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几个月前结束的南非世界杯,响彻球场的呜呜祖拉绝对称得上是让人记忆深刻的元素。对国人而言,尴尬的除了没有我们自己国家队的身影,还有那呜呜祖拉“噪声”背后对中国制造的巨大讽刺:大部分都产自中国的呜呜祖拉,其出厂价一般在0.60元到2.50元之间,而到了南非世界杯赛场,被人家贴上标签之后,这种喇叭的售价可以卖到20兰特(约合17.70元人民币)到60兰特(约合53.10人民币)不等,中国加工厂的利润不足5%。
中国制造遭遇“品牌之殇”,绝不仅仅是呜呜祖拉。仅以我们镇海传统的紧固件产业为例,自上世纪60年代起步到如今的40余年里,从当初的贴牌生产到如今区域块状经济的形成,量的扩张非常明显。然而,在高速增长的背后,整个产业在缺乏长远品牌创建规划的情景下,与国际先进同行业相比,产品附加值非常之低,整个区域紧固件行业也陷入只长“个头”(即产量),不长肉(即利润)的尴尬境地。
镇海紧固件产业现状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区逐步形成了以九龙湖镇为核心,并辐射澥浦、骆驼等地的紧固件区域化发展格局。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底,全区共有紧固件生产及配套企业1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50余家,实现销售产值约24亿元,总产量约占宁波的1/4,全国的1/32。综合看来,我区紧固件产业在知名度、产品种类以及标准化建设方面,形成了一定的优势。
“没有品牌的企业缺乏市场主动权。”宁波宁力紧固件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贤康说。该公司于2008年底拿到镇海区紧固件行业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伴随着产品品牌的三级跳,公司的销售业绩也从创牌前的5000万元增长到5亿多元。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我区,像宁力这样具有强烈品牌意识的紧固件企业并不多见。据相关部门统计,全区100多家紧固件企业中,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和浙江名牌产品荣誉的,也仅仅宁力一家,作为全区紧固件行业销售老大的金鼎紧固件也只是获得浙江省著名商标称号。以2009年销售为例,全区紧固件名牌产品的产值只占到整个行业的28%。
可以说,我区大部分紧固件企业依然处在作坊式加工、贴牌式生产的产业链低端,产业层次较低,发展方式粗放,创牌意识薄弱。
企业创牌的掣肘
“创不创牌没关系,贴牌生产照样过日子。”在采访中,笔者注意到,对于区内众多中小型紧固件企业而言,企业缺乏长期发展规划应该是制约其品牌战略的最大掣肘。
据了解,在金融危机爆发前,整个紧固件行业可谓是一派红火,“以前一直靠给外商贴牌加工,行情好的时候,订单多的应付不过来。”采访中,一企业主表示,那时候他们利润率虽然不高,但量大,总体效益也非常可观,“那时候只管接单生产,创牌感觉挺务虚。”
受到金融危机冲击,加之欧美接连反倾销之后,我区紧固件企业订单急剧下降,而长期以来只是贴牌生产、没有自主品牌的我区紧固件产品在内销市场上又倍受挤压。这时,众企业方才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据镇海工商分局不完全统计,自金融危机爆发后,至今全区有20余家企业已经或者正在申报宁波市知名商标,12家企业已经或者有意向申报浙江省著名商标,企业申报市知名商标和省著名商标的意向,较以往强烈。
除此之外,相关协会组织以及政府层面发展规划的缺失,也是导致我区紧固件行业“小打小闹,各自为政”局面的一大原因。据了解,迄今为止,我区100多家紧固件企业尚未建立起类似行业协会的相关机构,这不仅使区内各企业之间缺乏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更不利于在应对外来压力时统一口径、用一种声音说话,有时甚至还会导致内部恶性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就更别提打造区域统一紧固件品牌了。
与此同时,由于缺乏政府层面的统一规划引导,区域里的紧固件企业几乎处在自发发展的状态,整个行业发展的目标定位也不明确。
“现在我区很多紧固件企业已意识到品牌的问题,但是与国内同类块状产业相比,已经落下比较远了。”一业内人士对我区紧固件行业,作出如是判断。
后发制人迎头赶上
区域品牌一定程度上代表的是一个地区的形象和声誉,它不仅是区域财富的创造者,更有利于一定区域里产业集群的优化和提升。正是基于上述考虑,我区在不久前专门召开了“镇海区创建紧固件区域名牌工作研讨会”,就创建“九龙湖紧固件”区域名牌展开研究讨论,这也标志着我区把紧固件行业品牌创建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而更具实质意义的是,作为一份推动镇海区紧固件行业品牌创建与跨越发展的五年规划——《宁波市镇海区紧固件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规划》日前也已酝酿出台。
规划里写到,在未来的5年里,我区将以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为抓手,培育和发展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紧固件品牌和大型企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镇海区紧固件产业的国内外市场地位,到2015年实现产值翻两番,达到100亿元,努力将镇海区建设成为宁波市品牌紧固件基地、浙江省紧固件产业集聚示范区、中国紧固件制造基地和国际大型制造企业定点采购基地。
在谈到该目标时,很多紧固件企业主尤其是中小企业主认为,在目前各企业几乎都是各自为政的情况下,建立一个区域的行业协会组织,加强各企业之间沟通协调,避免互相拆台和恶性竞争,就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也有企业主认为,加大对优势品牌的培育力度,同时对有潜力的品牌予以积极扶持非常重要。“在区域品牌打响的情况下,我们的小工厂为大工厂贴牌配套,发展潜力也是不可估量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