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当媒体和专家还在为我国经济如何实现转型而争论时,国家已经悄然开出了“良方”——用区域整体规划布局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协调发展。昨日,国家发改委正式下发《国务院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批复》(以下简称:长三角规划)全文。
区域规划促经济转型
除长三角规划,重庆“两江新区”总体规划方案、深圳特区扩关申请以及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等区域规划相继获批。上周末,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宣布,国务院已批准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并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
此外,制定中的新疆区域振兴规划,已上报国务院等待批复的京津冀规划,和国家发改委正在密集调研中的呼包银规划……今年,一批重量级的区域振兴规划相继出台,区域经济成为加快产业结构转型的“启动机”。这也为“十二五”规划的区域战略布局和未来发展走向,大致勾勒出全部轮廓。
“十一五”规划中,纳入了天津滨海新区、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曹妃甸工业区,上述地区的发展速度和进度有目共睹。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陆大道认为,上述区域经济发展的示范效应,使得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都有动力推动区域振兴规划出台。
升级长三角国家战略
长三角规划明确了长三角区域总体布局和发展目标,并辟出专门章节详细阐述“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强做优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巩固提升传统产业”的产业发展和布局。
在规划中,长三角被定位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明确长三角城镇体系发展整体思路是“一核五副”,更具体把上海、杭州、南京、苏州、无锡和苏北和浙西南地区的区域产业发展分别细化。
上海和杭州则分别成为长三角地区的北南两翼现代服务业中心,上海着重发展金融、航运等服务业;杭州重点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电子商务。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等制造业也各有分工,以电子产业为例,规划就明确提出要形成以上海、南京、苏州、无锡为主的研发设计与生产中心,以常州、镇江等为主要生产基地的电子信息产业。此外,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民用航空航天产业和新能源产业也在规划中明确由长三角地区作为研发、生产、销售和信息服务一体的产业链。区域专家表示,这样的“高度”在其他区域规划中并不多见,由此可见长三角地区作为世界级区域城市这一国家战略的高度。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区域经济学家徐逢贤认为,规划明确的产业结构布局将避免临近区域的产业雷同和恶性竞争。他解释说,规划将引导相关产业加速布局,从而使该地区产业结构进一步协调。此外,现阶段最发达的上海市通过对口支援等方式将传统产业直接转移目标推向中西部地区,而不再向长三角其他城市转移,长三角其他城市也将随着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全面向内地转移传统产业,这也将带动周边地区乃至全国新一轮的“转型升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