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瞰唐山市东出口立交桥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要想富 先修路
在平山的北马冢村,几年间一座座红顶白墙小洋楼拔地而起,与山间的花红果绿交相辉映,“土路变成砂石路,又变成水泥路,我们的日子也从十几年前土里刨食变成如今依靠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致富。”村民们细数着致富的轨迹,也细数着从靠小马拉车出门,到如今旅游大巴开进村的沧桑变化。
在邢台西部山区的将军墓镇,老百姓日夜盼望通过家乡的邯黄铁路早日建成,因为“世界最大的煤化工基地”也将随之兴起,那时他们不用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就能成为产业工人。
在曾经被称为“永定河大泥滩”的廊坊,正是因为1987年京津塘高速公路的修建而开始了“连京津之廊、环渤海之坊”的发展历程,承接京津产业辐射,短短二十余年,高新技术产业、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向着国际化、现代化大步迈进。
……
改革开放30年,燕赵大地从山区到平原,从内陆到沿海,每一片区域无不因为交通建设的发展而不断改变着自己的时空坐标、不断提升着发展的战略平台。交通建设为我省加快城镇化建设、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战略支撑。
1991年,我省第一条自行设计、建设的高速公路京石高速半幅通车,标志着我省交通进入了现代化发展阶段;1995年,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建成通航,结束了我省没有专用民用机场的历史。如今,我省高速公路突破3000公里,95%的行政村通油路(水泥路),三大港口设计能力、吞吐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三、第六,初步形成以港口为龙头、以六大综合运输通道为主要骨架的“东出西联”交通网络格局。
同时,我省地理位置环京津、环渤海,在全国具有沟通东西、南北的枢纽通道地位。高速公路过境车辆达55%;铁路干线区段60%以上为通过运量;秦皇岛港、黄骅港分别为全国第一和第二大煤炭港,多年来承担着北煤南运的重要职责。虽然我省交通资源各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但仍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到2010年,我省将投资2000多亿元,加快公路建设,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凭海临风催生扩大开放新格局
487公里海岸线不再是沉睡的资源。
2004年12月27日,《渤海湾地区港口建设规划》经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这意味着唐山的一个不足20平方公里的小沙岛———曹妃甸正式迈出向国际一流大港进军的步伐。
这一规划奠定了我省建设大型化、专业化、现代化港群体系的基础,矿石、原油、LNG等一系列码头项目的启动,使我省港口终于从原来以运煤为主转向综合运输、带动地方经济和临港产业发展的国际化方向。2003年至2007年,全省新增生产性泊位37个,设计通过能力和吞吐量实现了双翻番,分别达到3.92亿吨和3.99亿吨。
与港口发展相生相伴,我省改革开放尤其是京津冀区域合作不断取得新突破。2005年10月22日,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在曹妃甸挂牌。这一时期,随着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项目纷纷落户,曹妃甸进入了大港口、大钢铁、大电能等产业的大发展阶段,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2007年7月20日,依托黄骅港综合港区发展的渤海新区正式成立,与曹妃甸南北呼应,共同成为我省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沿海港口与沿海经济风生水起,促进了人们沿海意识和开放意识的增强,各地开始重新审视和调整发展战略,区域性交通构架纷纷出台。邯郸曾经因为身处晋冀鲁豫交界处,被认为是远离各省经济中心的边远地区。如今,这却成为邯郸打造四省交界区域经济中心的优势。青兰、石安高速公路,邯黄铁路、邯济铁路,邯郸机场以及近期启动的230亿元“路网引领工程”,一大批既有和计划建设的交通项目,正在勾勒出一个新邯郸。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