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期间欧美股市的暴涨暴跌不仅牵动国内投资者的神经,同时也牵动着管理层的神经。
为了使外围股市在节日期间的大幅波动不至于影响节后股市大跌,证监会昨天下午宣布近期将启动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工作,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推行,并施行窗口指导,以控制风险。
证监会表示,试点期间只允许证券公司利用自有资金和自有证券从事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取得成效后,融资融券业务将会成为中国证券公司的常规业务。
市场对融资融券期望甚高,官方同时也提示投资者,融资融券交易既可放大盈利,亦可能加大亏损,应在具备投资经验和风险承担能力并熟悉业务规则后,审慎考虑是否参与其中。多数媒体及股评人士都把融资融券当作救市利好来解读。
其实只要仔细分析一下融资融券的操作细节,就不难发现,融资融券对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来说是柄双刃剑。
按照证监会的规定,融资融券业务资金和证券的来源为证券公司的自有,我们不妨算算券商手中到底有多少资金可提供融出。在牛市的时候,证券公司因为自营业务需要,是不可能有大规模资金融出的,因为自营的收入远远大于融出资金的利息收入。在熊市中,证券公司可能虽然有大量闲置资金,但因为行情不好,融资的人也不会多,敢于借钱炒股的人恐怕赔钱机会也大。
融券是投资者预期某只股票未来有很大的上涨或下跌空间,于是在该股票相对高位借“东家”持有的股票卖出,然后在低位买进同等数量的该股票还给“东家”博取差价。实际上“东家”很容易坐庄该股票拉高股价后融给散户高位兑现,而高位融券的个人有可能被套。而个人在低位把股票还给“东家”时,“东家”又在低位迅速收集足够的廉价筹码。这样个人投资者就成了主力在高位出货和低位吸筹的中介。
因此对于多数缺乏专业知识的个人投资者来说,融资融券可能会导致助涨助跌,损失可能会更大。任何政策的推出都有其两面性,使用得当,可能是利好,否则使用不当则可能是利空。
投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股市的牛熊走势最终取决于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好坏,不要幻想某项政策能够包治百病。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