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金融危机肆虐全球,并进一步影响到实体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环境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成本。“公司整个产品的结构和服务以军工产品为主,对外出口、转包业务相对较少,所以,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影响比较小。”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安发动机集团”)财会审计部部长刘庆军在他宽敞整洁的办公室里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企业的利润来源于两部分:一个是开源,就是企业扩大规模,增加收入;再一个就是节流,降成本实际上就是节流。企业生存的目的就是要创造价值,给股东创造价值。现在国资委对我们企业实行EVA考核,最简单的道理就是要降成本。不降成本就没有利润;没有利润,EVA值就要降低。EVA从财务角度来讲,既要实现利润,同时要考虑用最少的资产去创造最大的价值。”对当下企业家们热议的企业降成本话题,刘部长给出了他的一番见解。
信息化变革成本核算模式
据了解,东安发动机集团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是其骨干核心成员企业,也是创建中国航空工业的骨干企业之一。东安公司的主要产品涵盖直升机减速传动系统、航空发动机、工业燃气轮机发电机组、航空机电产品及转包国外航空产品大部件生产等,其中涡桨五系列航空发动机装备了我国民航支线运七飞机和运输机。
刘部长介绍,“东安发动机集团的财务信息化包括财务总账系统、进销存系统和成本管理三个方面,财务总账系统基于财务会计领域,进销存系统和成本管理基于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层次,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用友财务总账系统是一个汇总的系统,进销存和成本信息化是一个基础,进行搜集和提供数据。”
可以说,东安公司在军工企业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其信息化的成功应用可以为其它军工、航空企业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模式和经验。中航工业集团自成立以来,一直要求其成员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可以说信息化手段为该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
“以前,我们在整个核算上,包括库存资金、库存采购、合同管理以及各个生产单位、各个生产车间,采取的主要是手工核算。这就存在效率比较低,核算质量比较差,管理分析的数据依据不充分等问题。”刘部长举例,“比方说进销存系统,之前我们在手工核算时在库存、采购上采用的是计划成本核算,现在用了系统之后,可以做到按实际成本核算,剔除了人为差异的调整,核算质量提高了;此外,管理的深度也加大了,以前财务人员每月要负责采购的报账、采购的借款、库存资金的管理等都不可能做得很细、很深入,库存物资的状态不够清楚,但现在用了进销存系统以后,这些数据都可以通过信息系统轻松地反映出来。”
东安发动机集团的产品特点是批量小、品种多、产品结构相当复杂,属复杂的机械制造行业。现阶段实现成本核算电算化,确实使核算效率提高了,核算数据的来源更及时、准确,同时能够把和财务相关的采购、生产等一些相关的数据汇聚到财务系统中,使成本电算化的作用体现出来。同时,使财务管理也更加地精益,实现了精细化管理,提高了管理水平。
“公司以前材料采用计划价格,车间费用采用计划费率来计算成本,成本只能核算到大类,无法具体到单台、单零件的成本,这就造成粗放式的管理。而且成本分析也很困难,无法从多角度分析成本的构成和成本的影响因素。实施信息化系统后,我们在没有BOM数据支撑的情况下,不增加车间各单位工作量的基础上,成功实施了分项成本,将成本精细程度核算到零件级,即可以计算出每个零件、每单台的实际成本,以及每个成本的构成要素。”记者在东安发动机集团考察时,一名信息系统应用人员这样告诉记者。
回顾东安发动机集团的信息化历程,2003年开始应用浪潮软件进行财务核算与自制半成品的库存管理,后按照中航二集团财务核算的要求,财务系统应用用友ERP-U8.52系统。
2007年5月,东安发动机集团应用ERP软件系统进一步加强基础管理,业务扩展到供应采购业务、产品及材料销售业务、供应仓库的收发业务与财务核算集成应用。2008年7月,该集团又与用友软件再次合作,在前期基础上,又签订了成本管理、合同管理、委外管理等模块,将信息化的应用范围扩大到成本核算和合同管理。
信息化应用价值体现
东安发动机集团财会审计部价格科科长王仁鑫告诉记者,集团在实施信息化后,一是业务流程更加地优化,工作效率也因此提高;二是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提高,数据非常精确,权限划分也越来越明细,人为因素的减少给决策者提供的信息也更有价值;三是信息化对人的观念的推动,可以通过信息化进行绩效评估,信息化的流程控制使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意识都得到提升。
记者在对东安发动机集团实施的ERP系统的走访中也看到,作为一种有效的业务沟通手段,ERP系统既提升了集团各部门间的业务沟通效率,打破了业务孤岛,业务数据实现了充分共享,实现了业务的透明化管理,也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与信息;既重组了业务流程,打破了很多固有的业务模式,从而实现业务从点式管理到链式管理,也夯实了管理基础,培养了一批专业化人才,为企业下一步的管理变革奠定了基础。
“上了用友的合同管理软件之后,整个合同的追踪非常方便,查询起来也非常便利。从合同的签订到价格审批,到最后合同管理员的确认,具体都有明细。从签合同到下定单,每一笔都要走合同,合同每一笔变更都要经过一个审批流程下来。合同在最初签订的时候,就要按生产计划下定单,如果超出定单就入不了库;如要入库,就需要重新走合同变更。所以,合同在采购数量和预付款上都有合同管理进行控制。而过去签纸质合同时,是人为进行控制。合同信息化真正实现了信息共享和信息的可追溯,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实现了无纸化办公。”东安发动机集团负责合同管理的王国彦这样告诉记者。
东安发动机集团是典型的离散型机械制造企业,公司秉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效益驱动”的原则,先在财务部实施信息化,后推广到供应系统、生产系统,在该系统运行成熟后,又将应用范围扩展到车间成本应用,应用范围逐步深入。我们看到,伴随信息化的逐步推进,东安发动机集团的整体管理水平在精细化方向的道路上正越走越远。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