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一座“太阳城”的梦想,正在中国馆等上海世博园区标志性建筑的屋顶上闪闪发光。除了屋顶,在园区道路两侧和世博村,各种各样的光伏发电装置将得到规模化应用。这不仅形象演绎着上海世博会科技、绿色的理念,也生动反映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改善能源结构的努力。
世博园区太阳能应用的总体设计单位、上海太阳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郝国强昨天告诉记者,世博园区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的施工目前已基本结束,即将展开并网调试,年底有望开始发电。
亚洲最大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工程
据介绍,依托于中国馆、主题馆、世博中心和未来馆(原南市电厂)等四座标志性建筑,太阳能电池板的总装机容量达4.6兆瓦,年均发电可达406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总量逾3400吨。其中,利用世博主题馆屋顶建设的光伏项目,装机容量2.8兆瓦,是目前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工程。此外,在世博园区内还将设置一些光伏“小品”,比如太阳能公交车站、太阳能街头雕塑、太阳能路灯和太阳能凉亭等。
中国是全球太阳能电池板制造的第一大国,但过去产品绝大部分出口海外。在国际社会就应对气候变化、提升可再生能源在总能耗中比例的态度日趋一致之际,在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召开之前,推动国内光伏应用的意义不言而喻。
利用阳光发电,除了建造大规模集中式电厂,将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相结合是另一个重要的方向。集中式电厂主要在偏远空旷地区选址,而光伏建筑一体化更适合在城市实施。目前,太阳能电池板的制造技术已较为成熟,但在系统集成和应用技术上,国内与世界领先水平有一定差距。通过建设示范项目,可以摸清系统设计、施工、并网等的技术规律,以利于下一步大规模推广。
“本世纪举办的前两届世博会,德国汉诺威和日本爱知,对太阳能应用都作了初步展示,而上海世博会的光伏应用,将是世博会历史上规模最大、形式最为多样、技术最为新颖的。”郝国强表示。
处处与园区建筑韵律合拍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世博“太阳城”必须处处与园区建筑的“韵律”合拍。世博主题馆的太阳能屋顶设计,创意取自上海弄堂屋顶的肌理,整体犹如碧波粼粼的海面。郝国强告诉记者,标准的电池板都是长方形的,为了铺出一层层菱形的“碧海微波”的效果,主题馆屋顶用了大量形状不规则的电池组件,它们产生的电压、电量不同于常规,所以在电池的并联串联方式上换了新思路。而且,主题馆内部是大跨度空间设计,屋顶承重有限,因此常规的安装配件被“瘦身”,施工工艺也被革新。
无论是最具难度的主题馆,还是其他场馆,为满足建筑的美观和功能要求,选用的太阳能电池板各具姿采:有的不透光,而有的半透光,在场馆内仰起头,能看到阳光穿过电池板照射进来;有的平躺在屋顶上,有的却垂直安装在外立面上,成为遮阳板的一部分。在世博园区里,单晶硅、多晶硅、聚光和薄膜电池等多种光伏组件都得到了应用,一方面是为了借这个大舞台,尝试太阳能电池的多样化应用,一方面是由于各类型电池色彩不一,与建筑风格的匹配效果不同。
世博“太阳城”的设计建设,不仅为展示,更要实用。光伏发电并网后必须输出符合质量标准的“绿电”,确保电网稳定。为此,本市电力部门同设计方、供货方经过多轮研究,制定出了一系列技术指标和参数。郝国强透露说,目前,并网的技术问题已基本解决,调试时间不会太长。并网之后,这些“发电屋顶”无需太多维护,偶尔浇点水清除一下积灰即可,预计使用寿命在20年以上。
完全“中国设计、中国制造”
据介绍,世博“太阳城”的总投资逾2亿元,所有设备都是百分百的国产。这个完全“中国设计、中国制造”的项目已引起各方关注,有跨国公司告诉记者,很希望了解世博光伏项目的细节,借此探究未来太阳能产业发展的趋势。
不过,彻底的国产化也留下了一点遗憾。据透露,因为国内尚未开发出柔性、可卷曲的光伏电池板,因此世博演艺中心的球面屋顶没能采光发电。不过,研发最大的动力源于应用和需求,郝国强表示,上海正在研发相关技术,希望早日取得突破。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