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在今天看来,那台重型电铲根本算不上什么,但在50多年前,那可不单是技术的进步,那是咱们民族的骄傲呀!”77岁的焦正尧说,50多年前参与组装我国第一台矿山用重型挖掘机W-3型3立方米电铲,并亲眼见证它轰隆隆开始运转的那一天,是一生都难以忘怀的骄傲,以至于直至今天,当时的每一个细节,仍那么清晰,历历在目。
初见:200多吨的“大家伙”惊艳亮相
1957年,刚从吉林工业电气装备学校毕业的焦正尧正在鞍山冶金建设公司(简称三冶)下属土方公司工作。彼时正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大力恢复重工业生产,鞍钢扩建的重要时刻。“那时候工人开的,还都是前苏联生产的电铲,功率不够大不说,从说明书到机身,都是洋字码,一旦坏了哪,谁也看不懂图纸,谁也修不明白,别提多闹心了。”焦正尧说,此前,我们国家尚没有独立研制重型挖掘设备的经验和能力,所以,这一年12月末,当由抚顺重型机器厂生产的,刚刚于12月21日试制成功的第一台W-3型3立方米电铲的零部件运到鞍钢东鞍山烧结厂粗破碎工地时,大家甚至还都有点不相信,眼前的那一大堆设备、零件,就是咱国产的第一台矿山用重型挖掘机!
焦正尧还记得,设备运到后,一天,公司担任施工的副经理焦万余把他找到办公室,对他说:“小焦,有一项任务要你去完成,经研究决定由你带几个人配合机装公司负责这台电铲的电气组装和调试、投产使用。”“我?!”听到这个消息的焦正尧心里是既紧张又特别高兴。紧张为的是他刚参加工作不久,工作经验不足,怕不能很好地完成这么艰巨的任务。高兴的是自己能为祖国的建设出力、做贡献,实在是件光荣的事儿!
于是,第二天焦正尧就和电铲司机李士荣及他的徒弟卓禄、电工林正金、张金铭到技术部门取了图纸和各种技术资料,等到了现场,再次仔细打量这个“大个头”时,他们又一次被这机器之美震撼了。“这台电铲自重200多吨,上面装有18台电机、两台变压器,输入电压6000伏,由上万个零部件组成的,当时用7个火车皮装运!”
装配:奋战七天完成装配任务
事实上,按照计划,这台新中国首台矿山用重型挖掘机本应在下线后运往北京展览,但考虑到当时国家正急需此类大型机械进行生产建设,它没有送往北京,而是第一时间送到了鞍钢扩建的工程现场。
了解到这一背景,焦正尧他们更感到身上的担子之重,也就丝毫不敢马虎。焦正尧说,当时这5人小组中,他这个24岁的中专生算是“高级知识分子和唯一的专家”了,怎么办?“只能成功呀,必须吃下这块硬骨头!”焦正尧说,“这么好的设备,一定要在我们手里组装好。”
于是,这5个人带着装配工人开始了吃住都在工地上的日子,要是组装到了关键的地方,干脆就连吃饭睡觉都省了。“也累,但是一想着这是咱们国家自己产的大设备,身上就充满了劲儿!这么着一气儿干了7天,终于把这个大家伙组装成了!”过后想想,焦正尧他们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试车:一次成功的狂喜
仅仅组装好了,还只是个开始,要知道,机器是要运转起来看的,如果只组装成了个空架子,又算什么?终于到了试车的那天,不仅三冶和土方公司的领导,工地上几乎所有的工人都来了,就想要亲眼目睹这个第一台国产重型挖掘机的投产使用。焦正尧说,为慎重起见,试车的头一天,他和调试小组的几名同志一起,又对整个设备进行了一次详细周密的测试和检查,主要检查的是电路等问题。
到了试车的时候,领导问焦正尧,“敢不敢试车呀?”焦正尧就说,“敢!”于是拉闸送电!
伴随着轰隆隆机器开动的声音,新中国第一台矿山用重型挖掘机W-3型3立方米电铲终于一次试车成功!“我们熬了几天几夜,眼睛都通红通红的,现场掌声雷动,我们不知不觉都哭了!”老电铲司机李士荣说:“‘伪满’时,我就在大孤山矿开电铲,那时开的全是美国和苏联的电铲,这回总算开上我们自己生产的电铲了!”
W-3型3立方米重型电铲的投入使用,结束了我国不能自行生产重型挖掘机的历史。而在更多人的情感意义上来说,用自己生产的机器,为自己国家的事业奋斗,更是件特别骄傲的事儿。
50多年过去了,别说3立方米的重型电铲,就是更大的重型机械设备,我们国家也已经有能力生产研制,但焦正尧这样的老工人们依然骄傲着,因为他们知道,正是在这一个个“第一”的突破中,我们国家,才走向了更强大的今天。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