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走出去”需转变观念开拓发展空间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0-06-13 08:53   来源:新华社

近日在浙江省宁波市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开放论坛上,与会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普遍认为,当前我国对外开放已到了“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历史转折,主动“走出去”需要政府和企业转变观念,在全球竞争中开拓我国经

近日在浙江省宁波市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开放论坛上,与会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普遍认为,当前我国对外开放已到了“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历史转折,主动“走出去”需要政府和企业转变观念,在全球竞争中开拓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空间。

——经济全球化“逼迫”企业“走出去”

国务院参事陈全生认为,“走出去”是全球化的需要,而全球化的本质又是专业化,是劳动力和技术的比拼。这一比拼跨越了国境线的概念,国境线被淡化、被突破,经济才能实现全球化。如果“走出去”是为了抄底,而不是为了自己更好地专业化、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那企业就输了。

“当前,同发展中国家的优势互补需要企业“走出去”,贸易摩擦也逼着我们“走出去”。中美贸易大战虽然打不起来,但是不断‘擦枪走火’将是我们的常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说,要想解决贸易争端,避开关税,我们必须采取“走出去”的战略。

“‘走出去’战略,是我们改变大国地缘关系、适应经济全球化、发挥大国重要作用的选择。”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陈文玲说,中国现在已经和14个国家建立了自由贸易区,和沿边很多国家建立了跨境合作区,和很多国家建立了战略高层对话,把这些举措落到实处就需要“走出去”战略的配合。

目前,世界制造业已经历了四次大的转移,现在制造业基地已转移到以新兴国家为主体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排位第一。要适应这种转移规律,必然要有一批企业“走出去”配置资源。2009年我国GDP总量占全球8%左右,而能耗却占18%,水泥消耗占53%,钢铁消耗占44%,要改变这种结构,企业就要“走出去”进行资源配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小济说,中国企业完全有能力“走出去”。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当全球跨国投资大幅度下降的时候,中国的企业却逆势而上,在海外的投资反而大幅增长。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企业的资金流动性是非常充裕的。张小济说:“目前,企业的国际竞争更重要体现在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生产布局等方面,谁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全球资源,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到海外去投资并购,不是跨国公司的‘专利’。”

——“走出去”是双赢之举

“走出去”就要改变观念。陈全生说:“有的企业以为‘走出去’就是到外面办个贸易公司卖东西。其实不然,‘走出去’还需要‘走进去’和‘走上去’。‘走进去’就是利用人家的厂房、资源和劳动力,在那里生产、研发产品;‘走上去’就是把自己的品牌打入国际主流市场。如吉利并购沃尔玛,并不是单纯的资本‘走出去’的问题,而是通过并购达到双方的共赢。”

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安聪慧说,企业“走出去”,并购也好,收购也好,关键是企业需要什么,这个是最重要的。吉利需要高端的品牌,因为汽车工业品牌的树立和发展,需要漫长的过程;沃尔沃需要资金,因为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它严重亏损。更重要的是,沃尔沃还需要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美国每千人拥有车辆880辆,中国每千人现在也就40辆,和美国差距20多倍。所以,并购沃尔沃,虽然有几十家企业参与,但不是谁出的钱多就卖给谁,而是看双方的需求能不能结合。安聪慧说:“并购后沃尔沃实现正常运营,继续保持和发扬沃尔沃作为高端轿车的品牌形象,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沃尔沃也开始盈利了。”

“并购沃尔沃让吉利汽车在国际上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吉利并购沃尔沃并不突然,而是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我们和沃尔沃接触了八年时间,才等到了去年的最好时机。”安聪慧说,“之前我们收购了英国一家老牌的出租车制造企业蒙德公司,通过对他们的收购,我们和欧洲商家开展了一些深层次的交流、合作。去年,我们又成功并购世界第二大变速箱企业DSI公司,这些都为我们并购沃尔沃作好了准备。”

“‘走出去’是中国企业转型升级走向国际化的必由之路。”杉杉集团董事长郑永刚说,杉杉集团曾经是中国服装行业规模最大、品牌最响、效益最好的一个上市公司,但随着竞争的加剧,中国服装出现同质化现象,我们产业升级的途径就是与国外的品牌合资合作。现在我们旗下有19个服装品牌,绝大部分是国际品牌。

“接下来,杉杉集团的锂电池材料板块,也将与全球行业技术领先的日本企业开展合作。”郑永刚说,10年前我们从事锂电池材料研究时,日本、中国、德国、美国等全球技术是同步的,但现在我们却远远落后了。为什么?人家在技术领域采取的是“研发一代、储备一代、应用一代”的策略,如日本户田公司现已成为锂电池正极材料领域技术最先进的企业,并打入了象征新能源革命的标志性领域--汽车动力电池领域。面对这种差距,杉杉集团与日本户田公司开展技术合作,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进行生产。郑永刚说,“我们希望通过两家战略合作,将杉杉产品由手机电池等低端领域向汽车电池领域转型升级,把杉杉打造成为中国锂电池产业链上覆盖最广、技术最领先、规模最大的企业。”

“以前的观点是企业要到海外投资,一定有包括专利、技术、管理、创新能力等自主权的优势。但对于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企业‘走出去’恰恰是为了弥补某些方面的优势的不足。比如说通过海外的并购,利用国际上的人力资源获取技术、占据市场,打开自己的营销渠道。”张小济说。

宁波得力集团可谓是“走出去”成功抢占设计创意高地的企业之一。集团总经理娄甫安说,以往,我们在国际市场上主要做贴牌产品,按照国外客户的订单进行制造,只知道把产品生产出来,至于为什么要生产这个产品,产品卖给谁,通过什么渠道实现销售的,几乎一无所知,因此,对于海外市场的掌握力几乎为零。为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实施“走出去”战略,派出外贸人员常年驻扎在相关国家和地区,对这些国家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和消费喜好进行调查研究,并将针对这些国家研发出来的新产品推荐给当地销售商,有效地提高了我们在国外市场的份额。

娄甫安说:“我们还按照设计、销售两头在外的策略,在国外设立专业研究机构,如我们聘请了5位韩国设计师,在首尔成立了‘得力韩国平面设计研究室’,推出了韩味十足的‘YOCOO’系列文具,一亮相就拿到了300万元的订单,年销售可达6000万元。”

张小济指出,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同类型的企业情况是不一样的。国有企业“走出去”主要是获取资源,这一比例大约占到80%。民营企业赴海外并购,目标则是多元化的。比如一个矿产资源的并购,资金数量相当大,而一个制造业领域关键零部件的并购活动可能只要几百万或几千万美元,但是它给企业带来的竞争力的提升是爆发性的。

——企业“走出去”还需政府助推

“企业要‘走出去’,不仅要靠自身的努力,政府也要转变观念。”陈全生说,我们的外交系统不能完全是政治外交,要有经济外交、民间外交,我们的大使馆、经济参赞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企业是否真的能“走出去”,政府助推很关键。张小济表示,现在中央政府正在酝酿促进企业“走出去”的一些重大的政策调整。我认为,真的要企业“走出去”,首先要把审批管理制度彻底改了,应该取消项目审批。至于风险控制,关键是要监管好在国内的母公司。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党组书记张玉台表示,在当前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大背景下,政府要简化境外投资管理体制,改善对企业“走出去”的服务支持,增强政府与企业、中央与地方、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形成“走出去”的合力。控制好海外投资的风险,充分利用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主动“走出去”,获取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战略性经济资源、技术、品牌和市场渠道。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https"){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