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才是“毒瘤” 工程机械成创新“典型”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0-09-03 10:06   来源:新财经

解决民企与国企员工收入差的关键,首先在于打破垄断,无论国企、民企,大家同台竞争,一样的游戏规则,均等的竞争机会,谁能力强,谁多赚取利润,多给员工增加福利。

解决民企与国企员工收入差的关键,首先在于打破垄断,无论国企、民企,大家同台竞争,一样的游戏规则,均等的竞争机会,谁能力强,谁多赚取利润,多给员工增加福利。

一般企业与垄断企业员工的收入差已是明摆着的了。追根,则是由不同性质企业本身的地位差、待遇差所导致的。说白了,就是垄断企业享受着一般企业所难以享受到的垄断地位,使得企业收入有保障,员工收入有保障。

在国内,一提垄断企业,很多人的直觉反映就是国有企业(含央企)。原本,这两个概念不应该对等,但在国内这么理解没有太大的问题。因为,我们的垄断企业基本上都是国企,就算部分国企还称不上垄断企业,也是垄断经营。因此,一般企业与垄断企业的概念,实际上就转变为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概念。这是“中国式垄断”的表现。正是这样的垄断,严重扭曲了市场自然秩序,进而导致收入分配不公。事实上,如果是在完全市场环境下产生的、一般意义上的自然垄断,其破坏力并没有那么强大,而且,调节改变起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难度大。

怎么理解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地位差?

当下的中国有一个颇有特色的中国式两分法,即“体制内”与“体制外”。相信很多人早已经习惯了这两个短语,并认可了体制内外存在差距是理所当然的。习惯了的东西未必合理。同一片国土、同一个市场,怎么会有体制内外之分?这里的体制具体又是指什么?不可名状,但都心照不宣。

沿用上面的两分法,垄断企业与一般民营企业的差距,也是体制内与体制外的差距。体制内的国企,可以旱涝保收、财源不断;而被遗弃在体制外的民营企业,则只能自生自灭、朝不保夕。垄断像一张大网,搅在整个市场中。在网内,是有保障的;在网外,则只能听天由命。

母体(公司)的境遇如此不平等,儿子(员工)的收入又怎么可比?从这个意义上讲,民企员工与国企员工存在收入差是“正常”的,相反,没有了收入差,倒让人惊诧。

垄断企业好日子

说两个常识,但这两个常识未必完全符合中国的现实。

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下,员工的收入水平应与企业的利润水平成正比。企业多赚,员工多得;企业少赚,员工少得;企业不赚、亏损或者破产倒闭,员工就会面临失业的风险。但在垄断庇护下的中国国企并非完全如此。无论企业赚钱与否,都能保证员工薪资只升不降。

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下,垄断企业凭借垄断地位,赚的一定比一般企业要多。而中国的所谓垄断企业是赚是赔说不清楚,说它赚,它还经常伸手要补贴,说它赔,它又财大气粗,给员工发放高工资。但无论是赚是赔,国有企业都不会差钱。

这就是垄断的好处。

企业不差钱,员工待遇才有保障。垄断企业的钱怎么来的?

先说赚钱的。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张曙光认为,在中国,国有垄断企业的高额利润有两个来源:一是垄断高价造成的财富转移,即把一部分消费者的剩余转变为生产者剩余,通常称之为垄断利润;二是来源于资源要素低价,即国家把具有巨大经济价值的资源无偿或者低偿授予这些垄断国企,只收很少的象征性的资源税和资源使用费,这就大大降低了垄断者的成本,实际上是国家对垄断国企的利益输送。

因为垄断,缺少竞争者,经营者可以肆无忌惮地维持高价位,该降价的不降价。例如,随着技术进步、市场的不断扩大、设备成本的不断降低,电信的服务成本在迅速下降,但价格却没有随之而降。经济学家张维迎指出,这归因于受垄断力量影响的价格监管,也归因于电信巨头们不时利用其垄断地位和技术手段,阻止电信企业间的竞争,维持其高价格。有关专家指出,我国居民的电信消费占收入的比重高达7%,远高于电信发达国家的2%。

再说亏钱的。伸手向国家“等靠要”。连中石油这样“亚洲最赚钱的公司”都能厚着脸皮每年伸手向国家要上百亿的补贴,其他那些赚钱能力一般甚至赔钱的国企就更可想而知了。

所以,中国的国企是“不倒翁”,只有生的权利。所以,跟着国企,就有饱饭吃,不用担心会饿肚子。

就是在金融经济如此恶劣的状况下,国企员工还能享受到涨工资的待遇,而且还是以“拉动内需”这般极富使命感的名义,仿佛他们不是受益者,而是为经济复苏作出巨大贡献的牺牲者。遗憾的是,这样的机会都落不到民企员工头上,想作贡献,连机会都没有,一有风吹草动,他们的收入状态随着企业命运一起飘摇。

经济学家、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盛洪如此描述垄断:经济学家一直将垄断当做一个经济问题,但垄断带来的分配不公的性质几近掠夺。有了“合法的”垄断地位,垄断企业可以一只手伸向消费者,另一只手伸向国库。这就是国企不倒的真正秘诀。

好日子背后的恶势力

今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九个年头,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们一直在“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认问题上耿耿于怀。然而,市场经济地位不是人家承认就有的,做到了就是做到了,没做到就是没做到。如今,国内垄断企业如此嚣张,就算别人口头承认了,我们可能也会脸红心虚,惭愧到不好意思承认吧。

经济学家张维迎说,市场经济的本质是自由进入和自由竞争。但同一个市场,国企与民企待遇相去甚远,国企的优厚待遇让民企望尘莫及。而这样的不公对市场本身是极大的伤害,扭曲了市场正常的运转秩序。总体而言,垄断的扭曲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企利润猛涨,对整个要素市场、资源市场产生扭曲效应,因为它违反了竞争市场的基本精神。“如果自然资源如能源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消费者偏好,机会对国有企业以及其他各类经济主体产生误导。过低的资源价格,等于政府以补贴来鼓励人们更多使用自然资源替代其他要素。结果可能是既浪费自然资源,又减少就业机会。同时,扭曲的资源价格也会弱化企业的创新动力。”经济学家张曙光表示。

第二,国企垄断利润产生的收入分配效应,扭曲了劳动价值。“垄断企业利润对收入分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直接影响到部门之间收入差距,影响到个人的收入差距,造成整个劳动力市场不公平竞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实说,“我们一直做收入分配研究,在研究收入分配的过程中,确实发现过去几年之中,垄断部门和竞争部门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得最为明显。”

第三,扭曲劳动力市场。我们看到,对很多大学毕业生来说,找工作,首选国企。大家挤破头都要进国企(考公务员与进事业单位意义相当),这在客观上,导致民企可选择的劳动力资源不如国企充裕。当一个国家,所有的高学历人才都首选进一种性质的单位时,足以说明这个环境的秩序是有问题的,劳动力市场是畸形的。正常情况,应该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人才均衡地流动到不同性质的企业。

第四,扭曲了市场正常的惩罚机制。“如果整个经济体系中仍然有很多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存在,那么,在规则制定与宏观调控过程中,政府难免不把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放在优先地位,放在民营企业前面。只要出现大的经济振幅,一旦政府决定介入市场,它肯定会偏袒和保护国有企业,而把监督、监管和调控的对象重点放在民营企业上。这个道理很简单。国有企业就像国家的儿子,它们是政府的直接利益相关方。因此,任何时候要进行监管和调控,首先会针对于政府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民营企业。在行业准入、融资机会、融资成本以及监管审批框架内,多方面对民企歧视、对国企优惠。另外,在行政、法律和司法过程中,由于国企的股东是国家,它们总能得到特殊的保护,这直接构成对民企的歧视,牺牲民企的权利。在这些环境下,民企当然无法与国企公平竞争。”经济学家陈志武表示。

中国式垄断=行政垄断+自然垄断

在完全意义上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成为规则制定者和监管者,应该是遏制垄断的产生。而中国的情况,恰恰相反。中国的垄断是行政主导下的垄断,进一步延伸,可以说是“权力垄断”,是政府授权下的垄断。政府亲自布下了垄断这张大网,并不断扩张。因为政府的助推,导致垄断的产生;又因为政府的姑息,使得垄断企业的气焰越来越嚣张。

“现在很多垄断表面上看是一个自然垄断,但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行政来实现的,是通过管制来完成的。比如石油,如果开采没有这么多管制,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可能中石油、中石化就不会到今天这个地步。”李实教授说。

之所以垄断这张大网不断扩张蔓延,陈志武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权力约束机制。陈志武表示:中国在没有可靠的权力制约机制的情况下,又偏偏什么都控制在行政权力手中。从根本上说,国有制、极强的政府管制以及不受制约的行政权力,是导致贫富差距恶化的根本原因。

陈志武说:“当政府掌控所有资源的同时行政权力又不受制约的时候,政府在代替市场分配资源时,资源的配置就会既不符合效率原则(因为不是按市场规则分配),又不符合公平原则(因为没有代表民意的问责机制),而只会符合权力原则,这样的经济就是权力经济。”

权力经济的危害极大。“国有制使权力大多集中在政府手里,会造成发展机会的不平等。国家既是规则的制定者,又是唯一可合法使用暴力执行规则的组织,这两方面已经给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力,本身已酝酿巨大的道德风险或腐败空间。如果再让它取代民间,取代个人成为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那么,让民间投资就更没有呼吸空间了,这种安排所蕴涵的道德风险就更加无穷大了。”陈志武说。

在陈志武看来,要解决收入差距恶化问题,根本还在于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打破垄断。他说:一旦认清收入差距恶化的原因之后,我们发现应该做的恰恰不是放慢市场化改革,而是要加快,同时我们也看到对其他制度改革的重要性。要给各地区、各社会群体平等的收入增长和发展机会,除了必须建立对权力的监督问责机制外,同时必须要做的是减少权力所能控制的资源范围,这就是说要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保留国有制、保留政府管制等于是保留住腐败的温床,对转轨国家来说,市场化的一大作用实际上是削弱行政权力的空间,缩小权力对收入机会的扭曲作用。

改革的难度

打破垄断才能成就中国真正的市场,也才能彻底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这已是基本的共识。温总理也多次提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对过惯了垄断好日子的国有企业而言,改革意味要大范围地动到他们的奶酪,自然不会乐意。这么,刚一说要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改革,国资委就坐不住了。

近日,国资委发布《国务院国资委2009年回顾》称,国有企业的税负明显高于其他类型企业,是民营企业税负综合平均值的5倍多,是其他企业中税负最高的股份公司的税负平均值的2倍。

这一说法是经不得推敲的。如果说国企税负重,莫非偏向民企的税收政策优惠较大?显然说不通,因为根据我国税制,除了针对部分贸易部门的出口退税和针对高科技企业的所得税优惠外,并没有特别向民企倾斜。即便是这些税收优惠政策,也并非只针对民企,而是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因此“国企税负重于民企”的计算方法和结论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我以为我们应该视之为国企面对改革时的态度的一种表达。

这不是第一次了。每每说到国企改革,国企总能抛出一堆冠冕堂皇的理由,以阻止改革,诸如“要与国际接轨”、“掌握国家经济命脉”、“涉及国计民生及国家战略”,等等。仿佛若真没有了国企的垄断经营,中国经济就将瓦解。

国企真有那么重要吗?

陈志武的看法是:金融、石油、国防等行业掌握在私人手里会危及国家安全,看不出来。从中国目前情况看,这些行业由国有企业垄断反而更不安全。拿石油业的情况来看,因为垄断的日子太好过,相关企业根本没有动力进行技术创新,也没有动力寻找替代能源,从长远讲,这使未来的国计民生更不安全了。在人类历史上,懒惰、不思进取多造成的损失远大于任何的有形损失,只不过人们看不到而已。在工程机械行业,三一重工[27.29-0.66%]、中联重科[11.293.39%]都是民有、民营企业,这些企业的所有者都是私人,他们有威胁国家安全吗?反倒是他们这些企业的不断创新,使中国工程机械业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势不可挡。在美国,国防这样和国家安全直接相关的产业,也完全掌握在私人企业手中。美国的国防采购,从战斗机到爱国者导弹,都是由政府向波音、洛克希德、马丁等私人企业采购的,甚至在伊拉克打仗时,都有私人保安公司承包许多本来由军队做的战务。没听说过这些企业有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情况。私人企业在利益驱动下,效率更高,更好管理,这一点哪个行业都是如此。

而且,有数据显示,国企利润占企业利润一半以上,却只解决8.2%的社会就业,也只上缴20%的利润给中央,仅去年一年就留存1万多个亿,是上缴利润的四五倍。

由此可见,国企的重要性并不如他们自己渲染得那么显见,但其改革的难度却是显而易见的。“国企对于政府来说,是亲生的孩子。你要让它下狠心,说让亲生的儿子去独立、去打拼,不管他,这是不太可能的。国企与政府之间有着非常强的一个行政关系、利益关系,企业对政府有很大的影响力。一旦有什么政策不对,企业就去要挟政府,说服政府,做各种各样的公关工作,很容易就把政策化解掉了。所以,改革是非常难的事情。”李实教授说。

垄断危害无穷,改革难度大,这就是现状。但,我们还是期待政府拿出魄力和实际行动,因为,垄断一日不破,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就是空中楼阁,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就更是一句空话。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欢迎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