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公报》3月3日发表署名文章说,温总理访欧的“信心之旅”不足20天,中国商务部长就赴欧展开采购之旅。这既是践行中国对欧洲的贸易承诺,也是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势下,用实际行动诠释新的全球贸易理念。中国的身体力行,将让以自由贸易为理念的老牌资本主义体系相形见绌,也彰显中国在金融危机时代的软实力。
文章摘录如下:
温总理访欧的“信心之旅”不足20天,中国商务部长就赴欧展开采购之旅。这既是践行中国对欧洲的贸易承诺,也是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势下,用实际行动诠释新的全球贸易理念。中国的身体力行,将让以自由贸易为理念的老牌资本主义体系相形见绌,也彰显中国在金融危机时代的软实力。
建立责任大国形象
据悉,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率“采购团”欧洲四国行进入最后一站英国,签下20亿美元的合同。整个“承诺之旅”,中国企业家在德国、瑞士、西班牙和英国一共签下约130亿美元的协议。
这笔庞大的采购协议,绝非是中国向相关国家派送红包,而是既颠覆贸易保护主义、又互利双赢,同时又使中国贸易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正如陈德铭所言,“买我们需要的东西,价格也要合适的”。
对此,欧美媒体的评价相当正面。《华尔街日报》认为中国是“培养商誉”,同时避开“贸易保护主义”。英国《金融时报》表示,中国的举动表示出这个国家依然在负责任地协助欧美国家渡过经济困境。意大利《欧联时报》说,赴欧采购团开启了中国和欧盟合作新的篇章。
因此,中国赴欧采购的目的已经达到,关键是中国在金融危机时代树立了责任大国的新形象。如果考虑到此前中国和俄罗斯和巴西签署了350亿美元的贷款换石油计划,胡锦涛主席对非洲承诺的经济援助,中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推广全球贸易的先锋。
这一次中国起到了抵制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中流砥柱作用。而且,中国是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欧洲一起充当摧枯拉朽贸易壁垒的示范。而中欧的贸易实践也表明,贸易保护主义两败俱伤,自由贸易才会实现互利双赢。
以欧洲为例,130亿美元的中国采购,将成为提振欧洲经济的引擎;就中国而言,这130亿美元购买的将是一些核心技术,如英国罗尔斯·罗伊斯核心的汽车发动机技术,此外就是德国克虏伯公司的磁悬浮机车技术,此外中欧还可以在环保技术、航天技术方面加强合作。
欧洲大采购,中国不仅仅是带回一大堆实物货品,更宣传了中国的理念和全球形象,使中国的软实力在全球范围内得以提升。因此,这次对欧采购是中国最成功的一次外交、商务和公关行动。
联合他国共渡过难关
金融危机时代,对全球经济是个重创,也折射出世界主要经济体在危难时刻的“表现”─是贸易保护主义的自保,还是释放出大国责任,在开放自信中联合他国共渡难关。美中两强,成为这两种不同贸易观的典型代表。
美国自救不暇,其一向标榜的全球化和自由贸易被华尔街的金融海啸吹得烟消云散,并加固贸易保护主义的壁垒。中国则是在内启动扩大内需,在外全方位推展开放的全球贸易理念。从去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全球化贸易深耕遍及全球每一个角落,及至今日,中国已经成为奥巴马新政实施的财政来源,也成为欧洲抵御经济低迷的贸易救主。因此,这次金融危机或许是个转机,开启了中国引领全球贸易的新时代。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