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被保留,雨中的世博轴焕发出迷人的梦幻色彩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世博会还未开幕,从上海卢浦大桥、南浦大桥经过的市民已被美轮美奂、风格迥异的各种展馆所倾倒。然而,除了永久性的“一轴四馆”之外,其余的大部分展馆将无一例外地在会后被清拆一空。这其中,不乏投资数亿人民币、甚至超过十亿元的展馆。
如此精美的艺术品、如此昂贵的投入,却只有短短半年的生命,岂不可惜?是不是一种浪费?这种安排和做法让不少市民,包括媒体朋友们都不解。世博场馆为什么建了要拆?这到底是出于怎样的考虑?记者采访了各方专家。
现实篇
每个场馆都是精美的艺术品
如同提到奥运就会想起“鸟巢”;提到世博会,不少人脑海中就会浮现红色的“东方之冠”——中国国家馆。
国家展馆个性鲜明
打开上海世博会官网,每个世博场馆几乎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沙特馆呈现给我们的是一艘“丝路宝船”,它的主体建筑像一艘高悬于空中的巨船——月亮船;巴西馆是一个“绿鸟巢”,其热带丛林般的绿妆设计将人们带到了多姿多彩的巴西;俄罗斯馆形似“太阳花”,由12个塔楼和“悬浮在空中”的立方体组成;新加坡展馆外形酷似一个音乐盒,展现城市交响曲的主题;日本馆是一只卧倒的紫蚕岛,半圆形的大穹顶宛如一座“太空堡垒”;芬兰馆是一只非对称的冰壶,传统芬兰桑拿浴将现身其中;挪威馆由15棵巨大的“树”构成,原材料均来自木头和竹子,展现的是“大自然的赋予”;此外,形似“蒲公英”的英国馆、“藤条篮子”西班牙馆、恍如悬浮于空中的建筑德国馆……不少个性鲜明的国家展馆已经被人们所熟知。
投资高达数亿元
各国展馆不仅各具风情,不少造价不菲。如沙特馆的面积仅次于中国馆,总投资额超过10亿元,是外国馆中投资最大的;还有身披紫色外衣的“紫蚕岛”日本馆,总投资额为9亿多元。
同时,部分场馆还经历了筹资难的历程。如法国馆,预计投资总额约为5000万欧元,按照参展组织方的最初设想,政府和参展企业各承担50%费用。但由于法国企业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出资谨慎,最后政府追加了1000万欧元的投资,使最终投资额增加到了3500万欧元。
然而按照规定,这些展馆大部分将按照事先签好的合同,在10月31日后全部拆除。偌大的展馆现场将只剩下“一轴四馆”五个标志性的永久建筑——世博轴、中国国家馆、世博会主题馆、世博中心和世博会文化中心。
不仅仅是市民,媒体也对拆除场馆的做法感到疑惑。有市民提出,花巨额资金建成的这些场馆只运行半年时间就被拆除是不是有点浪费?也有市民表示,外国馆是中外友谊的见证,是否可以保留作为两国友谊的见证?还有一些省市的市民提出,可否将外国馆异地迁建至自己的城市?在拆与不拆之间,引起了各方的激烈争论。
将被拆除西班牙馆外形宛如一个藤编“大篮子”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将被拆除初看芬兰馆像一个碗一样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释疑篇
“精彩赛事不可能永远比下去”
专家提出世博会展馆难以保留的三大理由
理由一:百年世博惯例留下展馆寥寥无几
“就像精彩的奥运会赛事,也没有办法永远比下去”。对于展馆在世博会之后要拆除,上海世博会总规划师吴志强表示,这是惯例。
上海世博局副局长朱咏雷曾表示,从世博会159年的历史经验来看,保持原样会给主办国带来很大负担,不仅后期需要资金维护,原有地块也无法重新开发,所以依照国际展览局的规则,世博会上的外国自建馆属于临时场馆,一般在会后拆除。
上海世博主题演绎顾问、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表示,早期世博会所有的展馆都要拆除;不过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世博会也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动力,如何让展馆在世博之后被更好利用,带动城市的发展成为课题,于是一些标志性建筑被留了下来。据查,世博场馆留下的建筑非常有限——比如埃菲尔铁塔、西雅图世博会的太空针、大阪世博会的太阳塔。
理由二:本就是临时性建筑设计已考虑材料降解
“本届上海世博会,也有特殊的规章,即除了规定中的一轴四馆之外,国外、企业的等其他各个展馆都是临时性建筑,将来都要拆的。这就是一种规则。”吴建中解释,建设之前已定为“临时性”的特性决定了建设过程中注重建筑的可拆卸性、材料的可降解性,总体是环保的。比如,日本馆的建筑材料就很轻盈,“桩可以打得浅一些”。
上海世博局副局长朱咏雷也曾表示,不少外国馆的建造设计都是按照临时性标准设计和建造的,在设计前就考虑到拆除后材料的重复使用或直接降解,比如瑞士馆的外墙是大豆纤维,展览结束后只要涂层涂料,两天内就能降解,无法永久保留。因此建筑从临时性变成永久性,质量安全如何解决也是个大难题。
理由三:占用大量土地或带来灾难性影响
由于世博展览需要庞大的面积,百年世博史上,不少展馆地址都会选择在郊区,开完后拆除。有人表示,世博会的土地使用非常不合理和不经济,特别是本届世博会,场馆占地5.28平方公里,却选取在寸土寸金的市区段。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上海世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就能否保留场馆,世博局也曾和国际展览局商量。但对方表示,如果本次世博会保留大量外国馆,将对以后的主办方带来灾难性的影响——人家可能没有这么多的土地。
他还表示,这些场馆的运行维护也需要大量的费用,还涉及到设计的自主知识产权等问题。更为关键的是,实际上场馆在世博会期间所举办的文化活动等也是一大看点,这是无法在世博会结束后延续的。
展望篇:或有部分场馆得以保留
在世博会结束后,园区适合按照何种形态进行后续利用?上海市政协曾表示极大关注,早在去年就提出了相关建议。根据设想,世博会后,上海应把园区定位为国际贸易功能集聚的高端商务园区,成为永不谢幕的会展、贸易集聚之地。
据了解,法国非常希望将法国馆保留赠予中国,目前在积极推进此事,而有的场馆就后续迁建的事宜已和相关方面进行了多轮的商讨。
针对有些国家想把展馆永久留下的需求,朱咏雷表示,世博组织方目前正在考虑,根据实际情况,后期经过投票筛选,并解决建筑标准问题后,异地迁建这些场馆。记者了解到,一些场馆虽将拆除,但将移植到其他地区。比如远大低碳世博馆,将整体移入建川博物馆。
回顾:曾有全拆案例
一个非常能说明世博展馆全部拆除的典型案例是2005年爱知世博会。其最初的选址因为考虑会影响苍鹰的生态环境,借用了当地的青少年培训基地,并答应了借用条件——世博会结束后原样奉还。于是爱知世博会在结束之后可谓片瓦不留,完全恢复了一片绿地。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