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加快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国人大代表、巨力集团董事长杨建忠提出了《加大科技研发创新力度,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建议。
杨建忠告诉记者,我国已经成为装备制造业大国,但产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基础制造水平落后、低水平重复建设、自主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困难等问题依然突出。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尤其是在经济危机时期,仍保持了高速增长,这更显示了我国经济的强势。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据统计,目前在沃尔玛超市出售的产品中有一半以上来自“中国制造”,而且其占有率每年都在增长,这个趋势非常喜人。但这种“辉煌”背后隐含的内容也令人担忧,因为在这些商品所产生的利润中,中国工厂所能获得的仅为10%,其余90%都被国外的创造公司或者设计公司拿走了。尤其是在经济危机时期利润更少。所以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这种状况,也必须改变这种状况。
实现生产科研真正对接
对此,杨建忠强调应加快企业科技研发、自主创新的步伐,积极推进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在当前形势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当务之急,应越快越好。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产品档次是重中之重。以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品升级以增强企业竞争力。他认为加大科技研发创新力度,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企业国际化的必然之路。要实现这一路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解决中国的企业与科研机构不衔接,生产、科研“两张皮”的问题。
一方面,现在中国的科研机构和实验室,都有很多很好的科研成果、专利技术,但是许多都只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很难转化成商品,服务于社会,创造价值。即便实现了成果转化,企业的成本也非常昂贵,转换技术也非常单一。
与此同时,中国大部分企业生产的产品档次还不高,附加值偏低。很多产品技术都是拿来即用,互相模仿,低价竞争。从而导致一些高档设备、特殊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需要进口,而我们出口的大部分是原材料、半成品等低附加值产品。企业与科研院校实验室缺乏真正的实质性合作,尤其在民营企业中更是如此。
杨建忠认为应该尽快将这种不衔接转化成对接,形成产、学、研体系平台。另一方面企业要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招聘人才、培养人才,建立自己的产品实验室。它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快速转换成果,科技人员能快速服务于客户。但是企业自己建立这些设施和机构投资大、成本高,尤其对于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成本压力巨大,消耗大部分利润,虽然去年国家拨付了200亿元的技改资金,但是很难到达到民营企业中去,因此仍需要政府的扶植和大力支持。
加快技术创新步伐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被国家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对企业来说,最主要的是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为此,杨建中提出了以下五点建议:1.用政策鼓励引导国家科研院校与民营企业对接,建立产学研平台。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2.积极支持鼓励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希望政府从审查审批建设,转变为支持建设、扶植建设,加大技术中心的验收力度。出台支持民企和中小企业建立研发中心的政策。
3.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自主研发。用税收、补贴、奖励等多种政策支持企业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工艺创新、材料创新改造。鼓励企业用国产设备和自己研发的设备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建立首台国产装备风险补偿机制。希望政府采购考虑国产化。
4.引导发展高技术、高档次、高附加值产品,用政策奖励和税收扶植。控制和减少粗犷产品的重复建设和投资,积极引导企业把加强新产品研发和提升技术水平,作为生死攸关的大事,并持续不断地深入推进。着重抓好新兴产业和新兴行业的扶植政策。
5.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尤其是县域经济企业,用企业发展带动城市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和县域经济可以解决当地农民就业,保民生、促稳定。
杨建忠说,只有加大企业的科技研发创新力度,建立起企业的科研机构,实现快速新成果转换,制造出高档次、高附加值、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通过自主创新,壮大产业规模,加速产业升级,提升竞争优势,培育新兴主导产业,才能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这也是广大民营企业对科技创新、科技研发的希望。
相关链接:杨建忠,男,汉族,1965年2月15日出生于河北省徐水县;大专学历,高级经营师,现任巨力集团董事长,河北省第十届人代会代表。1999年被评为河北省优秀乡镇企业厂长称号,2003年被评为河北省优秀民营企业家,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曾在超重吊装行业、新空间结构行业做出突出贡献,牵头开发研制了钢丝绳插套机、钢丝绳压套机、合成纤维吊装带、铁路救援索具、无接头绳索具、船坞钢拉杆等产品,并牵头起草制定了相应产品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