按照预想的模式运行,既定的战略可能会失效。另一方面,EGR告诉我们市场才是硬道理。国内企业都知道中国的消费者对价格非常敏感,知道价格提升了意味着什么。中国重汽则是摸到了市场和用户的心理,同时也深刻理解管理层的意图,真正为用户考虑,为用户创造更大价值。
在EGR的冲击下,博世也将于今年8月份左右推出低成本的高压共轨系统,价格或将降至6千元以下。
笔者相信,如同EGR一样,这也将引发连锁反应,导致国Ⅲ技术的价格继续下行。如此看来,EGR引发的连锁反应最终受益的是广大用户,难道这不是好事吗?
市场经济需要良性竞争,浮躁和咒骂是无济于事的,后悔也是没有用的。在合乎市场规则的情况下,我们期待更多“搅局者”的出现。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