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国产设备何时不再“曲线救国”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09-07-24 11:47   来源:科技日报

同样的产品,出国转一圈贴上外国标签,回来不但价格往上涨,销量也大增——

同样的产品,出国转一圈贴上外国标签,回来不但价格往上涨,销量也大增——

同样的产品出国转一圈,贴上外国标签,回来不但价格上涨,销量也大增。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副主任初亮现在被这种怪现象所困。同样是他们生产的产品,在国内销售的价格比“留过洋”的至少低30%—50%,但市场占有率仍然有限,看不出竞争优势。

大连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瓦轴集团)也在为类似的事情烦心。公司生产的轴承在上海地铁已运行3年,但到目前为止仍没有用户愿意批量使用该产品。

“国内企业习惯了使用国外品牌,对国货不放心。”初亮告诉记者,要让产品快速进入国内市场,捷径是让产品出国“贴个标签”,再转内销。业内戏称这是“曲线救国”。

记者在跟随全国人大常委会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专题组调研中发现,装备要靠出口转内销来推进国产化,并非个案。这样的问题常常让这些装备制造企业困惑。

靠国家重点工程推进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的政策并不少。

国务院常务会议2月4日审议并原则通过的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被业界视为重大利好消息。之前的评论认为,规划中最鼓舞人心的,在于提出建立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风险补偿机制。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发改委共同制定并下发了《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投资管理办法》和《产业技术进步和企业技术改造目录》。对符合目录的技改项目,国家将给予贷款贴息支持。

但初亮认为,尽管已经有了一系列政策,但对于如何鼓励用户使用国产装备这一最关键的问题,仍未见有效措施。

调研中,不少人将“曲线救国”现象归结为用户害怕承担风险。

“为什么会出现‘曲线救国’现象?最主要的是用户对产品质量不放心。”沈阳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耿洪臣认为,由于没有使用历史,用户心里没底,因此用种种借口拒绝国货。选择从国外知名厂商进口装备,看重的不光是其技术形成的品牌效应,还包括对方提供的优质售后服务。他介绍,目前公司已在着手建设产品中试基地,花费1.6亿成立了一个面积达一万平方米的实验中心。“所有数据都合格,用户就放心了。”

“用国货出问题了,责任谁来负?但挂外国标签就好使,要出问题,一句‘进口产品都出问题,我也没办法’就完事。”大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承敏如此分析使用方的心态。他认为,从短期来看,出口转内销会让国外厂商恶意压价。恶性循环的最终结果是,不但无法培育我国企业的自主化和国产化能力,反而会进一步拉大与外资企业的差距。

作为配套产品,轴承在整机上所占的比重很小,分量却很重,被认为是国家重大装备国产化的瓶颈,之前百分百依靠进口。瓦轴集团董事长王路顺介绍,两年前,大连重工·起重集团率先采用了集团产品。如今,集团已是上海宝钢国内轴承独家供应商。同时,公司发展高档次轴承产品推动国产化,成效初显。

“目前政策支持力度仍然偏小。”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周维富认为,大型装备的用户多为大型国企,国企财大气粗,对成本不敏感,更倾向购买进口产品。他提出,应通过体制,鼓励国企购买国货。(原题:国产装备何时不再“曲线救国”)

相关链接:工程招标投标歧视国货 4万亿投资政府采购该怎么办?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欢迎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