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分过程是指粒度小于筛孔的细粒物料经筛孔透过筛面,与粒度大于筛孔而留在筛面上的粗粒物料实现分离的过程。为了使粗、细物料经筛面实现分离,物料和筛面之间必须有相对运动,才能使物料呈现出具有“活性”的松散状态。
分离过程可以认为是由物料分层和细粒透筛两个阶段所构成。但是分层和透筛不是先后的关系,而是相互交错同时进行的。
由于物料和筛面间相对运动的方式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筛分方法。新乡威猛对筛分过程的基本概念及筛分方式作出以下总结:
(一)滑动筛分法
物料在斜置固定不动的筛面上靠本身自重下滑。这是早期使用的筛分方法,其筛分效率低、处理量小。
(二)推动式筛分法
由于组成筛面的筛条转动,物料通过筛面运动构件的接力推送,沿筛面向前运动,如滚轴筛。
(三)滚动式筛分法
筛面是个倾斜安置的圆筒,工作时匀速转动,物料在倾斜的转筒内滚动,如选煤厂早期使用的圆筒筛。
(四)摇动式筛分法
筛面可以水平安置,也可倾斜安置,工作时筛面在平面内做往复运动。为了使物料和筛面之间有相对运动,如筛面呈水平安置时,筛面要做差动运动;筛面倾斜安置时,筛面在平面内做谐振动。物料沿筛面呈步步前进的状态运动。
(五)抛射式筛分法
筛面在垂直的纵平面内做谐振动或准谐振动。筛面运动轨迹呈直线,也可呈圆形或椭圆形。物料在垂直的纵平面上被抛射前进,如振动筛。
从上述各种筛分方法可知,虽然物料与筛面相对运动的方式不同,其目的是为了使物料处于一定的松散状态,从而使每个颗粒都能获得相互位移所需的能量和空间;同时保证细粒顺利透筛。
实际的筛分过程是大量粒度大小不同、粗细混杂的碎散物料进入筛面,只有一部分颗粒与筛面直接接触。而接触筛面的这部分物料中,又不全是小于筛孔的细粒。大部分小于筛孔的颗粒,分布在整个料层的各处。但是由于物料与筛面做相对运动,筛面上的料层被松散,使大颗粒本来就存在的较大间隙被进一步扩大,小颗粒乘机穿过间隙转移到下层。由于上颗粒间隙小,大颗粒不能穿过去时,因此大颗粒在运动中位置不断升高,于是,原来杂乱无章排列的颗粒发生析离,即按颗粒大小进行了分层,形成小粒在下、粗粒居上的规则排列。到过筛面的小颗粒,经过与筛孔进行大小比较,然后小于筛孔者透筛,最终实现了粗细粒分离,完成了筛分过程。
细颗粒透筛时,虽然颗粒都小于筛孔,但它们透筛的难易程度不同。经验得知,颗粒越小于筛孔,透筛越容易。和筛孔尺寸相近的颗粒,很难通过筛面下层大颗粒的间隙,因而也就难以透过筛孔。
筛分实践证明,粒度小于筛孔尺寸3/4的颗粒,在可筛性上称为“易筛粒”。粒度小于筛孔但又大于筛孔尺寸3/4的颗粒,称为“难筛粒”,而且“难筛粒”的直径越接近筛孔尺寸,其透筛的困难就越大。
在分层的过程中,直径超过筛孔尺寸1.5位的粗粒,对“易筛粒”和“难筛粒”自上而下向筛面转移时所设置的障碍并不大。直径小于筛孔尺寸1~1.5位的粗粒,在筛面所组成的下层物料,却能使粒度接近“难筛粒”的颗粒难以接近筛孔。所以,粒度大于筛孔,但又小于筛孔1.5倍的颗粒称为“阻碍粒”。
现代筛分主要是采用抛射式筛分法,尤其是在原料中“难筛粒”、“阻碍粒”较多时,和其他筛分法比较,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