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我国工程机械租赁产业逐步繁荣,各种形式的租赁公司终于破茧而出成为我国工程机械设备配置体系中一股重要力量。北京正和租赁集团在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连续荣获全国建筑机械设备租赁50强企业和“建筑机械租赁十大租赁品牌企业”,并在塔机租赁企业当中排名第一。
那么,正和为什么会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就整个工程机械租赁市场而言,与去年相比,今年又会出现哪些特点?中国工程机械易租网近日独家采访了北京正和租赁集团史洪泉总经理,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民营租赁企业前景看好 市场竞争还未白热化
史洪泉告诉记者,正和的业务一直是以国家各地区的大型项目为主,公司去年的业绩达到1.46亿,稳居国内同领域企业榜首。从长期发展看,正和近年来的年增长率始终保持在20%—30%左右,呈现一个稳定增长的态势——今年的计划也是如此。交流中,记者明显感受到史洪泉对公司取得如此优秀业绩的自豪之情。
谈到今年工程机械租赁的整个市场发展走向时,史洪泉表示,金融危机之后,整个市场的发展会比较稳定,因为国家的发展不会停止,陆续会有大的项目动工,基础设施建设始终是摆在第一位的,因此,工程机械租赁市场会呈现平稳发展的趋势。史洪泉告诉中国工程机械易租网记者,正和去年的设备采购量很大,而且同行业大部分公司的采购量都有上涨——中国工程机械易租网记者认为,这种现象应该与2009年出口市场不利、国内制造企业转而重视国内市场有关;史洪泉对此表示赞同——2010年,预计各企业会适当放慢设备采购的速度。
当记者问到工程机械租赁市场的竞争情况时,史洪泉认为,目前国内工程机械租赁企业虽然很多,仅北京市大小就有几百家;但从企业的经营业绩来看,目前堪称“大企业”的公司还不多。史洪泉介绍说,目前民营租赁企业年业绩在亿元左右的仅有3家:除了正和,就是上海庞源和中核华兴;而其他企业与这三家有明显差距,不超过五六千万。
在市场竞争方面,史洪泉不同意近期租赁市场即将“洗牌”的观点,他认为,目前每个企业都拥有各自比较稳定的客户群体,出现抢夺的迹象还不明显——也就是说,虽然竞争是必然的,但整个市场竞争还远未达到白热化的程度。而对于此前市场披露的上海庞源和北京高邦即将合并的说法时,史洪泉认为两家合并的可能性并不大。国内的工程机械租赁市场也并不会产生巨大的变化。
国有施工企业“用租分离”是趋势 “一把手观念”决定企业成败
近些年来,许多大型国有施工企业出于提高设备利用率等考虑,都在将企业施工部门和设备部门进行分离,组建专业化的租赁公司,并将其推向市场。正和也是由中国建筑第一工程局第四建筑公司建筑机械租赁分公司改制而成。为什么要进行这种分离?或者说,这种分离是必须的吗?史洪泉做出了肯定的答复:“市场化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道路!”
但总体看来,国内大型施工企业的这种“用租分离”和将租赁公司推向市场的工作,并非一帆风顺,有很多企业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跌跌撞撞,甚至难以生存。目前大多数改制型企业还处在以单位内部租赁为主的设备实物管理阶段,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市场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形成专业化、现代化、品牌化的专业型企业,努力发展成为工程机械租赁行业中的中坚力量。
当记者问到这些国有施工企业设备管理部门调整后组建形成的工程机械租赁公司是否会对民营租赁企业带来冲击?史洪泉表示,民营租赁企业这几年的发展速度很快,很多企业已经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而国企改制型租赁公司目前还主要是适应市场的问题,尚不至于影响整体市场的格局。
谈到国有企业租赁公司改制进入市场之后发展良莠不齐的问题,史洪泉认为,这些企业能否顺利发展,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一把手的个人能力、特别是个人的观念问题。,史洪泉认为,一个团队的关键就是领导,领导者在一个组织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从一定意义上讲,领导的素质和能力决定这一个团队的业绩和成果;只有领导的观念适应了市场、个人能力符合市场要求,才能提升企业的内部管理,才能带领整个团队取得优秀的成绩。
随着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租赁和交易也会通过互联网的途径来进行,然而,史洪泉却认为,整个工程机械租赁行业要迈入电子商务时代还需要3—5年的时间,就现阶段而言,人脉还是占公司业务的主要因素,并且永远都会是主要因素,不会削弱。对于需要开拓新业务,寻找新客户的公司来说,互联网还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