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特殊发展机遇 徐工重型高度决定一切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09-02-01 11:54   来源:中国工业报  作者:司宁博

置身于金融风暴肆虐全球经济及自身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对徐工集团的发展提出了“三个不动摇”:坚持自主创新不动摇,坚持2009年500亿元目标不动摇,坚持1000亿元战略目标不动摇。

置身于金融风暴肆虐全球经济及自身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对徐工集团的发展提出了“三个不动摇”:坚持自主创新不动摇,坚持2009年500亿元目标不动摇,坚持1000亿元战略目标不动摇。

相关阅读:营收突破400亿 徐工集团3年增幅“三级跳”


营收突破四百亿 徐工集团2008年十件大事

2008年,徐工重型实现销售收入达150亿元,同比增长38%;销量超过12400台,同比增长22%;实现利润16亿元,利税20亿元。作为徐工集团最具活力的企业之一,徐工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成为实现这“三个不动摇”当仁不让的主力。

“身处市场,永远无‘安’字可讲,徐工重型不是要居安思危,而是永远都要居危思进。”2009年初,徐工集团副总经理、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玉纯在谈到当下企业的发展路径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危机给了中国制造业从速度转向高度发展的契机,现在已经到了保持速度,做强高度的时候了。徐工重型应利用国际起重机行业巨头收缩战线的机遇,以更大的魄力向高端技术看齐。”这样有魄力且稳健的发展观不免让人在感悟到徐工重型蓬勃的企业活力的同时也体会到一种成竹在胸的老道。

“速度与高度并举,才能赢得先机”

一直将做强中国民族产业视为己任的张玉纯,始终把企业发展目标定位在世界级品质上:“论销量,我们早在2004年就已经实现了第一,但大而不强,集团董事长王民给我们的指向是主导全球移动式起重机的发展,站位国际一线品牌。”

2007年,徐工重型终于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汽车起重机第一,销量、利润、收入、单位面积产出等诸多综合指标全面领先。

这期间,企业不断在速度与高度之间抉择。作为企业的掌舵人,张玉纯更将发展速度和高度视为企业必不可少的两个重要维度。在他看来,既要确保产品产能、销量、知名度等规模性的快速扩张,抓住每一次市场需求增量的机遇;也要关注产品品质内涵、产品美誉度的提升,实现企业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徐工重型的发展过程正体现出二者辩证推进的关系,在2000~2008年的时间内,徐工重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年均增长率超过40%,月产销量由每月100多台,扩张到最高时1500台———“该抓住的机会都让徐重抓住了”,有人这样评价徐工重型取得的成就。

但很少有人了解,徐工重型在高度上的发展同样也是跨越式的。从2002年的50吨到2008年的400吨、500吨,徐工重型一年一个台阶始终引领着行业高端技术的进取方向。在常规产品上,企业更是排除了各种低水平竞争的困扰,坚持走“环保、安全、可靠、先进”的研发创新道路,率先将国产汽车起重机的设计研发带入低耗能、关注人性化设计的新阶段。

“现在是保持速度,做强高度的时候了”

“中国制造业发展速度有余而高度不足”,张玉纯说,“此次正逢国家发展周期变化的波谷期,又恰恰与全球金融海啸形成叠加,的确是一次严峻考验,但国家采取的系列政策措施表明,对于优秀的企业而言,这更是重新洗牌的机遇。”

虽已成为行业龙头,但张玉纯仍保持着高度的忧患意识,他将国际制造业巨头当作标杆的同时,也从不忽视国内同行的追赶步伐。面对这种“前有标杆后有追兵”的行业环境,张玉纯提出,徐工重型要抢占研发创新、工艺创新、科学管理的战略制高点。

研发创新方面,要“用先进企业的优秀产品作铺路石”。推进企业由模仿学习到自主创新再向集成创新发展,形成“储备高端化、技术专有化、创新市场化”多层面整合,重点培育和构建集联合开发、成果评估、技术储备为一体的研发平台。

通过与大专院校、国内外核心配套商在高端技术上的合作,在800吨、1000吨级及以上等高端大型起重机上形成关键战略技术突破,巩固战略产品上的独有地位;深化工程结构优化、模拟检测等基础科学研究,以提升产品安全性、可靠性、人性化为中心,全速提升产品内涵质量,形成独有核心专有技术;整体策划,快速响应,以始终高于对手一步的策略,对市场热点产品进行优化改进和功能延伸,构建产品群合力,占据竞争技术制高点。

工艺创新方面,要“站在巨人制造技术的肩膀上谋发展”,瞄准世界级企业标准,持续提升制造工艺水平。在他的推进下,徐工重型在技改方面年均投资1亿元,即便在经济环境日趋复杂的2008年,投入也高达6.5亿元,占全年经营收入的4.3%。2009年徐工重型的技改投入,与国际先进企业的交流、合作将再上一个台阶。

徐工重型依托在战略技改投资方向上的把控日臻成熟,将大量上马焊接机器人、装配机器人、大型加工工作站,深入研究超大型结构件自动焊接、成形工艺技术,引进高端检测设备,形成运用国际先进制造技术,持续对企业研发、制造及现场管理进行变革和拉动,构建在六大专有技术方面的核心竞争能力,为企业新发展周期的来临奠定高品质的制造基础。

张玉纯认为,必须把先进企业的科学管理经验真正内化成企业自身的模式,在管理上线性推进、网状延伸,在产业方向研究、战略执行评估、流程改造等项目形成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以总体发展战略为中枢线,推进各子职能战略提升执行效率的同时向高度延伸,大力构建研发、制造、市场、服务等各战略支线上的高层次平台。

张玉纯说,2009年下半年,徐工重型将实现与国际同行在同等品质能力上的全新较量。

“强企报国、发展造福”

进入去年9月份以后,工程机械行业受金融风暴影响显现明显,市场大幅缩水,形势一片哗然。一些企业甚至连正常开支都无力为继,这其中不乏龙头企业的身影。在这样的情况下,张玉纯所想到的不仅仅是企业安危。

去年10月份,张玉纯提出要“强企报国、发展造福”。随后,这八个字立刻被制作成两块牌匾,树立在职工上下班必经的厂区门口。这个口号的提出,极大地体现了张玉纯作为企业家对社会责任的高度重视。

面对残酷的市场形势,徐工重型率先提出“坚决不裁员”的口号,全厂4000多名员工将危机感转化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动力。特别是在质量方面,下大力气改进、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去年全年,徐工重型共申报了112项技术专利,同比增长1.5倍。

这些强化企业实力的举动,带给企业的回报也是高层次的。10月份以后全行业销量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徐重的主要产品汽车起重机的市场占有率仍牢牢保持在55%以上,履带式起重机和泵车的销量分别同比增长77%和9.3%;在全行业出口严重下滑的情况下,徐工重型仍保持了42%的出口增速,占同类产品出口份额的73%,海外市场占有率超过30%。

徐工重型发展的每一步都体现出徐工集团王民董事长所倡导的“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的企业价值观。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始终将“强企报国、发展造福”放在首位的企业,将会拥有足够高的视野,足够强的意志,才能不断地去推进和实现更好更强的未来。

今日推荐:2009年世界工程机械销量预测及市场分析

放眼工程机械行业复苏 V字形还是U字形

卡特彼勒执行“波谷”计划 拟再次裁员

营收突破400亿 徐工集团3年增幅“三级跳”

新年伊始 发改委要求各级政府继续扩大投入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