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工程机械网】2010年10月28-29日,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四届二次理事会暨第九届中国工程机械发展高层论坛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工程机械行业协会领导、会员企业领导及代表、各协会各分会领导及相关媒体出席了本次会议。慧聪工程机械网对本次会议进行了全程网络直播敬请关注!
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龙国键主席在第九届中国工程机械发展高层论坛上的发言,以下是现场图片:
中联重科龙国键主席发言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中联重科龙国键主席激情演讲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中联重科龙国键主席激情演讲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发言的相关内容如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行业同仁、朋友们:
下午好!非常荣幸代表中联重科在今天的论坛发言,与大家一起探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我首先要感谢我们的协会,为大家提供了这样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同时,我也要借此机会,对长期以来支持中联重科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会议主题的是工程机械行业如何“调结构,转方式”,这正好切正了当前行业发展的首要问题。在全球经济日趋复苏和中国经济加速转型的大格局下,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已进入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下面,我从两个方面谈一谈我们的看法和体会:
一、中国工程机械产业转型发展需要全球视野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对于企业成长的空间,曾有过富于哲理的解读:一个企业只能在企业家的思维空间之内成长,一个企业的成长则被其经营者所能达到的思维空间所限制。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中国工程机械的转型发展,需要不断突破思维的边界,跳出区域性、局限性、尤其是封闭性的思维,以全球视野来思考可持续发展。
一是根据全球经济转型的节奏调整产业结构。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极大突显,发达经济体纷纷加强了在先进制造业上的投入和研发。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必须有强烈的危机感和竞争意识,以全球性的战略眼光,全方位推动企业国际化经营,并强化自主创新,加大在新兴战略高端装备制造业上的投入,力争在新一轮的制造业结构调整中占领先机。
二是跳出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分工的既定框架。从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分工来考察,我们长期处于分工中低端位置,行业的核心零部件、重要关键技术仍然掌握在顶尖企业的手中,这直接导致中国企业利润的大量流失,发展受到制约。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必须以创新的思维,通过全面自主创新和资源整合等方式跳出这一传统框架,在全球行业分工中占领重要位置,才能完全获得发展的自主权。
三是跳出仅依托企业自身资源创新的传统思维。在全球经济高度一体化,企业跨国经营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抛弃传统创新观念和模式,不能仅依托我们已有的有限资源,而应当立足全社会,放眼全球,加速、加深、加宽技术合作的领域,全方位整合创新资源。由此,我们必须加强全行业在战略、技术、管理等多主面的创新和交流,建立了一个上下游企业广泛合作的产业联盟。
在这方面,日本工程机械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他们在企业与企业之间,建立了一个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体系,进行了很好的合作,这种合作至今发挥着广泛的作用,确立了日本工程机械在全球的地位。我们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在塔式起重机、汽车起重机、挖掘机、混凝土机械等产品方面搞过类似的产业联盟。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体制下,如何坚持以产品为纽带构建产业联盟是全行业需要认真探索的课题。
四是跳出仅依靠核心企业发展全行业的单向度思维。当前,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核心企业发展势头较好,我们容易把发展的焦点集中在几家大型企业上,而对行业的中小企业关注不够。实际上,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壮大,必须是整个行业集群能力的增强,特别是行业配套企业能力的增强。
二、中国工程机械产业持续发展要求全面国际化
在当前世界经济和制造业发展趋势下,调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产业结构,就是要全方位、高质量的加快、加深行业核心企业的海外拓展,推动整个行业的国际化进程,从而化解逐步到来的产能过剩危机,以及提升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为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
每个企业都会选择不同的国际化路径,不同的企业又从多个角度支撑着整个行业的国际化发展。对于中联重科而言,我们根据自身的特点,提出了“裂变+聚变=国际化”的全球战略。在全球化战略的指引下,中联重科已连续收购9家国内外企业,无论是聚焦于国内的兼并重组还是着眼于国际化的整合聚变,其本质都是以企业的国际化推动行业的国际化。中联重科成功收购意大利CIFA,为我们在全球性的资源整合创造了条件,从更深的层次、以更快的速度推进了中联重科的国际化进程。
一是团队推动,主导整合进程。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高端的国际人才对企业的作用日趋明显。有一个好的国际化团队,经验成熟,富于开创精神,是中国企业走向海外的关键因素。在整合全球资源的过程中,中联重科注重以先进的人才机制、良好的发展平台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引进和培养高端的国际化人才,形成高素质的团队,主导资源整合的进程;同时注重在并购之后,全盘整合企业的海外团队。我们引进了多名高端的国际化人才,在企业内部选拔、培养了一批年轻干部;CIFA管理层已有效融入中联大家庭,混凝土机械跨国事业部组建了多国籍管理团队,对企业资源整合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是研发互补,加快技术提升。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技术水平在近二十年来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特别是在关键零部进的研发制造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中联重科注重以整合全球研发技术资源的方式,融合中外研发力量,优势互补,缩小与国际工程机械顶尖企业的差距。在优势互补的技术团队协作之下,中联重科平均1.5个工作日就有一个新品问世,多项产品创造了中国第一和世界第一。如:率先成功研制全球最长的四桥6节臂泵车(56米),率先将C100高强度混凝土成功泵送至411米高度,中国最大的塔式起重机(1100吨米),中国最大的履带起重机(1000吨),为满足建设低碳城市的需求,率先研发了18款以新能源为动力的城市节能环保装备。这些顶级技术,在中外研发团队激情与智慧的碰撞中诞生。
三是生产协同,降低制造成本。生产协同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规模效应,并集中本土企业低成本运行和国外企业先进制造工艺的优势,生产出在全球市场竞争力突出的新产品,实现“成本中国化、技术品牌国际化”的目标。在这种理念指引下,我们有效梳理了二个企业原有的采购模式、采购资源、采购链条,合并后产生的增量优势增强了全球采购的话语权,采购物流成本大幅下降;而通过在中国的生产供应链,向意大利生产制造中心提供高性价比的零部件,直接降低其在意大利整机生产的材料成本。中联重科与CIFA的管理团队还独创了“厂中厂”的制造模式, CIFA利用中联重科的现有的厂房、设备,在中联麓谷工业园建立生产线,借力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
四是全球联网,共享营销资源。建立完善的全球营销服务网点,是海外拓展的关键一环。在整合营销资源过程中,中联重科注重自建与吸纳并重,实现全球市场网络的共享。充分发挥中联与CIFA营销网络的叠加效应,实现海外渠道建设与全球化扩张的匹配。通过打通中联和CIFA的销售体系,使双方的营销服务网络都得到延伸,从而渗透到全球不同区域市场。中国制造的产品借势打入欧洲市场,意大利制造的产品则迅速进入新兴市场。
尊敬的各位行业同仁、朋友们,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已经创造了阶段性的历史成就,这是全行业共同努力,共同拼搏的结果。当前,我们正面临更加艰巨的任务和挑战。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巩固成果,深化创新,全面推动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就一定会为行业开拓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谢谢大家!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