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正在起步中的高景气行业,装备制造业的高速发展与高投资率密不可分,下一轮投资方向在哪里,投资热点是什么?
2008年,中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的工业产值达到了92600亿元,位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的装备制造业正在发展壮大,中国正在成为继德国、美国和日本之后,装备制造业强国的下一个历史承接者。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高速发展的产业要靠合理的投资来支撑,在这样的形势下,一场如何投资的辩论正在展开,在2009年10月24日举办的中国装备制造业投资与发展论坛拟邀嘉宾将就投资与发展为中国企业家提供可资接纳的主张和意见。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蔡惟慈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投资方向要突出结构调整
—专访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蔡惟慈
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影响深远且显而易见,但装备制造业却是所有行业当中境况最好的。原因是我国的机械工业对出口的依赖并不像电子、纺织业等外贸型行业那么深入。
然而中国装备制造业投资和发展的形势不容盲目乐观。从机械工业的经济指标来看,比我们年初预期的下降的幅度要大。出口的形势依然严峻。拿最新的五月份的数据来看,比前四个月还差,降幅仍在继续。利好的一面是,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机械工业出口增长平稳。这得益于国家坚决贯彻拉动内需的方针政策。
2009年上半年,中国机械工业运行情况喜忧参半。生产经营形势比年初预计的严峻。出口剧降之势,至今未见缓解。生产增速创近年来新低。1—5月累计利润1898亿元。比上年同期34.56%的增幅下降42个百分点。但比1—2月同比降幅25.81%缩小了18个百分点,降幅明显收窄。经济效益大幅下降,同比下降7.73%。产品销售率下降。1—5月机工产品销售率97.04%。去年同期97.63%,同比下降0.59个百分点。应收账款和库存增加;产品销售价格逐月下行;主要产品产量跌多涨少;新增订单大幅减少。
为此,国家根据中国装备制造业实际情况对原有政策做出相应调整。已经明确的产业政策收获良好的效果,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加强基础政策取向已明确,但见效尚远。重大装备行业视国家政策贯彻力度的强弱而效果不一。农机和汽车行业收益显著,原因是支持农机和汽车行业的政策“真金白银”多。农机和汽车的用户多为普罗大众,其购买行为比较受性价比引导。农机工业比较显著的问题,一是有些地方购机补贴排斥外地产品;二是担心购机补贴用完后生产将剧烈下滑。汽车问题:受政策覆盖面所限,重型载货车等商用车产销形势仍低迷。
如何除弊兴利,规避中国装备制造业存在的短处,发挥优点以尽快摆脱经济危机带来的困扰?在对中国机械工业自身和产业环境深刻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蔡惟慈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第一,目前我国的主要矛盾是歧视国货。外资企业多年来已在高端设备市场享受了太多的超国民待遇。扩大投资必须坚决依靠拉动内需而不宜大量采购国外设备。
第二,突出结构调整的思想,积极引导投资方向。建议在投资安排上更多地向基础技术研发、关键零部件攻关、产品可靠性试验和人员素质培训等方面的投入。建议着手组织研究“十二五”行业发展规划,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规划编制中的作用,进一步突出结构调整的方向。
第三,加快落实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有关政策措施,建议尽快出台国家发展{2009}11号文件中有关政策措施的配套文件和实施细则。尤其是要加强对装备自主化相对缓慢的领域的政府协调力度。加速石化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科学测试仪器等自主创新。
第四,为鼓励基础产品的自主创新,应对用户指定进口特定配套设备和材料的做法加以限制。用户应对最终主机产品提出要求。但不宜硬性干预主机制造企业的配套件和材料的选用,否则基础产品的升级将失去支撑。对商用车实行购置税减半的优惠政策。
总体上讲,中国装备制造业多数经济指标增幅正逐月稳步回升,发展令人欣慰。对中国机械工业的投资和发展应该保持坚定的信心。
清华大学教授宁向东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走出去以洋制洋
——专访清华大学教授宁向东
全球经济危机给现金流充裕的中国装备制造企业跨出国门海外抄底收购带来福音。因前有TCL、联想等跨国并购遭遇的挫折,致使国内部分精英学者对收购做强之路保留审慎,甚或主张不作为。装备制造业企业四川腾工收购美国通用知名品牌--悍马即惹来贬过于扬的评议。宁向东个人认为:中国企业出路无非有二,要么尝试走出去;要么不出去。中国改革开放才三十年,企业真正的成长史不足十余年。走出去去收购西方瘦死骆驼比马大的百年老店,十个能活一个就相当不错。
由于东西方企业文化和制度的冲突,开始管理西方公司肯定会出现许多问题。例如没有掌握好以洋制洋技巧的联想集团在美国碰到的一连串困惑,恰逢金融危机,致使企业业绩大幅度下滑。但是花钱买经验教训,能提高学习效率,早日学懂西方的公司管理理念,才能使后来走出国门跨国并购的企业做得更好。
宁向东相信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是曲折多舛,而前景是光明灿烂。前提是掌握符合洋人习惯的游戏规则,建立科学合理的治理结构,完善公司管理体制。选最合适的人做最好的事儿。走最佳的途径就是以洋制洋。
无论走出去或仍未走出去的企业,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企业,紧迫性还不够。管理者读书少,缺乏管理经验。目前最迫切的还是老老实实的学习西方。不过就当前中国企业的表现来看,已经是做的相当不错。比如中国非常伟大的企业——华为,其推行的高效薪酬激励制度和激昂的精神教育,都是非常科学的管理理念,值得国内企业借鉴。如果中国有十家像华为一样强悍的公司,那中国就不得了。
对于国有资产管理者的国营企业,它们的存在有其独特的历史原因,并有其存在的基础价值。私有化并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办法。关键是改善治理结构和公司管理。在财务监督管理方面,可以设有独立审计机构,加强社会监督。国有企业管理者应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些账目该公开的就公开。
于装备制造业企业而言,逻辑也是一样的,踏踏实实的学习才是王道。
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装备制造业必须另谋突围之道
——专访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
三十年前,中国装备制造业和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可能是三十年,三十年之后,这种差距不到十五年。事实上,在中国装备制造业追赶上的这十五年中,投资着实烙上了一个惊叹号,而技术却始终带着问号。
数据显示,2009上半年,中国通用设备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916.98亿元,同比去年增长43.3%,专用设备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388.34亿元,同比去年增长42.2%。而2008年这两个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相比2007年也分别增长了38%和34.4%。“持续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是企业扩大生产能力的表现。”中国投资协会张汉亚会长解释道,“不仅企业自己购买新的设备建设新的厂房,而且国家也对装备制造业给予丰厚的补贴,比如前几年开始,国家给装备制造研制和工业化生产的补助达到3100亿,具体涉及污染防治、节能技术等多个方面。”
然而,尽管有大力的投资与丰厚的政府补助,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张汉亚看来依然处于二流水平,90%的汽车配件自给率的确标示了中国汽车装配业的发展,但核心技术的缺失却不留情面地直指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死穴。
“技术是花钱也买不来的。发达国家的企业不会培养自己的掘墓人,他们放弃的技术才给我们。另外,装备制造业是武装国家的关键,比如美国专门设有国家经济安全委员会,从国防或者世界格局角度,其规定军工项目中20多种产品不能向中国出口。”张汉亚表达了自己的忧虑。不过,导致技术瓶颈更为直接的原因还是中国企业自身的短期行为,“研制技术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短期内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减少企业的利润。科研院校每年都有技术,但是技术无法变成产品,特别是成熟的技术,需要不断试验不断改进,但是没有企业愿意投入和支持。”
没有任何一个企业不想做大、做长、做强,那么,装备制造业的企业为何偏偏执迷于短期收益,而不肯放长线,钓大鱼呢?张汉亚会长对此的解释只有两个字--“体制”。一方面,虽然国有企业的老板有能力、有实力去研制技术,但是从技术到利润的转化需要金钱,更需要时间,而在国有企业的任期责任制下,这些企业负责人要在自己所任的四到五年上交相当的利润,这就使得他们失去了钓到大鱼的耐心。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在一些成本较低的小技术上颇有成就,可一涉及到高精尖的大技术,其自身资源的有限也使得他们不得不裹足不前。
在国外技术壁垒与国内体制约束的双重夹击下,装备制造业企业技术的发展必须另谋突围之道。“向日本学习”是张汉亚会长给出的第一条建议。“在体制上,70年代开始,日本施行了政府、企业、科研院校一体化的措施,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出钱资助科研,那些科研产品可以得到很高的报酬,而科研成果最终归属企业。在实践上,日本的装备企业通常是先引进第一套设备,再根据这套设备仿制出第二套设备,接下来改进这些设备形成自己研制的设备。”此外,金融危机下的“反收购”在张会长看来也是一条可取之路。“腾中收购悍马,这是好事,可以将外国技术变成中国具有竞争力的技术,这也是目前国家鼓励和提倡的。”
虽然不算先进,但是一直改进。张汉亚会长眼中的中国装备制造业依然有着乐观的前景。
庞巴迪副总裁本杰明·勃姆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西方航空的中国投资攻略
——访庞巴迪副总裁本杰明·勃姆/霍尼韦尔集团亚太地区市场战略总监Jesse Ellis
理论上,深陷金融危机的西方各国企业应该捂住现金流的口袋。而事实上,庞巴迪在中国的市场策略也的确发生了改变,但改变却是积极的。
负责商用飞机的副总裁本杰明·勃姆向《装备制造》杂志表示,“庞巴迪将会加大对于中国市场的投资,因为中国有如此大的潜力,相对于世界其他的市场,中国市场一定会增长,不仅扩展中国航空业的销售网络,还会增大中国飞机的规模和数量,我想这会对西方其他的国家起到很大的影响。
尽管现在中国有其他的公司与庞巴迪生产相似的飞机,当时勃姆总裁并不避讳来自中国本土的竞争,“竞争总是好的,这会使你自己的发展变得更好。过去我们一直被称作重视伙伴关系,所以我们会继续致力于发展和别人共同发展伙伴关系。”
对于一直困扰中国航空业的技术问题,庞巴迪坦言技术方面的交流正在增加,庞巴迪乐于与中国企业相互学习,“在沈阳我们和沈飞密切合作来发展交通技术,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比如设计。同时,我们也在试图转让部分技术给他们,比如复合材料的技术。这种技术转移的确有花费,但是花费只是在短期,从长期的角度看收益会更大。我们有更多的竞争对手来做和我们一样好的制造业产品,因为有更多的公司参与,市场就会更成熟,这也有利于庞巴迪未来的发展规划。”
中国市场多少担任起西方公司救世主的角色,这是不能被谦虚抹杀的事实。霍尼韦尔集团亚太地区市场战略总监Jesse Ellis在论及中国航空业市场投资与发展前景时说到,“我们共同工作以商讨如何发展中国航空产业同时保护我们自身的利益,试图维护那些我们可以在中国扩大市场份额的机会,也试图发展中国的航空业也就是我们的合作伙伴。几个案例已经显示,中国市场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销售额,还有中国企业帮助我们做全球的销售,这样我们现在可以做的成本更低,也做得更好。另外,我们的中国伙伴他们愿意投资技术,投资产品,投资我们的项目。”
不过,在他看来目前的中国市场还存在着一些缺陷,“我认为,进军中国市场,最难处理的就是出口控制。我们要确定我们是否真的理解了限制是什么,因为我们不会做出我们无法实现的承诺。事实上,我们花费了很多时间,试图理解在哪些方面我们有问题,而哪些没有。并且确定我们的合作伙伴也很清楚,我们能做什么,我们不能做什么。我想这些也都和知识产权相关。”他认为,在中国市场的投资与发展最重要的是“你被你的合作者所信任,你和他们建立起长久的关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