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市场推产业链升级 地铁装备走出国门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09-07-08 11:51   来源:新浪

“为澳大利亚悉尼城铁研制的首列不锈钢双层客车试验车已经在大连港装船出海,现在正在运往悉尼的路上呢。”7月7日,中国北车的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兴奋不已。根据合同,北车将为澳大利亚提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

“为澳大利亚悉尼城铁研制的首列不锈钢双层客车试验车已经在大连港装船出海,现在正在运往悉尼的路上呢。”7月7日,中国北车的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兴奋不已。根据合同,北车将为澳大利亚提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626辆不锈钢双层客车,中国人第一次用先进成熟的产品和技术叩开了发达国家轨道装备市场的大门。

而就在不久前的6月15日,还是中国北车,在北车唐山轨道客车有限公司,我国首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实用型中低速磁悬浮列车下线。由于噪音低、速度快、技术含量极高,中低速磁浮技术被认为是城市轨道交通的“一颗新星”,而中国已悄然跨入了这一“高端俱乐部”。

最新统计显示,从现在到2015年前后,我国19个大型城市将规划建设70条轨道交通线路,总长度约2100公里,总投资超过8000亿元,如果加上待批准的城轨规划线路,总投资将超过一万亿元。伴随着新一波投资高潮,城轨车辆的年需求量将长期保持在3000辆以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市场。

面对这个庞大的市场,一条涉及20余个领域的轨道装备制造产业链正在整体升级。

技术升级——

地铁有了中国“大脑”和“心脏”

今年4月,长春轻轨三期与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10列轻轨的协议。此次协议交付的“中国制造”与以往不同,中国城轨车辆将第一次拥有中国“大脑”和中国“心脏”,拥有完完整整的中国血统!

如果把轨道车辆比喻成一个人,网络控制技术像“大脑”,对车辆的所有部件发号指令,使其协调运转;交流技术就是“心脏”,产生驱动车体的能量,使提速空间更大、提速过程更平顺。

“地铁要跑起来,跑得快,跑得平顺,必须依靠这两个核心技术。”中国北车大连电力牵引研发中心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唐献康介绍,这些部件约占整车成本的1/3,是最值钱的部件,因此国外企业长期实行技术垄断。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市场,难道要让出这个市场的利润高地?中国企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设备集成商,为什么不能夺取技术制高点?

去年1月,唐献康带着多年研究的成果,领着北车研究院的技术骨干,跑到长春开始了“偷梁换柱”的实车试验。他们先把轻轨上进口的网络控制系统换成国货,6月,继续把变流器也换成了自主研发的产品。一年过去了,除了小调试以外,“中国创造”稳定性能良好。

从1969年长春客车厂突破国外的技术封锁,自主研发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地铁——“北京”牌地铁车算起,整整40年过去了。40年后的今天,几经波折,将再次诞生完全自主创新的新一代中国地铁。

“我们终于可以自豪地宣布,我们拥有了从内到外全套城市轨道装备技术,拥有了核心竞争力,真正拥有了城市轨道装备的议价权!”中国北车副总经济师兼战略规划部部长王雁平介绍。

产业拉动——

城轨整车制造每1亿元的产值,可拉动3亿至5亿元的产业链发展

“6年前,株洲田心高科技园区还是一片荒山,如果没有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城轨产业的带动,株洲联诚集团城轨产业不可能有今天!”株洲联诚集团城轨产业负责人傅冠生透露,去年集团的城轨项目产值近2亿元。员工人数从最初的5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600余人,即使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2009年仍提供了150余个新的就业岗位。

正是得益于城市轨道建设的红火,目前湖南株洲形成了一个以南车株机为圆心,以株洲联诚地铁、时代电气、株洲南车电机等20余家配套企业为半径的城市轨道装备制造业集群,产值达上百亿元。

据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城轨开发部研发经理林文君介绍,城轨车辆整车制造每实现1亿元的产值,可以拉动约3亿至5亿元的产业链发展,涉及金属、线材、机加工、化工、机电制造等20余个相关产业,产业链规模将达数千亿元。

受益于“城轨效应”的,决不是一个地区、一条产业链。原来需要从日本、德国进口的变电器,现在山西的永济电机就可以生产,而且新产品还应用到了船舶工业、仿真教学等领域,不仅降低了40%的制造成本,而且技术需求再不受制于人。

海外抢滩——

中国品牌已经闯入发达国家市场

今年6月,南车株机从新加坡陆路交通局获得了14台地铁工程维护车招标采购项目的订单。这是继去年底北车长客迈入“世界城轨最高门槛”——香港地铁后,中国企业再次成功打入世界高端城市轨道车辆市场。

“中国城市轨道装备产品早已打入海外市场,不过,现在我们目标更高,因为我们已经具备了与世界一流轨道客车制造商同台竞争的实力,可以生产任何车型。”据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景义介绍,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的轨道装备产品技术含量越来越高,附加值也越来越高。

焊接工艺可以视作一个缩影。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制造的第一代地铁列车是碳钢车,手把电焊,焊接不平的地方就狠敲猛打,再刮一层厚厚的腻子,最后喷漆。新世纪,第二代铝合金车的工艺技术要求陡然升级了数倍,25米长的两段铝合金板材焊接平整度误差必须控制在两毫米以内。

城轨车辆的技术升级,也带动配套产业链的技术飞跃。出口西门子的空气压缩支架、出口阿尔斯通的排障器、出口庞巴迪的支架、风道等。中国城轨装备的各种零部件已经遍布丹麦、葡萄牙、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中国轨道装备制造企业已经成为知名跨国企业的主供货商。

“城市轨道建设的新一轮投资高潮,给轨道装备制造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还将更大!” 王雁平说。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欢迎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