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形势最为复杂、面对挑战最为严峻的一年,也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迎难而上、取得明显成绩的一年。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及时出台一系列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西部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共克时艰,坚持实施并不断完善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一揽子计划,较快地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势头,为全国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一、2009年西部大开发进展情况
(一)应对危机措施及时有力,经济回升向好趋势明显
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遇到较大困难,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明显下滑,超过500万农民工失业返乡。国务院及时召开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出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中央进一步加大了投入力度,全年西部地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9662亿元,增长38.1%,高于各地区加总平均水平8.6个百分点,其中,下达中央基本建设投资1589亿元,占投资总额的43.2%。加大了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全年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转移支付10058亿元,增长26.8%,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总额的44.1%。加大了项目支持力度,全年新开工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18项,投资总规模达4689亿元。
这些政策有力地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企稳回升。初步统计,2009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66868亿元,增长13.5%。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055亿元,增长17.4%;地方财政支出17549亿元,增长27.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039亿元,增长19.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5%。进出口总额915亿美元,下降14.3%,但自11月来,单月外贸进出口额止跌回升。西部地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1亿美元,增长7.4%;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谈判签约额30亿美元,占全国的69%。城乡居民收入达到14213元和3817元,比上年分别增加了1242元和299元。
(二)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
铁路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精伊霍、大理至丽江、临河至策克等铁路以及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建成通车,新增铁路营运里程2662公里,贵广、兰渝、南广、兰新第二双线等有序推进。国家高速公路网西部路段、西部开发公路干线、进藏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加快推进,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120公里。一批新建、改扩建机场加快建设。小湾、拉西瓦、瀑布沟等一批水电站相继投产,新增装机容量1000多万千瓦,溪洛渡、向家坝等水电站建设进展顺利,贵州黔中、四川亭子口、西藏旁多等大中型水利枢纽以及青海积石峡等水电站开工建设。西气东输二线西段工程建成通气。新增光缆线路44.8万公里,3G网络基本实现地级以上城市全覆盖。全年新增建设用地计划155万亩,保障了各类事业发展用地。
(三)生态建设扎实推进,环境保护力度加大
落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规划,建设基本口粮田883万亩、经济林310万亩,
安排配套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1159万亩。退牧还草稳步推进,安排围栏建设7885万亩、草地补播改良2351万亩。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进展顺利,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以及塔里木河、黑河、石羊河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有序推进,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全面实施,完成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面积3.12万平方公里。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力度不断加大,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批复实施,滇池、三峡库区及其上游、黄河中上游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进展顺利。安排西部地区重点节能项目325个,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249个,重点污染源治理项目75个,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示范项目29个。
(四)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
西部地区积极发展特色经济,培育出一批有一定竞争力、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主导产业。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甘肃马铃薯、云南茶叶、青海油菜、新疆棉花和西红柿、内蒙古牛羊等已经成为区域性品牌产品。宁东煤电基地建设进展顺利。新疆独山子10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重庆蓬威百万吨级PTA技术装备国产化示范项目全面投产。广西木薯燃料乙醇一期工程投产并稳定运行,内蒙古伊泰煤间接液化示范项目试车成功。甘肃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大唐内蒙古煤制天然气项目开工建设。重大装备制造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配套、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明显增强,航天航空、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高技术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不断提高,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增长19.6%。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建设44个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认定17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旅游产业加快发展,全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数1062万人,实现旅游外汇收入43亿美元,国内旅游快速增长。
(五)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高
“两基”攻坚成果不断巩固,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力度继续加大,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招聘特岗教师3.7万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支持西部地区42所地市级重点中医院、434所县级医院、1317所中心乡镇卫生院以及38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社会保障体系覆盖范围继续扩大。西部地区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250万人、8497万人、2306万人和2229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有序开展,覆盖人口超过3000万人。住房保障全面推进,通过新建、改建等方式筹集廉租住房81万套,新建经济适用住房37万套,支持近60万户农村贫困户家庭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16万个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实现通广播电视;支持137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解决了217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沼气用户200万户,新建农村公路5.3万公里,实施生态移民35万人,自然村通电话比重达到90.8%,乡镇通宽带比重达到93.6%。人才开发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干部交流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博士服务团、西部之光等工程稳步推进。农民创业促进工程加快推进。
(六)区域政策有序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
坚持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空间发展模式,突出抓好重点地区和特殊困难地区发展,推动各类区域协调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全面实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正在抓紧编制,三大重点
经济区已经成为引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高地。新疆天山北坡、呼包银等经济区对周边地区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西藏、新疆、青海等省藏区、宁夏、广西等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得到积极落实,5个民族自治区生产总值突破23000亿元,增速达到13.8%。扶贫开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全年中央财政用于西部地区的扶贫资金达124亿元,占全国的64%。《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编制工作稳步推进,延安、榆林、庆阳等革命老区发挥资源富集优势,着力打造国家能源基地。
(七)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水平全面提升
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积极进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西部地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已有近20万家东部企业到西部投资创业。重庆、成都加快推进统筹城乡改革,进一步搞活农村经济。以西安为中心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稳步开展。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相关配套改革。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深化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深入拓展与上海合作组织、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稳步开展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建设,广西钦州保税港区通过国家验收。
(八)灾后恢复重建进展顺利,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恢复
四川、甘肃、陕西三省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已开工34700多个、完工25600多个,完成投资6545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65.5%。农村居民住房重建已基本完成,城市居民住房重建加快推进。95%以上中小学生已在永久性校舍学习,其余学生将于2010年春季学期搬入永久性新校舍。北川新县城,汶川、青川县城和映秀、汉旺等重灾城镇加紧建设。对口支援成效显著,已确定支援项目3424个、援建金额744亿元,其中3139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援建资金到位449亿元,1833个项目建成投入使用,部分对口支援省市已经基本完成了原定三年的主要援建任务。
二、2010年西部大开发工作安排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胜利的关键之年,也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会议部署,扎实推进西部大开发,对于进一步巩固经济回升向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抓紧颁布实施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研究制定相关配套办法和实施细则,切实将西部大开发政策措施落实到位。认真做好国务院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的各项筹备工作,深入开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周年系列宣传和表彰活动。密切跟踪分析经济形势,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继续加大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和各类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新增中央投资重点向民生工程、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产业结构调整和灾后恢复重建等领域倾斜。开展《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二)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加强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继续新开工一批重点工程,加快构建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扩大综合交通网规模。加快铁路客运专线、区际干线、开发性新线和煤运通道建设,强化既有线路及枢纽扩能改造,积极推进口岸铁路建设。继续推进国家高速公路网西部路段以及西部开发八条公路干线建设,打通省际间、城市间断头路,力争基本建成西部开发八条公路干线。加强西部地区机场布局。继续推进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宽带互
联网、3G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油气管网、电网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巩固退耕还林和退牧还草成果,抓紧编制退耕还林总体方案、退牧还草“十二五”规划,完善退牧还草政策。研究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法规框架,抓紧研究起草《生态补偿条例》,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等重点生态工程以及青海三江源、甘肃祁连山等生态区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加快推进甘肃省、青海省柴达木等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支持建设一批循环经济重点项目。
(三)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推进田头水柜、集雨水窖等小型微型水利设施建设,扩大节水灌溉面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支持农产品市场升级改造,推动生产与市场对接。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进农村沼气和农村电网改造,加快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争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建制村通公路,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发展。
(四)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矿产资源勘探,提高资源转化利用水平。集约发展能源化工及矿产资源加工业,鼓励发展技术含量、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产品,逐步形成一批资源深加工产业基地。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培育一批装备制造业基地。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网络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西部地区国防科技工业优势,加强军地结合、军民结合。深入挖掘历史、民族等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和打造一批知名旅游景区和旅游线路。
(五)积极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和改善民生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抓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等重大教育专项建设。加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和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推进地市及以上重点中医院建设,扶持和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水平。继续实施“少生快富”工程,做好孕产妇和妇幼保健工作。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发展公益性文化体育事业。稳定和扩大就业,进一步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中小企业以及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支持力度,切实增加就业岗位。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加快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继续做好东部城市对口支持西部人才培训工作,加强各级各类人才培养、培训以及交流,积极引进国外智力。
(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战略性调整,实施优势资源转化战略,积极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大力改善投资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可再生能源发电定价和费用分摊机制。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政策,继续推进草原基本经营制度改革。抓好国家出台的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重点经济区规划、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组织编制重点
经济区域发展规划,开展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发攻坚的前期研究。充分发挥沿边优势,推动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积极推动广西东兴、云南瑞丽、新疆喀什、内蒙古满洲里等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编制西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支持有条件的沿边地区增设边境经济合作区,探索在条件成熟的地区设立跨境经济合作区,提高边境地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统筹规划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发挥保税贸易的重要作用。
(七)努力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
加快推进城镇居民住房重建,确保灾区群众全部住上永久性住房。逐步建设完善集中安置点配套设施,全面恢复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交通、通信、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到今年9月底,基本完成灾后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组织开展恢复重建工程质量全面检查,确保质量安全、施工安全和资金安全。做好对口支援工作,加强指导协调,认真总结经验,开展对口支援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