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融资租赁的预期是美好的。日前,有业内人士预计,2010年年底中国融资租赁业务总量将超过6000亿元,而天津市租赁行业协会会长、天津科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杨海田预计,2010年年底,全国业务总量预计将超过7000亿元,比去年增长89%以上。
无论是6000亿还是7000亿,这都意味着中国融资租赁业保持了近几年的几何增长速度。业内预计,2013~2014年,中国融资租赁业务总量将达到2万亿元人民币。
任何一个行业的崛起都有它的土壤基础和气候条件。
“融资租赁是调结构的最有力抓手之一。”民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民生金融租赁”)总裁周巍说。
宏观经济“调结构”是适宜融资租赁生长的气候条件,而其根植的土壤基础是: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恰恰最需要融资租赁,融资租赁在制造业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周巍说。这一观点在租赁业内被广泛认同。工银租赁常务副总裁闫峻也曾有如此表述:“中国是全球制造中心,而制造业对金融租赁有着巨大需求,两者有相互支撑作用。”
虽然增长迅猛,但是目前中国融资租赁业依然弱小。业界目前尚无准确统计数据,但中国融资租赁渗透率只有5%左右。与成熟市场20%~30%的渗透率相比,融资租赁最终要成长为仅次于信贷的第二大融资市场,现在仅仅起步。
银行系租赁崛起
几起几落,直到本世纪,中国融资租赁才真正进入转折点。
融资租赁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早对外开放的金融领域,1981年中日合资的东方租赁成立,开启一时之风气,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租赁业可谓风生水起,但终因制度问题导致的严重欠租,使这个行业在20世纪90年代几近倾覆。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作为加入世贸的条件之一,外方要求中国允许外国在华设立融资租赁公司。为履行加入WTO的承诺,2004年12月11日,商务部外资司宣布外商独资租赁公司开放,同月30日,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批准第一批融资租赁试点企业9家单位正式公布。
但是中国融资租赁业爆发式增长的转折点则在2007年,银监会颁布新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
之前,商业银行之所以没能涉足租赁业,是因为彼时的中国商业银行没有能力和精力设立租赁公司。上世纪末,中国的商业银行刚刚从制度上确立分业经营。本世纪初的前几年,多数银行面临高于20%的不良贷款率,被笑称为“从技术上已经破产”。2004年商务部管辖的“融资租赁”开始试点时,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改才刚刚启动。
周巍认为,此前融资租赁一直没有搞起来,最大的原因是发展方向不对,很多融资租赁公司做的并不是真正的租赁,没有真正发挥租赁的优势,走了很多弯路。
到了2007年,工中建三大行均已完成改制上市,部分股份制银行也在新的环境下脱颖而出。银监会颁布的新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设立金融租赁公司。水到渠成,首批5家金融租赁公司陆续诞生,其主要的发起股东分别是工商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也收购了深圳金融租赁有限公司而成立国银金融租赁。
租赁业内人士称:“这是中国租赁业发展的一个历史转折点,是新起点、新机遇。”
截至2009年底,中国已拥有各类租赁公司170余家。在这些公司中,银监会负责监管的金融租赁公司有12家,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审批的内资试点融资租赁公司有45家,商务部审批的外商投资融资租赁公司有110余家。
2009年7月,银监会非银部副主任陈琼透露,银监会计划在两年内再成立10家金融租赁公司,今年上半年,农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中石油旗下的金融租赁公司获批筹建。按照陈琼的说法,在明年7月之前,还将有6家新的金融租赁公司诞生。
虽然在几类租赁公司中,“金融租赁”是最少的,但是短短几年间,“金融租赁”所产生的交易额增速远高于行业平均增速。
根据相关数据,截至2010年6月底,12家金融融资租赁公司总资产达2292亿元,净利润达17.36亿元,不良资产率由3.95%降低到0.78%,覆盖率从32.25%提高到228.6%。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结构室主任何海峰认为,从2008年和2009年12家金融租赁公司的业务数据来看,中国金融租赁行业的发展呈现以下特征:行业快速发展,未来空间巨大;行业集中度开始下降,公司间竞争初露端倪;行业经营效益参差不齐,公司之间的分化在所难免;业务模式呈现多元化趋势,但业务结构不尽合理。
“目前,金融租赁公司的业务涉及装备制造、冶金、电力、医疗、印刷、航空、铁路、城市公共交通等多个行业,很多国际通行的融资租赁形式在中国都有了成功的实践。”何海峰说。
深层次介入实体经济
表面看起来,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可能生不逢时,2007年次贷危机开始愈演愈烈,2008年爆发大规模金融危机。
但在业内看来,它们简直是“应运而生”,中资银行在危机中一枝独秀,为这些金融租赁公司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比如民生金融租赁,目前已获得20多家银行400多亿元的授信额度。
周巍则更看重“调结构”的政策环境,这也是中国“后危机”阶段的政策重点。在相当长一段时间,这都将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命题之一,也是融资租赁的机会和使命。
何海峰认为,对于“后危机”时代的中国,融资租赁有助于从整体上提高经济的融资效率,有助于化解资本设备生产过剩和产能过剩问题,既为解决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疏远化”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也为国家实施经济和金融的宏观调控提供了新的抓手。
“融资租赁有一些非常突出的优势来‘调结构’。”周巍说,比如在调整落后产能过程中,租赁公司就能发挥较为精准的作用。
同样是为客户融资购买设备,租赁公司与银行相比更能落实产能调整政策。租赁公司在采购租赁物时,可以拒绝采购与政策相违背的设备,而银行无法介入购买环节。租赁公司以融物代替融资,能够保证资金直接进入实体经济而不被挪作他用,这一点恰恰是银行贷款殷殷期望却最难做到的。
周巍还介绍了租赁公司调节过剩产能的方式:把租赁公司作为蓄水池,雨季蓄水,旱季放水。
“前段时间我国造船产能过剩,我们公司在价格低位向造船企业批量下订单;在以后产能不足的时候,船价也高了,我们可以卖掉一批船,缓解造船压力。”
金融危机从外需方面打击了中国的出口,而租赁公司可以起到调节作用:中国制造业很多产品很有国际竞争力,但金融危机使主要国家资金紧缩,如果租赁公司从国内购买产品并租给国外企业,就是在把中国制造业推向国际市场。
民生金融租赁曾经与某大型工程设备制造企业探讨过合作,购买工程设备租给巴西大型铁矿企业,也一直在探讨将国内船舶租给国外航运企业的可能性。
“前段时间中国的太阳能产能也过剩,我们做过一些探讨,从国内采购太阳能设备租给国外客户发电,但没做成,因为这需要租赁公司在国外设立机构,而目前的监管政策还不允许这样做。”周巍说,“但是这个功能和作用肯定是存在的,一旦可以在海外设立公司,我们能够帮助一大批中国制造企业走出国门,让它们的产品销往全球各地。”
内购外租只是租赁公司“促销功能”的一个方面。“有的制造业企业已经开始学会与租赁公司合作,促进销售,加快资金周转。但大部分企业还不懂得使用融资租赁这种金融工具。”
租赁公司还能够把二手设备有效利用起来。“举个例子,比如现在这个工程已经结束了,工程设备就闲置下来,我们可以再租赁,实际上帮助企业提高了它的设备利用效率。”周巍说。而按照民生金融租赁首席分析师赵小川的说法,融资租赁从功能上可以看作是信贷、促销与资产管理的组合或叠加。
在国内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过程中的产业结构调整,部分产业资本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时,金融租赁也可以发挥重要的境内跨地区市场开发功能。何海峰认为,在这一转移过程中,运用金融租赁,既可以消化东部地区资本的产能过剩,又能弥补广大中西部地区资金相对短缺,资本形成不足的劣势,实现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目标,最终促使国内经济平衡发展。
“租赁公司在贯彻国家的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结构等方面的作用是非常独特的,是不可替代的。”周巍说,租赁公司对于企业的影响力不仅限于资金,而在于介入其经营、销售活动,它对实体经济的介入程度非常深。
提高金融效率必不可少
“在中国的经济结构中,制造业的地位最为明显,而制造业最需要租赁。”周巍说,中国金融领域中,银行业、保险业、证券、基金等都已经发展到相当规模,甚至在全球都已经排得上名次。“但融资租赁业几乎是缺席的,中国其实最需要融资租赁业。”
他认为,金融租赁发展起来以后,对于完善金融结构、健全金融领域的功能、丰富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将有独特的作用。
何海峰从另一个视角得出同样的结论:中国长期保持间接融资为主的格局,股权类资金供应严重不足。这使得中国的投资领域和生产领域中普遍存在资金结构失衡问题,这一问题的根本解决办法是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但是,我们的眼界不能局限于发展资本交易的市场,而应着眼于创造有利于股权资本形成的机制——金融租赁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机制。
在今年5月召开的首届中国金融租赁高峰论坛上,天津市副市长崔津渡表示,租赁业与相关行业构成巨大的产业链,租赁业与航运和船舶产业投资基金、航空和飞机投资产业基金,以及设备制造商和地产运营商等企业,包括银行、保险等金融业具有密切的联系;它们是互为客户和互为依托的产业,形成了巨大的产业链,是产业链金融和金融链产业的重要载体。
金融租赁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的金融效率。何海峰指出,它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有利于克服金融压抑,促进利率市场化;可以通过对实物流、资金流、期限等要素的结构化交易安排,实现多种业态的融合创新和金融产品创新,以适应各种个性化的融资需求。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