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相木:风电制造业快速发展面临激烈竞争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7月8日,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风电专业展会———第六届亚洲风能大会暨国际风能设备展在北京开幕。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在开幕式上做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全文:
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祝贺本届亚洲风能大会暨国际风能设备展览会成功举行。
风力发电是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还是一种新能源。近年来,随着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全民环保意识不断加强,国家能源发展的战略重点已逐渐转向风电、核电为主的新能源。风电装机容量正以每年翻一翻的速度递增,到2008年底,累计装机容量已达到1200多万千瓦。
随着我国风能的大力发展,我国的风电设备制造业成为最快速成长的装备制造领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风电机组制造企业已约70家,其中国有、国有控股企业27家,民营企业23家,还有约20家中外合资或外方独资企业。涌现出大连华锐、新疆金凤、东方电气等龙头企业。
与此同时,风电核心零部件专业化生产也快速发展,基本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叶片、齿轮箱、发电机、轴承等已开始大批量生产和交付使用。中航惠腾、南高齿、重齿、永济电机、瓦轴等专业化企业成为"知名品牌",开始为国内外风电机组制造企业配套。
我国的风电机组技术大多来自国外,目前仍处在消化吸收再创新阶段。相对于火电设备、水电设备乃至其它大多数装备,风电设备的消化吸收以及再创新工作是比较快的。目前,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5兆瓦级风电机组开始批量生产和交付用户,2兆瓦、3兆瓦产品也已开始试验。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仍在继续,我国经济开始企稳回升,但基础仍不牢固。装备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09年1-5月,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为8.6%,高出全国工业2.3个百分点;装备工业总产值达到39161亿元,同比增长8.22%。发电设备完成3835万千瓦,同比减少约23%,其中汽轮发电机完成2689万千瓦,同比减少约29%;水轮发电机组完成787万千瓦,同比减少约20%;而风力发电机组完成134万千瓦,呈现正增长。我国风电设备的高增长速度不仅远远大于我国其它各类装备的增长速度,也远远大于国际风电发展速度。这是全体风电设备整机制造商、零部件制造商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国家政策取得的实效。
在为我国风能发展和风电装备发展取得突出成绩高兴的同时,作为广大业内人士,也应该对它的高速发展进行冷静的思考。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投资热情持续高涨,我国风电机组制造企业从2004年只有6家快速发展到2008年的70家,大部分都是"十一五"以来的新企业,目前只有约20家有成熟产品下线并交付用户,其它大部分企业还处在建设和产品试制、试验阶段;二是重复建设和引进现象严重,有的外商将相同的产品和技术先后向我国6-7家企业转让或合资,造成同质竞争;三是自主创新仍待加强,急需尽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开发适应不同风场特性的产品,培育市场认可、质量过硬的自主品牌;四是风电设备标准和认证体系亟待加强,建立制造、检测、认证、使用的健康科学体系。
据测算和估计,到2010年,这70家企业将按现有规模全部建成,完全释放后的产能将达到年产3500万到4000万千瓦。尽管2008年我国新增装机容量为620万千瓦,呈现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体现的是完全的卖方市场。但预计今后10年,我国的风电场建设速度可能会维持在年装机1000万到1500万千瓦之间。因此,我国的风电机组制造企业将面临不可避免的激烈竞争,风电设备市场也必将迎来残酷的"买方市场"。因此,有的领导和专家说道,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在还不能充分享受"春天"的时候,就已感到"冬天"的气息。
国际风电产业发展呈现明显的特征是风电设备制造商日益向一体化、国际化和大型化发展,兼并和重组频频发生,一些著名的电气设备巨头也纷纷加入风电行业,产业集中度不断上升,全球竞争日益激烈。国际风电产业发展的形势表明,市场将进一步向资金雄厚、质量优良、服务到位、品牌突出的大型企业集中。
作为装备制造业的行业管理部门,我们将和国家能源局等有关方面一起,携手各位同仁,致力于规范投资市场、完善产品标准、健全认证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做强做大风电装备制造业,为引导企业健康有序、创新发展而努力。祝愿通过展会,能使国际国内业界人士进一步促进交流,共同提高,为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预祝本届展会圆满成功。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