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的世界‘需求为王’。”经济学家樊纲强调,在全球供给过剩、需求不足的背景下,谁有需求谁就掌握主动权。
昨天,身兼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的樊纲在深圳学术年会高端论坛上,点出了“十二五”攻坚扩大内需的战略意义。
从近期释放的政策信号来看,面对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失衡矛盾,扩大内需将成为“十二五”期间我国调整经济结构的首要任务。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上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举办专题吹风会,向外国驻华使节介绍十七届五中全会的主要精神。
据报道,《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起草人之一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潘盛洲表示,根据梳理,我国“十二五”期间将主要致力于十大方面的建设,其中扩大内需居首。
“过去强调的都是‘增长’,以供给的思维来发展经济;但现在强调的是‘内需’,以需求的思维发展经济。”樊纲说。
居民消费需求主要从实现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来着手,而投资需求,樊纲认为宜将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
投资需求即对耐用长期消费品的需求,“未来住房需求将占到投资需求的30%、企业生产性投资需求40%、政府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需求30%。”樊纲表示。
樊纲等专家最近几年一直致力于研究降低储蓄率。
“这么高的储蓄率,又适逢发达国家需求不足,正是我们发展基础建设的时候。”樊纲认为。前几年因为世界金融泡沫太大,2006年、2007年,我国一直在压抑基建,但现在发达国家需求不足,都将焦点落在中国需求上,此时发展基建不会引起过高的通胀。
在基建引资机制中,樊纲认为应吸引更多私人资本投入。“今年‘36条’(《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已经允许非公有经济进入铁路领域,希望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中来。”樊纲说。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