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万亿元投资、基建拉动、订单回暖……机械行业正一扫冬日阴霾,触底回暖。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机械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28%。“虽然增速在近7年来第一次降至个位数,但全行业于今年2月触底后已开始逐月稳步回升,目前已经走出低谷。”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蔡惟慈对机械行业回暖表示了信心。据预测,2009年全年机械工业总产值将比上年增长12%左右。
基础部件国产化率待提升
基础零部件依赖进口,不但增加了制造成本,企业正常生产也受到限制。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世界上惟一集盾构机研发、设计、制造和施工的复合型企业,其地铁盾构机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价格约为进口盾构机的2/3。
“合资企业生产盾构机的关键零部件都是进口的,不仅对国内上下游产业拉动力极小,而且,这些工程项目常因外方供货不及时、技术及服务‘卡脖子’而受制于人,甚至不得不听任外方漫天要价。”据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彬介绍,到目前为止,除上海隧道股份能打中国人自己的品牌外,国内生产的盾构机均为美国罗宾斯、德国海瑞克、日本三菱等外商配套或合作制造。
此前,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企业不得不重新调整生产进度,原因在于境外零部件的供给不足。
国外几家大型液压器件供应企业都优先保障本国企业的供给。为保障基础零部件供给,有的企业不得不派出专门的采购人员,守在国外供给商的工厂里。为减少误工损失,企业经常空运原材料,成本大幅提高。
“零部件等进口成本占制造成本的40%以上。”中联重科企业科技管理部部长崔玉芳介绍说,公司的环卫机械、混凝土机械、移动式起重机等主要产品都占国内市场30%以上的份额。
崔玉芳说,近几年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很快,引起了境外同行企业的警惕。目前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主要进口的基础零部件包括液压元器件、发动机、控制元器件、传动系统等。尤其是液压元器件、特殊钢材的国外供应商依靠市场垄断地位,开始制定“霸王条款”。中联重科的特殊钢材供应商是一家瑞典企业,2006年开始对方不但一再提价,还提前了订货期,所有订单必须提前8个月全额付款。
“基础件的优劣,直接影响一大部分主机和成套装置能否安全高效地运行,绝不能等闲视之。”蔡惟慈说,“通过加大对技术改造和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加强我们的基础工艺、基础件、基础机械等基础环节,增强我们的内在实力,就是最近出台的《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一大亮点。”随着我国重大技术装备和主机的高速发展,基础件不适应主机要求的矛盾日益突出。
中联重科监事会主席龙国键表示,国内工程机械行业零部件技术水平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零部件生产商以中小企业为主,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二是各主机厂对配套零部件生产研发重视不够,大部分企业重点停留于主机开发与生产上。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易小刚无奈地表示,企业从全球市场购进对优化产品有利的原材料和零部件,本来符合经济规律,但工程机械作为装备制造业的一个重要产业,其基础零部件依赖进口,不利于国家产业安全。“对企业来说,不但增加了制造成本,其正常生产也受到限制。”易小刚表示。
另外,业内猜测国家可能通过两种方式来提升国内基础配套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是用专项资金来扶持相关企业进行核心零配件的研发,另一方面通过行业协会组织行业资源,采取自主研发或是引进吸收来进行核心零配件的突破。
国产装备风险补偿难落地
目前装备制造业的国产化难题,最主要的不是科技攻关,而是市场培育。
上海电气集团近年来在60万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核电汽轮机低压焊接转子等项目开发上投入了巨额资金,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我们最担心的是有技术、无市场。”集团副总裁郑建华表示,目前装备制造业的国产化难题,最主要的不是科技攻关,而是市场培育。《规划》提出对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的企业给予风险补偿,解决了企业的后顾之忧。
目前的现实是,一些国内装备制造企业实际已具备了生产和制造大型装备的能力,但由于许多大型工程项目主管方出于风险的考虑更加看重国外老牌龙头公司的综合实力,倾向选择进口产品,这让众多国内企业常常苦于无参与机会。
“因为首台(套)设备作为一种技术创新产品,其设计制造质量、经济技术指标以及运转稳定性等缺乏实际应用检验,在没有应用先例的状况下,用户势必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调试与系统磨合。”某机床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而使用大型设备的产业大多是统一的流程化生产,一旦某台(套)设备出现问题,往往会导致整套系统无法正常运转,给使用方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拖累着装备制造企业的发展。”锦西化工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谷文涛深刻地认识到。
许多企业虽练就一身功夫,无奈没有依托工程,得不到更多施展和提高的机会,迫使首台(套)始终“难产”。一边是用户花费更多的国家资金去购买国外装备,而另一边制造企业得不到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的机会。这样的循环往复也就无法改变在某一装备制造领域落后于人、受制于人的地位,对于国家经济安全、产业安全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以及建立自主创新体制和机制,都构成了危害。
“如果国产首台(套)设备总是得不到信任,那国内设备制造商就得不到实践的机会,从而也就无法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也会越拉越大。”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总经理吴生富表示。“希望《规划》提出的首台(套)风险补偿机制能真正落实下去,切实减轻使用国产首台(套)设备的风险,从而鼓励我国的装备制造企业不断创新和发展。”
据记者了解,目前,京沪已先行尝试建立国内自主研发的首台(套)设备的风险补偿机制。
此前,北京市发改委工业处处长文献就曾表示,北京市发改委已经着手制定首台(套)设备风险补偿机制,并率先在中关村科技园区试点,鼓励园区内注册的企业上报其研发的首台(套)设备项目。项目获批后,政府将对首台(套)设备的使用方给予风险补贴。在资金方面,北京市发改委将在中关村科技园区首先建立首台(套)设备专项资金以及相应的评估方法。一旦相应的项目被纳入补偿范围,将根据所签订的使用合同和设备价格提供一定比例的补助。
而上海已经出台相关规定,对上海用户单位购买、使用列入“上海市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业绩重大突破计划”的重大技术装备,经市重大技术装备协调办公室核准,可由企业自主创新专项资金对用户单位给予适当的风险资助,资助标准原则上不超过所购设备价格的10%或保费额的50%,金额最高不超过800万元。
借力政府采购加速走出去
4万亿元投资的10项措施中至少有8项都与政府采购相关。这正是装备制造行业加强研发、加快走出去的利好时机。
“业主设置的层层障碍让我们企业真是很无奈。”国内某化工机械制造公司总经理赵先生表示。
国内某企业急需上一套大型乙烯装置,而其中的核心设备低温冷箱正是该化工机械制造公司的看家产品,凭借产品的技术水平,他们胸有成竹。因为同国内同类产品相比,他们技术优势明显;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技术水平相当,但价格要低50%。
令赵先生没想到的是,由于这家业主完全掌握了赵先生企业的产品特征、与国外产品在技术指标上的差异细节,使得业主最终制定的标书,仅以一个非常具有杀伤力的硬性条款,就轻而易举地将赵先生的企业拦截在投标门外。
有了这次“教训”,企业逐步开始开拓国际市场。现在,他们的产品已经销售到海外,在国外多个大型工程中同发达国家的产品同台竞技。赵先生说,实践证明,他们的产品在技术先进性、稳定性等指标上,毫不逊色,“某些指标甚至超过国外产品。”
赵先生表示,国产设备在投标时遭遇的不公平境遇,并不是他们企业一家独有。
一位在某大型施工机械公司负责销售的高管对记者讲述,一次,公司参加一家业主的设备招投标,“业主完全不给我们公平竞争的机会,坚持只要进口设备。”一年后,这家业主主动和该施工机械公司联系,要购买他们的产品。经了解才知道,这家业主从国外进口的设备经常发生事故,业主才决定购买该厂生产的同类型设备。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负责进出口业务的副会长陆仁琪认为,一些装备制造业的用户在招标的标书中明确写上“曾经有生产和使用业绩”,也就是要求国内企业不仅有制造能力,而且还有制造的经验和用户的使用经历,这就在客观上给国内装备制造企业设立了一个门槛,把这些国内企业挡在了门外。“因为我国的装备制造业领域原来是空白的,并没有这方面的业绩,这样就限制住了国内的自主品牌的使用。”
为扩大内需,国家出台了旨在刺激经济增长的总投资约4万亿元的10项措施。其中,至少有8项都与政府采购密切相关。可预见到在2009年甚至未来的几年内,我国政府采购规模将大幅增长。对此,有业内专家表示,这正是装备制造行业加强研发、加快走出去的利好时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