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铁矿石谈判无果而终,4月1日在传统上是铁矿石谈判年度合约价格起始日。如今大限已至,从开始的40%、50%、80%、90%一路攀升,到最新的日钢企接受季度定价和100%涨幅,原料暴涨已成定局,中国的钢企似乎也被逼入了死胡同。
“垄断已经形成,政府出招种种措施都是远水救不了近火。”MYSTEEL的首席行情分析师贾良群的观点代表了大部分业界的看法。现货价格机制渐行渐近,铁矿石谈判进入“后长协时代”
如果说去年金融危机中,当时的谈判主角中钢协还以全球最大买家为依据来坚持“中国价格”的话,今年全行业都意识到,旺盛的中国需求和对进口矿的高度依赖成了谈判最大的软胁。面对牵涉到下游几十个行业的成本压力,铁矿石谈判也在3月上升到国家层面,几部委联手降需求,寻找多元化供应。工信部加快钢铁行业重组步伐,发改委高层挂帅破除“地方保护”阻力,商务部强势出招准备“反制措施”,银行去年就发文严限产能过剩行业借款,几天前银监会也传出将于近期出台规范措施,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央企将不准入股银行。国土资源部也传出加快国产矿建设步伐。
三巨头胃口大开,现货价逼宫
从去年的铁矿石涨价预期40%、50%、80%、90%一路攀升,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一路大涨,尝到甜头的三大矿山,联手力推现货价格机制,维系了近30年的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体系面临着彻底瓦解。
澳洲矿业巨头必和必拓3月30日宣布,该公司已经与亚洲地区的许多客户达成协议,将把现有年度定价的铁矿石合同转为基于卸岸价格的更短期合同。必和必拓在公告中表示,这些销售协议已占着该公司铁矿石销售量的大部分份额,这种结构性改革符合必和必拓实现市场结算价格的目标。但是,并没有说明这些协议的具体定价方式以及价格。巴西矿业巨头淡水河谷公司曾3月23日宣布该公司已经放弃了目前的铁矿石定价机制,采取了更为灵活的价格机制。
三巨头缘何全力推现货价,答案显而易见,由于铁矿石现货价格多数时候高于协议价格,三大矿商纷纷减少协议矿的供给量,转而将更多的铁矿石投放现货市场,以赚取现货矿与协议矿之间的差价。如今铁矿石现货价已经涨破150美金/吨,这个价格是去年长协价的2.5倍。
面对三巨头狮子大张口和现货价逼宫,尽管工信部和中钢协都公开表示反对三巨头垄断,坚决抵制短期定价机制,工信部原材料司巡视员贾银松在“2010年中国铁矿石会议”上强调以现货价格为主的定价机制不透明且不能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并将出现钢铁企业的经营风险、钢铁行业的产业风险以及信用风险三大风险。
但采访中所有的分析师都认为对于今年的铁矿石价格来说,都是“远水难救近火”。MYSTEEL的首席行情分析师贾良群向记者表示,“三矿山的事实垄断已经形成,中国只能尊重现实,目前没有权宜之计,所谓‘坚持到底’只是赌气”。铁矿石研究员节胜也认同,“只有接受现实价格,没有其他办法了。内部整顿什么的暂时都是空话。”
中国如何出手,上游寻出路
在两次更换谈判主角后,只增不减的中国需求和对进口矿的高度依赖是谈判最大的软胁,减少需求,多元化供应成了全行业当务之急。
数据显示,国内粗钢产量在2009年
猛增,使得钢企对铁矿石的进口激增。2008年中国进口铁矿石总量尚不足5亿吨,2009年即攀升到6.28亿吨,铁矿石依存度达到69%。其中,从澳大利亚进口2.62亿吨,占进口总量的41.7%;从巴西进口1.42亿吨,占进口总量的22.7%。面对牵涉到下游几十个行业的成本压力,铁矿石谈判也在3月上升到国家层面,几部委联手降需求,寻找多元化供应。工信部加快钢铁行业重组步伐,发改委高层挂帅破除“地方保护”阻力,商务部强势出招准备“反制措施”,银行去年就发文严限产能过剩行业借款,几天前银监会也传出将于近期出台规范措施,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央企将不准入股银行。国土资源部也传出加快国产矿建设步伐。
“三巨头已经看出来,中国对进口矿的高度依赖,谈判态度再强硬也是无济于事,能出的牌也不多了,格局已经形成。”贾良群也认为,能出的招只能是下游整顿,上游寻出路。中国钢铁工业应当逐渐将投资向海外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开矿、建设钢厂,对钢铁企业实施国际产业链建设和国际化经营需要纳入国家对外经济发展战略,制定鼓励政策等。
“从内部整顿,改良铁矿石进口秩序来掌握主动权,尽管不能解决这一两年的问题。但到海外收购资源,这招从长远来看能部分缓解供应压力”。节胜认为,解决资源瓶颈的出路还是在于加强对铁矿石资源上游产业链的布局。但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认为并非无计可施,“短期内中国钢铁业将呈现高消费、低增长的特点,中长期将进入低速增长时代。”他认为,全球钢铁业并没有完全从金融危机的低谷中走出来,需求疲软和价格低迷的现象仍然存在,钢铁业有可能陷入类似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后的低迷发展期,与此同时控制产能依然有空间,2009年,包括宝钢、武钢在内的五大钢铁集团合计产钢1.65亿吨,占全国产量的29%,和钢铁业振兴规划中提出的45%目标还有一段距离。
中国钢企涨价“减负”
面对铁矿石价格翻番这一残酷现实,中国的钢铁企业只能被动接受。此前,已经有专业人士算过一笔账:只要铁矿石价格在2009年基础上上涨30%,中国钢铁企业整体上已经无利可言。而现在的结果是上涨100%,经测算,若矿石价格上涨100%,钢铁成本约上涨630元/吨。面对铁矿石价格的暴涨,中国钢企只有两种选择:一是退出市场,二是涨价转移成本。显然,第二条路更符合绝大多数钢企的利益。
近期以来,钢铁价格上涨已经成了不是新闻的新闻,国内各大钢企纷纷上调钢材出厂价格。春节以来,现货钢价的涨幅已达到600元/吨左右,主要钢厂最近两个月出厂价累计上调幅度也达到400-600元/吨。不过,钢企的涨价步伐并没有放慢。根据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市场监测数据显示:3月24日,钢企龙头宝钢对部分冷轧产品出厂价上调300元;3月25日,河北钢“铁积”跟进,将其4月份出厂价格上调,建筑钢材普遍上调250元,板材上调200-450元;26日,首钢也上调了4月份建筑钢材出厂价格,线材和螺纹价格普遍上调330元。
由于钢铁是重要工业原料,对下游的汽车、家电、房地产、工程机械、机床、五金等行业成本影响巨大,因此,钢铁涨价的传导效应,势必被这些行业继续延续下去,从而造成物价上涨,中国CPI涨幅今年控制在3%的目标也将面临严峻挑战。“钢企向下游转嫁成本压力,将使钢铁下游汽车、家电等产业出现价格集体上涨的状况。”兰格钢铁研究中心分析师张琳指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