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标紧固件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碳钢紧固件,越来越成为中外贸易摩擦的样板产品。
12月23日,中国商务部发布2009年第115号公告,公布了碳钢紧固件反倾销调查的初裁决定。认定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碳钢紧固件存在倾销,中国国内碳钢紧固件产业受到了实质损害,而且倾销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并决定对该产品采取保证金形式的临时反倾销措施。
根据初裁决定,自2009年12月28日起,进口经营者在进口上述来源的该产品时,应依据初裁决定所确定的各公司的倾销幅度(16.8%-24.6%)向中国海关提供相应的保证金。
此前一天,12月22日,欧盟部长理事会通过欧委会建议案,决定继续对中国和越南的皮鞋征收15个月的反倾销税。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就此发表谈话指出,中方对此强烈不满。
因此,此番对欧紧固件的反倾销初裁决定,也被评论视作对“皮鞋”遭遇不满的反击。
不过,在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紧固件专业协会会长冯金尧看来,商务部的决定,反倒是一场有点“迟来”的初裁决定。
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案是在2008年12月29日立案,当时我们行业内部的声音,是希望商务部能在今年6、7月份就能出台初裁结果。”
他告诉记者,欧盟彼时对于中国出口紧固件的要求,高得有些“歧视”,甚至利用技术壁垒,在压制中国企业。比如,要求所有合格供应商的资格,都需要达到A级才能出口。
而下手更快的欧盟,在今年年初就中国紧固件作出了征收最高87%正式反倾销税的仲裁。中方的回击,则是一改以往被告角色,首次以原告身份要求WTO对欧盟这一决议进行调查。
不过,此次磋商解决并没有结果。“可是同时,欧盟出口到中国的碳钢紧固件,却几乎与去年持平。”冯金尧告诉本报记者,这对中国整体行业损害颇大。“产量在下降,设备的生产利用率也从之前的84%下降到了现在70%左右。江浙一带原先依赖出口的企业,至今仍有不少处于关停状态。”
据记者了解,87%的惩罚性关税,使得中国紧固件有近80万—90万吨的数量无法出口。在2008年,中国出口紧固件数量为269万吨,但是今年整个行业出口下降43%。“欧洲部分的影响甚大。”冯金尧说。
一方面,由于欧盟态度强硬、导致WTO磋商解决未果,另一方面,来自欧洲的反倾销反补贴论调越来越高,使得中方从行业到主管部门都甚为恼火。商务部于今年8、9月间向紧固件业发送了问卷,重新启动对欧洲对华出口紧固件的倾销调查。
同时进行的,还包括10月12日,中国政府要求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设立专家组,就年初欧盟对中国紧固件征收案进行再调查和裁决。
冯金尧认为,商务部此次的初裁认定,会给国内行业带来三大好处:“首先能鼓舞行业信心;其次能加大紧固件业国产化的能力,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很大促进;还有就是对正在进行的争端解决结果也会有利。”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