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一轮钢铁业重组:地方阻击央企?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08-08-13 09:18   来源:国企杂志

中国钢铁重组十年,步履蹒跚,这一轮省内重组突然加快了步伐,拒绝了四面出击的央企。或许,在地方主导下,省内重组得以实现,但是,这一轮的博弈是否只是在给他人做嫁衣?如果继续二次重组,或许在这场博弈中脱颖而

中国钢铁重组十年,步履蹒跚,这一轮省内重组突然加快了步伐,拒绝了四面出击的央企。或许,在地方主导下,省内重组得以实现,但是,这一轮的博弈是否只是在给他人做嫁衣?如果继续二次重组,或许在这场博弈中脱颖而出的将是如今受阻的央企。

中国钢铁重组十年,步履蹒跚。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或许,6月30日河北钢铁集团的正式挂牌成立,对宝钢和首钢来说多少还是有些突然,因为之前,首钢与唐钢、宝钢与邯钢的接洽一直在继续。

无独有偶,三个月前,3月26日,由莱钢和济钢合并组成的山东钢铁集团在济南揭牌。之前,与济钢接触的是宝钢,与莱钢接触的则是一家外资公司。

而面对新的一轮整合,早已省内重组的鞍钢本钢在被争议了几年的"整而不合"之后也有了进展,鞍钢总经理张晓刚站出来表示,鞍本联合重组有望在2008年有实质性的进展。

对于已经进行了十年重组并购而没太大进展现状的中国钢铁业,半年来连续四五起的钢企重组,用仁达方略资深钢铁分析师杨涛的话说:"确实让人兴奋,标志着钢铁业新一轮重组步伐在逐渐加快。"

这一轮,以省内重组为主。相反,对于四面出击的央企则增加了几分难度。

这一轮:省内重组与央企出击

集中度的提高是钢铁业重组的目的,因为钢铁业是基础和支柱行业,必须做大做强、提高集中度才能生存。

按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规划和预计,到2010年,钢铁冶炼企业集中度将大幅提高,国内排名前十位的钢铁企业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将达到50%以上;2020年达到70%以上。

然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研究数字表明,2006年中国产钢企业的集中度比2005年反倒下降了1.9%。中国钢铁企业的重组迫在眉睫。

"新组建的河北钢铁集团,将为我省钢铁产业提供一个整合、改造的平台。按照初步规划,到2010年底,在淘汰落后、优化结构的前提下,年钢产量将达到5000万吨。在此基础上,河北省钢铁产业的整合和改造将在产品、质量、效益上下工夫,使钢铁产业链向深度拓展,提高钢铁产品附加值,实现由钢铁大省向钢铁强省的转变。"

河北省冶金政研会副会长宋继军的话听起来很普通,却足以表现出河北省的决心。5000万吨,则意味着全国第一、世界第二的产量,目前,位居前四位的国际钢企印度米塔尔、日本新日铁和JFS、韩国浦项产量分别为1.164亿吨、3450万吨、3380万吨和3278万吨。

然而,对于河北钢铁集团的组建,《世华财讯》称:"是政府主导的结果,唐钢一直以来面临着两个选择:听省的话,与邯钢重组;或者向迁居曹妃甸的首钢敞开怀抱。此前,唐钢一直被夹在首钢和省之间左右为难。原任首钢董事长的罗冰生一直希望首钢和唐钢重组,随后罗冰生任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甚至把首钢和唐钢看做一个整体,各种会议上,将其简称为首唐。"

与唐邯的迅速重组相反,两年前,宝钢和邯钢的收购与反收购则一度成为焦点。2006年,G邯钢一则公告称,宝钢集团通过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持有G邯钢流通股4626万股,占总股本的1.6738%。此外,宝钢集团两家全资子公司:上海宝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和上海宝钢工业检测公司同样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分别持有了G邯钢流通股6794.6万股和2398.9万股。宝钢集团直接和间接持有G邯钢1.38亿股,合计持股比例达到了总股本的5.0002%。

随即,G邯钢又披露,公司控股股东邯郸钢铁集团决定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增持公司流通股股份,增持数量不超过7亿股,增持资金不低于15亿元。

不管是宝钢与邯钢以竞争方式的接触还是首钢与唐钢的持续接洽,几年下来都没有一个太好的结果。

山东济钢莱钢重组也是一样的道理。有分析师表示,早在2006年,宝钢对山东省内最大的钢厂济钢的觊觎,已成为公开的事实。而正是这种觊觎,成了山东省加快省内企业整合的催化剂。

央企重组地方国资的阻力

"央企重组地方钢企的阻力是显而易见的。"采访中,几乎所有的采访对象都给出了这个结论。

很多地方国资选择自己重组,而拒绝了央企的介入。

2006年7月,宝钢来到山东,希望重组济钢,而恰恰是这一举动才坚定了山东省整合省内钢铁企业的决心。杨涛说:"中央企业与地方的利益矛盾是钢铁重组一直存在的问题。"

"作为中央企业的宝钢去收购济钢,那济钢要考虑自己在宝钢集团中的地位,以后济钢的纳税该交给谁,包括济钢现有的管理人员的层次定位。"杨涛说,这些都有可能造成济钢是加入宝钢还是在山东省内整合这种情况的考虑。

从钢企性质看,钢企都是地方的支柱型企业,也是利税大户,周晓明说:"如果兼并重组,势必会涉及到地方的复杂利益。钢企也都分属于地方省市,利税也是交到地方,如果与央业重组,这部分利益就没有了。"

而国内企业的兼并重组,绝大多数属于资产无偿划拨,部分税收要转移到母公司所在地,即使对当地政府给予补偿,仍然低于重组之前当地政府原有的收益水平。尤其是每个钢企都制定了宏伟的发展规划,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逐年增大,而重组企业对地方财政的补偿一般只考虑现状,未研究将来。

税收政策上缺少一定的支撑,是目前阻碍国内钢企跨地区重组步伐的重要因素。如果国家要加快重组步伐,打破省市跨地区界限,杨涛说:"希望国家能够出台相应的鼓励和支持政策,政策上有所优惠,财政上有所支持,并且对企业的联合重组制定一系列标准。另外,涉及利益冲突问题,可能需要强制力进行整合。中国的钢企整合要采取市场加政府的双重领导和管控支撑。"

除了税收,还有一个难点--所有权归属的问题。中国实行统一所有,分级管理,各地都有钢企。杨涛说:"在钢铁企业的整合过程中,如果这种利益和产权归属处理不好,不但不能优势互补、做大做强,反而会后患无穷。"

"如果整合,人员怎么分流?"兰格钢铁分析师周晓明说,"有些地方钢企本身就不想重组。"

"从高层看,有地方政府的财税利益;从低层看,钢铁企业本身可能是当地的龙头,有各种优惠政策,并购后就成了央企的分公司、子公司;微观上,管理人员的变迁和人员的分流,低产能、低效能的部分就会被砍掉,会涉及各方面的利益,对重组产生很大的冲突。"杨涛分析说。

央企有自己的布局,地方国资也同样。然而,中国要打造巨头企业,必然要在一系列的利益博弈中找到平衡点。

从"大"到"强"的转变期

7月初才结束的铁矿石谈判,成了中国人心中的痛。60%、70%到90%的增幅,大大增加了钢企的成本。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虽然推出了宝钢,但话语权却少得可怜,作为产钢第一的国家来说没有话语权是可悲的。

虽然,宝钢位列世界第五,但是,世界钢铁巨头的产能超过一亿吨,是宝钢的四倍。虽然中国的进口量比较大,但是分散的产业布局,造成了谈判中的地位非常弱,造成了成本的上升,对钢企带来非常大的冲击,而钢铁行业是个规模经济比较明显的行业,杨涛说,"要想在国际谈判中有话语权和竞争力,必须做强。"

面临国际上钢铁重组的热潮,中国的钢铁行业必须经过重组并购形成规模经济。不管是省内重组,还是跨地区兼并,至少中央政府的明确意向和地方政府的产业意识成长,以及来自市场的压力,都在推动国内钢铁企业的整合。

2006年后,是世界上钢铁和铁矿石重组的高潮,比如米塔尔钢铁公司收购案,造就世界第一家产量超过亿吨的钢企等。这些国际上钢铁业重组、扩大规模的发展趋势势必会对中国的钢铁产业产生影响。

地方政府也慢慢意识到要整合这些产业,于是河北、山东、广东、辽宁等省出台了加快省内钢铁业整合的规定。

但是,有些整合仅仅局限在一种战略型、松散型的模式下,比如鞍钢本钢,五年来一直是各自为政,整而不合。

对于松散型模式,杨涛介绍说:"原本是一种权益之计,就像批发和零售的关系。比如某地区的企业都很小,跟大企业谈判是有劣势的,就像欧佩克石油联盟一样,统一对外去谈判。实际内部管理和产权是相对独立的。"

而这种权宜之计,却一度成为重组的模式,尤其是地方。"真正的重组要考虑整合后怎么做资源调配和产业布局,这才是关键。整合后没规模效应,就没实际性的意义。"杨涛说,从松散型发展成为以资产为纽带的重组模式是必然。

周晓明说:"从河北钢铁集团身上,看到了希望。"但是,"不能一味的按照本省重组的模式进行,不是每个省都和河北一样有优势,有些省没有可以作为龙头的钢铁企业,必须有跨地区企业,尤其是央企的介入。"

下一轮:二次重组?

米塔尔在实施全球化钢铁并购战略时曾坦言:"我们追求的不是规模,而是利润。"

或许,中国的钢企可以以米塔尔为对标企业。米塔尔的特点是持续并购,中国的并购断断续续持续了十年,但效果却并不理想。

一百多年中,美国、日本、欧洲有四次并购大潮,形成了一些钢铁巨头。采访中,分析师多次提到"美国摩根和印度米塔尔的借鉴意义"。19世纪末,美国采取的也是松散联盟,但以失败告终。摩根通过大并购组建钢铁公司,进行了资金运营,把松散联盟变成了紧密联合的钢铁企业。所以,通过资产重组成为了海外钢铁业联合重组的途径。目前,国内的钢铁企业也在慢慢建立资产纽带的链接,不仅仅停留在松散联盟上,可以借鉴摩根的手段和思路。

真正把并购进行到底,不断调整战略和思路,才能打造钢铁帝国。钢铁业要求规模大,因此并购并非一次两次,一年两年就形成。要突破一个个瓶颈。

而这一轮省内重组后,下一轮又会是什么?这一轮的博弈是否只是在给他人做嫁衣?

虽然省内重组对央企重组造成了阻力,打乱了一些央企的布局,但从长远看对国家的产业布局是有利的。杨涛的观点是:从整个国家钢铁重组的趋势和目标看,需要打造的是国际竞争力的巨头,要整合的资源非常多,从目前看,有些钢企在地方进行了重组后,可能进行二次重组,地方的资源再拉入到打造钢铁巨头的框架中去,因此,地方钢铁的重组可能给打造巨头企业奠定一定的基础。如果某个中央企业比较有实力,可以作为重组的核心,地方钢铁企业重组后的企业就可以并入。

地方重组多是短期利益的考虑,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钢企的效益都不是完全最优的程度,如果钢铁业整体发展,对国家和地方的经济都是一种推动。

杨涛提出了自己的设想:通过行业整合、资源调配,中国整个钢铁行业得到了发展,地方只是被整合进去进行统一规划发展,可能企业还是在地方,但是,企业发展中国家和地方在税收上有一定的分配。可能不是从钢企本身得到利益,有可能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因为它是基础性支柱性产业。并购重组有一定的阶段,从短期利益讲可能对地方有伤害,长远讲这种整合趋势非常有利。地方政府本身也应该从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结合考虑,或者从最优化角度来考虑重组规划。

"二次重组"或许是一条出路。这也意味着目前在这场地方与央企利益博弈中一度受阻的央企将成为最后赢家。

周晓明说,未来中国将形成几个超级钢铁集团:华东以宝钢为核心,东北以鞍钢为核心,华南以武钢为核心,华北以首钢、河北为核心,山东钢铁集团等。另外还有攀钢等一些特钢企业。

"目前的重组只是起步阶段,要真正形成钢铁巨头,是有潜力的,国内钢铁有4.3亿吨,如果整合成四个,每个都比国际钢铁巨头大。"杨涛说现在需要过程去实现这个巨头。

省内资源有限,如果想打造世界巨头,跨省市、跨地区的重组是必然的,但是目前,存在一些阻力,期待着,一种突破省、市界限的大规模重组,提升在世界上竞争力和商务谈判的筹码。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https"){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