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驰电掣的武广高铁投入运营的同时,“九省通衢”武汉的经济发展也在“加速度”。目前的武汉已经将自己设定为中部地区龙头城市、全国重要中心城市,更是要在今年冲击“5000亿元俱乐部”。
恢复的快速发展
近日,来自武汉统计局的消息显示,该市去年GDP预计在4500亿元以上,增长13%,超过成都、宁波等城市,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跃居第5位。
其中,武汉工业产值三年来实现一年上一个千亿台阶值得关注。2009年它达到5032.18亿元,同比增长10.2%,实现工业增加值1656.15亿元,同比增长18.5%。
据了解,这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武汉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沿海主要城市大多以外向型经济为主,武汉属于内生型发展为主的城市,外向度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武汉市统计局人士这样解释。
二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强力拉动。统计显示,2009年武汉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01亿元,增长33.3%。“武汉基础设施原来欠账比较多,这几年投入比较大,这对拉动经济增长有比较大的影响。”湖北省武汉城市圈研究会副秘书长彭智敏研究员告诉本报,在产业发展方面,包括汽车、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产业都发展良好。
前述统计局人士认为,武汉目前的快速发展势头应该还可以持续好几年的时间。“它和沿海发展阶段不一样,沿海主要城市基本上完成了工业化,现在主要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而武汉现在仍处于重化工阶段。”
近年来,武汉城市圈的建设在不断提速。此前不久,继北京中关村之后,全国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落户武汉东湖高新区。本月10日,武汉被列入“全国创新型试点城市”。
“在这个过程中,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能得到一定的加强。”彭智敏说,以武汉的人口、工业基础和能力,不应该是现在这个水平,应该还要前进好几位。“在某种程度上,(目前的快速发展)有点恢复的味道。”
理顺机制释放潜力
1月12日,武汉市市长阮成发在武汉市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武汉今年GDP增长目标是12%,要向GDP“5000亿元俱乐部”发起冲击。他提出武汉的发展目标是中部地区龙头城市、全国重要中心城市。
在彭智敏看来,武汉具备了全国重要中心城市的良好基础,包括四通八达的地理区位,良好的工业基础和城市规模以及雄厚的教育科技文化实力等等。但发展虽然比较快,与沿海却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体制机制、跟国际市场的接轨、对外开放程度、人们的思想观念等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
不过,在沿海一些城市民间投资增长缓慢的情况下,武汉民间投资却呈现出一抹亮色。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年武汉民间投资额达1423.92亿元,增长49.9%,占全社会投资的47.4%,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
“关键是体制机制没有理顺,潜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比如很多人才都流失到沿海去了,在武汉反而是少数。”彭智敏还举例说,在产业发展方面,武汉的几个大企业发展比较突出,但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仍显不足,如果有很多发展很不错的中小企业,那么发展的势头将更加充足。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