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在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扩散和蔓延,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冲击和造成的损失进一步扩大,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将更加明显的情况下,这次会议传递的信息备受瞩目。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一年。做好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于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
按照惯例,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于近日召开。从政治局会议的内容可以看出,保增长、上水平、增活力、重民生,将成为贯穿明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的几个主要关键词。
保增长――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会议明确提出,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这一重要决断的背后,显示了中央迎难而上,全力推进中国经济在较快轨道上健康运行的坚定决心。
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正在增加,有些已经转化为明显的不利因素:外部需求收缩,出口面临更大困难;企业投资意愿下降,投资后劲不足;消费增长也受到收入预期下降、财富效应减弱等因素的制约。在此背景下,我国GDP在保持多年的两位数增长后,自去年以来连续5个季度出现回落。
――反映海外需求的出口订单指数持续回落,已跌至2005年7月以来的最低值;
――反映国内需求的国内订单指数较上个季度下降3.7个百分点。
――作为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反映企业活跃度的M1(狭义货币供应量)10月末增速跌至9%以下,为近年来最低。
一系列情况说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严峻,特别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难度加大,保持增长已经刻不容缓。
从中央已经公布的刺激经济措施看,更加注重为经济发展增添后劲成为鲜明的特色。下一步,包括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在内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将陆续启动,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还将从长远角度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和均衡发展。
2009年,中央将继续针对形势的快速发展变化,加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有效性,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扩大内需,把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而言,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使国民经济始终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不仅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有力举措,也是中央从中国国情和广大人民利益出发所做出的战略抉择。”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孝德说。
上水平――中国应对危机的根本出路
会议指出,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更好地结合起来,把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危险和希望共存,挑战与机遇同在。历史正在为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开启最为紧迫的时间窗口。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方式上水平、上台阶,机遇所在,势在必行。
历史经验表明,外部经济形势严峻,会对经济调整产生“倒逼”作用,从而为新一轮增长打开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讲,调整同样意味着机会。
“为什么当美国出现问题的时候,中国也受到了损伤?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国的发展方式仍有问题。这就需要在保增长的新一轮调控中,必须注重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调整,这是标本兼治的方法,是根本出路。”经济学家吴敬琏说。
改革开放以来,在全球产业链转移的大背景下,我国每天为全球消费者提供的产品日益增多。
“但这些产品大多数属于低端产品,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多,附加值低,很容易受到经济动荡的影响。”国务院国资委有关人士指出,“这就需要我们把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结构调整形成的压力转化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竞争优势。”
人们注意到,此前中央出台的十大措施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但对于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仍然要坚决控制、决不放松。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近日说,在当前不少钢铁企业减产、停产的情况下,应把握有利时机,加快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的步伐。
“这意味着我们的经济发展显然不能再走过去的老路。在应对危机中调整变化,在调整变化中实现升级,将成为明年、乃至更长时间内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讲,是件好事。”
增活力――靠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创造了世界经济百年来最伟大的增长奇迹。而不断推进、日益深化的改革,始终为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着不竭的动力支持。
针对明年的改革工作,会议强调,明年将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价格和收费改革,深化金融改革,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有企业等改革。
这显示,不论经济形势如何变化,我们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增活力的步伐都不会停步。
就在金融危机肆虐之际,备受市场关注的我国成品油价格和燃油税费改革方案近日分别提上日程,加快推进实施的步伐。
“改革的目的是逐步理顺价格关系,充分发挥价格机制在能源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为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有利的价格体制条件。”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指出。
这几年来反复出现的煤、电和成品油供给紧张表明,能源价格管制扭曲的负面影响日渐突出,对经济造成的消极影响不断增大。而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实施燃油税费改革,对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公平和规范税负,鼓励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需要活力,活力来自改革。“财政扩张的作用即便是用到最好也只能避免经济的下滑。‘只能救命,不能健身。’所以,仅靠财政刺激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坚持推进制度改革。”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张斌说。
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抓住时机,从多个方面推出有利于促进发展的改革措施,注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创新保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将继续成为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动力之源。
重民生――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住房、医疗、教育等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实施民生工程,在使困难群众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安居乐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的同时,也有利于拉动城乡居民的系列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会议在安排明年工作时指出,要着力改善民生,积极扩大就业,实施城乡保障性安居工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支持农村教育发展,加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完善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政策,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权益。
“一头系着国计,一头系着民生。”这是不少专家学者对政治局会议精神和前不久中央扩大内需措施的普遍评价。从住房,到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从农村医院、学校,到社会保障;从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到地震灾区灾后重建……一系列人民群众高度关切、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被摆在当前扩大内需、保持增长措施的重要位置,显示了中央在推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扎扎实实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坚强决心。
只有让居民的收入实现增长,生活有所保障,才能真正地把消费刺激起来。“但我们面对的一大问题是,收入分配差距仍比较突出。加快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广大农民和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不仅可以改善他们的生活,也有助于释放他们的需求潜力。”有学者指出。
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将更多地要靠扩大内需尤其是老百姓的消费需求。目前,补贴、减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一系列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举措都已纳入政府的工作安排和议事日程。
从政治局会议和中央近期出台的政策措施看,让经济增长更多地体现为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实现社会的公平分配,将成为党和政府下一步继续关注和努力的重点;更加重视民生,切实改善民生,将继续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