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北方强冷空气和狂风呼啸的侵袭使人们真正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变脸而“寒风凛冽天地冷”,一如美国金融危机的肆虐和世界经济萧条加剧使企业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我们发现,2008年“经济冬季”的到来远比自然冬季来得早,来得猛;金融海啸的影响力也远比人们想象的那么大,那么远。
事实上,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正在扩大和蔓延,已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同时,这场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也在日益加深,而且仍将延续。
面对着这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绝大多数中国的企业纷纷采取紧急应对措施进行抵挡:有的停止大规模的投资和并购扩张,有的调整预算削减行政开支,有的调整业务板块和加强自主创新,有的大量裁员或停止招聘,有的普遍减薪或部分减薪,有的上市公司修正业绩预告,有的干脆关张大结或携款外逃,等等。“咬紧牙关挺过去”,“抱团过冬不泄气”,成为中国企业在这个严冬的共识。但减员、减薪、减产等方式越冬也成为不少企业的主观选择。令人瞩目的是,在各级党和政府明令要求尽可能少裁员维稳定的前提下,一些企业相继推出了减薪计划,形成了寒冬岁月中的“减薪热”。
针对严峻的生产经营形势,工程机械行业领头羊——三一重工集团宣布董事集体减薪,董事长梁稳根只拿1元年薪,全体董事减薪90%,集团高管减薪50%;中国铝业公司推出全员减薪方案,普通员工减薪15%,科级领导减薪20%,处级领导减薪30%,分公司领导减薪40%,公司高层领导将减薪50%;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减薪50%……上海9家国有企业领导人也纷纷表示除普通员工外均按一定比例减薪。“减薪潮”已波及钢铁、有色金属、航空、石化、电力、轻纺、乳品业、IT、金融、房地产等多个行业。
对于此番“减薪热”,有褒有贬,有赞许也有反对,一些媒体和专家学者并不“买账”,一些企业的员工颇有怨言,有关政府部门或监管机构也没有公开强调“必须减薪”。
笔者认为,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无论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在非常时期企业高管采取减薪的方式是一种季节性的瘦身之术,抑或临时性的领导力之秀。从政治角度看,整个国民经济进入了下滑衰退期,企业领导人以身作则,带头艰苦奋斗,“勒紧裤腰带”,节约各项非生产性开支,主动减薪作表率,值得赞赏。
从法律角度看,减薪要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能再搞行政性的层层摊派,合法性要高于合理性。
从HR管理角度看,企业高管所获得的高额薪酬往往占据工资成本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单从降低人力成本而言,与其裁员不如给高管减薪,一个高管的年薪往往可以养活几十甚至上百名普通员工。
从道德角度看,有些企业的高管的薪酬水平已经到了“不道德的程度”,无论业绩好坏都毫无廉耻地捞进百万甚至千万元薪酬。
从社会角度看,有些企业高管不愿减薪,也不想承担什么社会责任,认为确保就业率和社会稳定是政府的事情,与我何干?于是照样大幅度地变相裁员,使大批员工特别是劳务工失业回家或待岗放长假,而不是有理、有利、有节地做好安置工作,更不要说做深入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把责任推给政府,把困难留给社会。
从实际看,减薪是以业绩为导向的制度还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行政命令?是人力资本产权激励的有效途径还是上级管理部门的统一要求?是因高层决策失误造成的公司困境而由高管自觉担当起责任还是不让普通员工来承担?是高管层带头减薪还是仅仅作秀而实不至?是在减员之前还是之后减薪?是提倡共渡时艰减薪不减心还是员工因此生活困难而怨声载道?
从长远看,尽管企业高层或阶段性的减薪并不是现代企业管治中能治标的惟一手段,但在金融危机或企业处于困难时期要是减得有道仍不失为一剂约束性猛药。
在减薪问题上,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理有利、审慎有度,有些民营企业的做法也有值得国有企业借鉴的地方,比如像三一重工只减高层薪酬,而对员工却坚持“不裁员、不减薪、不接受员工降薪申请”的“三不政策”;阿里巴巴非但不减薪反而给员工增薪;皇明集团逆势而上,将增产扩招三万员工,启动全球人才战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2008年12月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强调:“各级领导要以身作则,带头艰苦奋斗,节约各项开支,业绩降薪酬降,为职工群众做出表率。要保持职工队伍的相对稳定,尽力不裁员,做到减薪不裁员,歇岗不失业。”
无论如何,在寒冬中企业面对的困难很多,信心源于智慧,信心比黄金还珍贵,行动比信心更重要。要知道,办法总比困难多。企业要密切跟踪相关行业变化,把握市场动向,做好预测、预警、预案,努力化解危机带来的冲击。更重要的是,要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难得发展机遇,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最根本的措施是要“强身健体”,练好“内功”。诸如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加强风险管控,强化内部管理,实施精细化管理;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向内部挖掘要效益,向自主创新要效益,向结构优化要效益,向价值管理要效益,向增强国际竞争力要效益,向可持续发展要效益,发现新的利润区,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然,对于政府来说,在出台刺激经济复苏计划的同时,要积极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企业兴则经济兴。
对于监管机构来说,是否应当进一步对上市公司进行有效的监管?是否应当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探索非上市企业中长期激励方式?是否应当加快建立起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出资人依法调控、社会有效监督的收入分配新体系?是否应当进一步强化业绩考核制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规范和完善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合理调控企业负责人薪酬水平,尽快推进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改革?总之,无论是企业高管薪酬还是员工薪酬,都必须与企业的产品竞争能力相适应,与企业的绩效相匹配。
“我们要让未来的世界知道……在深冬的严寒里,唯有希望和勇气才能让我们存活……”美国新总统奥巴马的就职演说同样给了中国企业些许启迪和思考。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