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没有阻挡住徐州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步伐。2009年,作为振兴主体的徐州市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徐州市全年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220亿元、增长13.5%以上;实现财政总收入(含基金)467.6亿元、增长30%,一般预算收入164.3亿元、增长30.6%。
提档升级,跨越产业之槛
一年前,面对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战略,徐州人在迈步跨越的时候发现,一道道不断提高的产业门槛还横亘在自己面前:作为苏北优势的劳动力优势正在逐步弱化;由于国家宏观调控,土地政策正在缩紧,土地成本不断提高;环保准入门槛也水涨船高。而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和困难也在羁绊着徐州人振兴的脚步:煤炭资源逐渐枯竭,亟需发展接续替代产业;产业层次偏低,调整转型难度较大。
徐州要振兴,必须破解这一道道产业之槛。
对此,徐州市巧借振兴东风,加快产业升级和集聚,最终形成规模竞争力。市委书记曹新平告诉记者,当前徐州拥有四大优势:一是产业规划,对照省里目标定位,徐州进行产业洗牌和整合,规划了四大千亿级主导产业,拉开了产业大发展蓝图。二是政策机遇优势,集全省之力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全省送粮草,扶持政策在向徐州倾斜。三是硬件设施优势,抓住京沪高铁、徐兰客运专线、亿吨内河大港等10个重大项目建设机遇,形成立体交通大框架。四是产业工人优势,徐工、徐矿等大型国有企业造就了一批有专业技术的产业大军,同时,大量的技工培训机构,每年培训出万余技术工人。
徐州从自身产业特点和资源禀赋出发,全力以赴发展以工程机械为主的装备制造业、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能源和商贸物流旅游等四大千亿产业,加快培育壮大盐化工、建材、冶金三个500亿元产业,形成科学合理的梯次产业结构。一年来,徐州以“三重一大”为突破口,排出了5亿元以上的在建重大工业和商贸项目38项,总投资666.2亿元;10亿元以上前期重大工业项目24项,总投资515.56亿元。
在重大项目的带动下,四大千亿产业发展令人瞩目。统计显示,2009年,徐州市四大主导产业培育成效显著,装备制造、能源、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三大产业实现产值2390亿元、增长22.8%,商贸物流旅游业实现营业收入1288亿元、增长17.8%。虽然遭受国际金融危机,但徐州依靠四大产业的强劲支撑,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高于全省和全国水平。
借鸡下蛋,跨越市场之槛
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产业结构调整、棚户区改造、采煤塌陷地治理为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三大任务。
按照规定,3年内省、市、县(市、区)共同复垦治理4.2万亩塌陷地,改造307万平方米棚户区。尽管省里大开绿灯,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但实际操作中还有相当大的资金缺口。怎么办?困难逼迫徐州走出了一条条创新之路。
徐州提出,“解放思想重在解决实际问题,全面创新重在破解实践难题”的理念,并在全市推出“振兴老工业基地创新实践和创新创意奖”。
为解决土地运作资金筹措难,徐州投资成立了徐州新田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建立起“以公司为平台,以储备为依托”的新型融资模式,既可以依托储备土地进行融资,土地出让后优先用于还款,又解决了融资主体受限的问题,减少了融资风险。
按照“分期实施、三年基本解决”的目标和“政策支持、企业为主、市场运作、财政适当补贴”的思路,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2008年底,徐州市政府授权新盛投资公司为棚户区改造项目投融资主体,2009年3月,公司正式独立运作。新盛公司定位为棚户区土地一级开发商,负责棚户区土地拆迁、整理。截至目前,该公司已累计融资24.2亿元;国家开发银行总行日前又为棚户区二期项目贷款28.8亿元,为棚户区改造工程顺利实施提供资金支持。
通过跨越市场门槛,徐州解决了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资金缺口,为棚户区改造和塌陷地治理赢得了主动权,做到了“借得来钱、花得好钱、还得了钱”。
2009年底,徐州棚户区改造成绩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中央破格为徐州推出棚户区项目投资计划2.15亿元,2009年度先期到位1.5亿,为改造建设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强筋壮骨,跨越县域之槛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不合理布局,导致“市强县弱、南快北慢、国大民小、内长外短”的区域经济不平衡状态长期困扰徐州。
徐州下辖5县(市)6区,一直存在着市大县小问题。2008年,6县(市)GDP仅占全市的48%。尽管连续3年县域经济增幅超过市区平均水平,但依然体量小。一天不补长县域经济这条短腿,加快振兴就一天不能正常跑起来。
没有县域的振兴,就没有徐州的振兴。针对实际,徐州提出对县域经济实行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农业产业化、经济国际化、城乡一体化互动并进的战略,推动各县(市)你追我赶、争先进位。
2009年以来,邳州的板材、铜山的工程机械、新沂的化工、徐州经济开发区的光伏产业等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六县(市)工业增加值增长22.3%,高于全市4.5个百分点。
此外,沛县在煤化工和铝产业方面形成了产业集聚,铝产业加工能力达到了40万吨;丰县电动车产业异军突起,在全国县域中产量位居第一;睢宁县在整治小生态环境变好的形势下,发展起白色家电、纺织等一批大产业、大项目,实现了“洼地崛起”。
2009年,铜山、邳州携手进入全国百强,有3个县市跻身苏北前五强。徐州在邳州召开全市县域经济工作座谈会,11个县市区的党政“一把手”目睹现场,共同探寻邳州挺进全国百强的轨迹。会上市委书记曹新平又给沛县、新沂两县市提出了新目标:早日迈进全国百强方阵。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