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徐工改制路 熊市上市选择很无奈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徐工与凯雷的三年“热恋”终于无果而终。三年来,对这场“热恋”的质疑声从来没有停止过。今天的结局,双方也许早该料到。在无奈的同时,徐工选择了整体上市。
背景
改制之路
徐工历史悠久,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1943年。那时徐工在山东,是八路军为打日寇建立的一个兵工厂,1951年才落户徐州。
五十多年后的1999年,当徐工集团现任董事长王民接手徐工时,企业已是满目疮痍。徐工当时的销售额仅3.3亿元,账面负资产却有5个亿。有时候,办公电话打着打着就断了,因为欠费停机。如今已成为徐工集团最优质资产的徐工重型机械厂,当时只能靠贷款发工资。
徐工如同一个没有生气的垂死老者,负债累累、人心涣散,改制已势在必行。
但从2003年开始,工程机械市场回暖。2007年,徐工一跃成为世界工程机械第十一位,形势一片大好。
徐工似乎走出了困局,但王民认为,徐工仍需要改制,“要适应更大的竞争,就要解决根上的问题,徐工已经将国企机制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只有体制转换才能适应全球竞争,才能吸引好的人才。”
2002年底,江苏省将徐工集团列入需要改制的82家大企业名单,并确定之前通过“债转股”成立的徐工重型机械厂作为集团改制的平台 。
2003年6月,徐州市政府有关部门正式启动徐工整体改制工作,向海内外发布项目推介,国内外30余家企业和机构加入争夺。
究竟选谁?王民认为,国有企业不能给徐工带来机制上的创新,国企首先出局。当时很火的民企德隆非常积极,也获得了徐州市政府的强力支持。但王民却不看好德隆:“唐万里来徐工时,两眼放光,不做任何调查,只要签合同就给钱”,王民觉得很不爽。
于是,颇为性情的王民否定了民营企业。在他眼里,民营企业还不够成熟,更不能给徐工带来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对于徐工的国际化也无益处。所以,后来三一和复星的出局就很正常。
作为工程机械行业全球老大卡特彼勒,对徐工早已虎视眈眈。尽管卡特彼勒能给徐工带来技术,但双方在是否保留品牌上存在根本分歧。
最后,经过两轮竞标,凯雷胜出,获得与徐工优先谈判的机会。
徐工改制六年来,经历了太多风风雨雨。几年的口水战后,不出众人所料,凯雷与徐工终于分手,徐工集团将主体资产注入徐工科技准备实现整体上市。徐工是否会开始一段新的征程?徐工缘何选择现在上市?上市之后将有何动作?《新财经》记者对此进行了专访。
专题:徐工凯雷并购事件风云回忆录
三年苦恋 无果而终
2005年10月25日,凯雷亚洲与徐工凯雷、徐工机械三方签署了《股权买卖及股本认购协议》,凯雷最多将支付3.7亿美元,获徐工85%的股份。
消息甫出,各界反应强烈,一些工程机械行业老领导、专家及部分经济学家都对此项收购表示反对。随后,各方在媒体、网络上展开大讨论,尤其是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连发46篇博文,对凯雷并购徐工提出了质疑。一时,徐工“贱卖论”、“危机产业安全论”、“阴谋论”纷纷出笼,徐工及相关监管部门面临巨大压力。
徐工在各种质疑的声音中度过了一年,协议期限即将过去,但迟迟未获得相关部门批复。徐工和凯雷于2006年10月16日对原有协议进行了调整,凯雷持股比例由85%降到了50%,由凯雷控股变成双方合资;金额也由3.7亿美元降到了2.25亿美元(18亿元人民币),每股价格也有提高。
对此协议,双方甚为乐观,认为“凯雷收购徐工获批可能性大增”。王民表示,“我对新方案很满意。当然,去年(2005年)的也不错。”凯雷也明示,这是自己的底线,“如果被否决,凯雷将不再进行让步,直接退出此次收购。”
但是,工程机械行业正在快速成长,国家对外资并购管理也在加强,徐工凯雷合作前景并不被看好。
2007年3月16日,徐工、凯雷再次调整协议,凯雷持股比例下降到45%,价格仍为18亿元。但此时大家已经不看好其前景。但凯雷还不想放弃,王民也依然坚持着。此后一年多,徐工、凯雷陷入了漫长的等待期,政府部门也一直保持超高缄默。依照惯例,这种沉默其实就意味着否决。
2008年7月23日,沉默终于打破,徐工和凯雷发布联合声明,宣布终止合作。这段长达三年的恋爱终于走到尽头,双方无奈分手。
对于这样的结果,凯雷其实早有预感。2007年11月29日,凯雷投资集团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罗一在接受《财经》采访时表示,“我们已经被暗算了很多次了。从来没想过这个项目会这么难,会引来这么多批评的声音。”
徐工凯雷苦恋三年不成,这其中,三一总裁向文波的46篇博文发挥了戏剧性作用,其对徐工求爱未果,却搅局成功。对于徐工凯雷的分手,向文波表示,“终于有了一个很好的结局。”同时也表示,“我更愿意相信,没有人主观上要贱卖国资,不过是合作心切和不懂如何交易定价!”并对其曾经的过激言辞表示了歉意。而王民在今年2月接受《新财经》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向(文波)是个异类,有侵略性,认为有机可乘,趁机来一拳。梁(稳根)不错,上次开‘十七大’时还向我当面道歉。”
在凯雷徐工并购案中,涉及主管部门颇多。据悉,国资委偏于不同意,商务部则偏于同意。记者在采访中多次致电商务部新闻处和外资司,均未得到回复。
曾经大力反对徐工凯雷并购案的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左大培向记者表示,“挺好!挺好! 我们当年写文章不就是为了这事不成嘛。”
一位工程机械行业人士长出一口气,“徐工终于没被凯雷收购。”而在网上相关新闻的回帖中,绝大多数都是这种感慨,而且对徐工的独立重组颇为看好。
徐工重型起重机成功跻身国际一线品牌阵营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整体上市终于启动2008年6月13日,徐工科技停牌,许多机构预测,徐工已经开始启动整体上市。但徐工集团马上出来否认,“目前集团无整体上市计划。”其实,早在今年2月,王民接受《新财经》记者采访时就表示,“我们希望国家有关部门不要再拖了,行就行,不行说句话。若能批下来,我肯定会通过上市,在资本市场上大发展。若不行,我有很多办法,谁都不找了,自己上市。原来准备先改制后上市,若国家不同意,就先上市后改制。”显然,王民已经等不及了。7月10日,徐工集团发布公告,宣布徐工科技将通过定向增发方式,将收购徐工集团下属盈利能力最强的徐州重型机械公司(以下简称“徐工重型”)以及徐州工程机械集团进出口公司等企业股权。7月18日,徐工科技披露拟定向增发收购资产目录。7月23日徐工与凯雷正式分手后,徐工集团独立重组大幕全面开启。从注入资产来看,徐工机械的7家控股子公司中,除徐工筑路机械有限公司外,全部注入了上市公司,徐工集团通过徐工科技实现整体上市已成定局。近年来,徐工集团已将不良资产剥离殆尽,职工人数从2.5万缩减到1.5万,实现了精兵简政,资产负债率也降到了相当低的水平。对于徐工集团的整体上市,大家对其前景颇为看好。徐工集团规划部副部长刘涛表示,整体上市更利于整合资源,实现有效管理,有利于集团的后续发展。王民也表示,“徐工集团若能整体上市,市场影响、资金流、管理层的思想都会有良性变化。有经营者、技术人员的股份,有新的战略合资者进来,实现社会多元持股后,影响会更大,经营思路也会变化。”中信建投分析师高晓春认为,“对上市公司的治理要求会更严格、更透明,监管会更多,这就逼着他们改善管理,是有好处的。”中信证券分析师郭亚凌也表示,“上市之后整体运作会更规范,徐工科技将从之前的垃圾股变成绩优股,徐工集团在资本市场上的形象也会有很大改善。以前卖给凯雷才18亿元,上市后股份市值会增加很多。”一位财经传媒人士向记者表示,“三一的市值都300亿元了,徐工集团45%的股份怎么才值18个亿?我估计王民也乐意看到这样的结果。”打造工程机械第一股徐工集团整体上市后,徐工科技的市值可能超过300亿元,成为我国工程机械第一股。据一些分析机构预测,随着集团优势资产的注入,徐工科技的业绩或大增10余倍。高晓春就表示,“之前,徐工科技的盈利能力很差,整个资产注入后,徐工科技的盈利能力将大大增强。”7月25日,徐工科技发布资产注入公告后股票涨停。徐工科技的产品线也将覆盖工程起重机、铲运机械、路面机械、混凝土机械、小型工程机械、消防车等板块,成为产品系列最全的工程机械上市公司。王民表示,徐工将补齐中国工程机械的短板,发展核心零部件和发动机。“我们的零部件、发动机、高水平电控装载机变速箱、高水平的各类驾驶室,要在一两年内发展起来。”徐工在今年结束了与卡特彼勒合资了十几年的挖掘机公司,抛弃了“市场换技术”战略。王民表示,“我们要投资2个亿进入挖掘机市场,产品将涉及大中小各类挖掘机”,生产徐工自己的挖掘机。徐工成立挖掘机公司,行业人士都拍手叫好。这对中国工程机械的发展非常有益,而且,挖掘机是工程机械的第一主力机械,市场巨大,利润丰厚。2008年7月7日,在徐工独立重组前夕,徐工科技收购了春兰汽车60%的股权,进军近年来飞速发展的重卡领域。此外,徐工还准备大力发展风电设备,力争成为全国风电设备制造的龙头企业。除了业务上的扩展外,是否引入新的战略合作者也是大家所关心的。王民表示,“我需要一个战略合作伙伴,在国际上大展拳脚。”融资并加大国际化力度是徐工最渴求的。业内专家表示,徐工集团引入新战略投资者的可能性较大。按照徐工的规划,2010年实现500亿元的经营目标,进入世界工程机械前十名;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1000亿元,进入世界工程机械前五名。2008年的目标是400亿元,今年1~5月,已经完成186亿元,实现全年目标并不难。“不干不行,已经上了这个轨道, 2015年实现1000亿元是我们的任务,搞不好就没有尊严。徐工没有退路,只能是第一。”不过,王民仍表示,徐工目前最大的掣肘还是体制,体制是否能突破是徐工发展的“天花板”。一位财经传媒人士向记者表示,“徐工的问题就是包袱重,婆婆多,产权不清晰。整体上市后,对企业的掣肘就小了。此外,估计这次定向增发后,徐工还会增发或配股。”高晓春也认为,“一方面向大股东定向增发,另一方面也极可能引进战略投资者和财务投资者,一步到位,实现产权多元化。”熊市上市 无奈选择徐工启动整体上市,给大家留下两个疑问,徐工为何在牛市时不上市,而要选择与凯雷合作?现在股市低迷,为何偏偏选择此时整体上市?徐工集团另一位高管表示,徐工科技这两年在走下坡路,集团一直有通过注入优质资产做强上市公司的想法。不过受到与凯雷合资的影响。徐工和凯雷在分手声明中表示:“基于发展进程中市场环境的重大变化,合作双方一致认为对徐工而言,当前的最佳策略是尽快进行企业重组,打造一个高度整合、精简的机构,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全球范围的竞争。”高晓春也认为,“由于与凯雷的事,徐工的发展错过了一些机会,通过二级市场可能会发展得更快些。徐工现在等不起了。”一位工程机械行业人士表示,徐工因受凯雷的拖累,三年来丧失了很多机会,三年无果的恋爱,实际上在浪费双方的青春,拖下去对徐工和凯雷都没好处。但是,徐工为何三年前不选择整体上市,而要先改制?王民表示,他不信任中国股市,“徐工科技1996年就上市了,说实在的,就是融了7个亿,其他没什么改变。如果还是一股独大,也就是圈钱,不会给机制转换带来任何东西。”高晓春说,“三年前,二级市场对徐工的吸引力确实不大,但现在整体上市也只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一位财经传媒人向记者表示,工程机械行业及徐工的发展,包括现在的股市都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所以,“不能以现在来否定当时,当时缺乏定价标准,股市也比较糟糕,很多股票2~3元钱,甚至低于净资产,无法发现企业价值,凯雷被否只是徐工改制过程中的一个插曲。”但郭亚凌则认为,“徐工科技没做好,与上不上市没什么关系,是它自己没经营好。至于徐工坚持先改制,主要与股权激励有关,他们背后肯定有很多想法。”如今,股市低迷,徐工缘何选择此时上市?记者致电徐工,其表示现在证监会有规定,还不能透露相关细节。记者采访多位财经人士,均表示是因为与凯雷的合作合同到期,只能马上启动上市,因为徐工已别无选择。熊市上市,似乎并非好的选择。郭亚凌表示,时机永远选不到最好。不过,也要看针对哪一方,“对于国资委当然不好,现在才搞了100多个亿,如果在牛市,就有更多的钱;但是,现在上市对徐工管理层反而好,因为股权激励,股价便宜,管理层肯定更愿意。对战略投资者也有好处,现在进入肯定比高价进入更好,投资者也很愿意。”相关资料>>徐工集团王民:重组不再找外国人要控股“徐工真要找合作伙伴,我们不找老外了,我们找中国人,要控股。”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直截了当地表态。王民说这番话是有原因的,作为争议漫天飞的“徐工凯雷合资案”的核心人物,几年来他一直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如今他如此坦率,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还是已经胸有成竹了呢?[全文]徐工董事长王民:不能说凯雷耽误了改制6月5日,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在搜狐2008“中国制造全国行”的活动期间,首次公开应对“外资并购与徐工改制”这一话题。针对业界最关注的凯雷并购案,王民接受了媒体采访,他表示,“现在应该注意的是,在新方案中,凯雷是参股45%,而不是造成恐慌心理的失去国有控股权,这与之前的方案有本质区别。”[全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