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伊始,国内两大钢铁巨头———鞍钢和宝钢便先后公布了“十二五”期间的产能扩张计划。按照规划,到2015年,两者的年产能将分别达到6000万吨和6600万吨。其中,宝钢2012年的产能目标定在5000万吨,相比2007年提出的2012年达到8000万吨的产能计划,宝钢已经大幅压缩了产能扩张规模。直到8月底,姗姗来迟的武钢也对外宣布了“十二五”战略蓝图:2015年产能规模达到6000万吨,同时实现铁矿石的自给自足。
在我国粗钢产能接近7亿吨的大背景下,国内钢铁巨头不约而同地“低调”表明,面对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加剧以及资源能源成本高企的严峻形势,中国钢铁行业高速扩能的黄金增长期已经告一段落,“以质取胜”的竞合时代即将到来。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陈燕海也曾公开表示,经过联合重组和淘汰落后,我国钢铁企业数量将从现在的约800户大幅减少到200户左右。
增长模式之变
根据宝钢发布的《2010~2015年发展规划纲要》,原先以规模扩张为主线的战略将过渡为以竞争力为目标、以成本竞争力为基础和以能力建设为中心。
在未来发展模式的选择上,宝钢将坚持做优做强钢铁主业不动摇,遵循以资源开发、钢材延伸加工、工程技术服务、煤化工、金融、再生资源利用和生产服务为战略性多元业务的“1+6”组合发展模式,完善一业特强、相关多元产业协同发展的合力型产业结构;同时借助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孵化培育新材料、新能源和新产业。
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跨国集团,是鞍钢未来五年的远景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同样需要借助发展模式的转变。为此,鞍钢将从内陆发展向沿海发展和国际化经营转变,进一步拓展全球多区域布局,在国内形成东北、西南、东南沿海及华北的战略格局,实现各基地产业合理布局、产线协同分工和资源优化配置。
早在今年5月举行的中国国际钢铁大会上,河北钢铁集团董事长王义芳就公开表示,明年年初之前,河北钢铁年产能即可达到5000万吨,基本实现大型化和现代化,因此,优化结构和节能减排将是企业“十二五”发展的两个重心。
武钢相关负责人也承诺,集团“十二五”期间的产能扩张计划,不是简单地比拼产量,而是通过转变发展模式,实现高附加值的内涵式增长。
兼并重组之重
纵观当前我国钢铁产业的整体格局,在淘汰落后和产业升级的政策基调下,新建项目的机会已经寥寥无几,以市场化的兼并重组实现扩张将成为钢铁企业可持续发展最现实的出路。
国务院去年颁布的《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到2011年,我国将力争形成宝钢、鞍本、武钢等几个年产能在5000万吨以上、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钢铁企业。
基于我国钢铁企业做大做强的战略方向,宝钢明确表示,在未来五年的发展中,与规模直接相关的并购整合能力将被提升到重要的位置。
其中,在国内产业布局上,宝钢将突出长三角和珠三角两个战略基点,巩固西部区域发展基础,按照“布局符合、市场控制、资产协同、技术获取、产品匹配、能力互补、海外市场进入、产业链延伸”的原则,有选择、有原则地积极参与未来潜在的并购重组活动。
长三角和珠三角,加上西部地区,俗称“两角一边”,在钢铁业界有着“金角银边”的美誉。为在“金角银边”的开发利用中抢得先机,宝钢先后重组了广钢和韶钢,并通过广钢整体环保迁建计划,在湛江投资建设了500万吨精品钢铁基地;而在西部地区,宝钢已经成功重组了新疆八钢。
与宝钢类似,在完成对本钢的吸收合并之后,“大鞍钢”重新踏上了新的征程,而兼并重组也成为鞍钢下一轮发展的关键词。这一次,鞍钢的发展重心将从以投资新建为主转向投资新建与兼并重组“齐头并进”。
海外战略之计
“走出去”一直是武钢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十二五”期间,武钢海外战略的重心将放在海外矿石资源保障基地的建设上,在加大澳洲资源开发力度的同时,寻求美洲和非洲资源开发的新突破,同时关注我国周边国家的资源开发动向。从2008年起,武钢相继在加拿大、巴西、马达加斯加和利比里亚等美洲、澳洲和非洲地区合建资源性项目。截至目前,武钢已开展合资合作的海外项目多达37个,其中包括15个铁矿项目、12个海外贸易和深加工项目、9个煤矿项目以及1个钢铁生产项目。
尤其是通过参股、控股、项目合作等方式,武钢正在锁定大量的海外铁矿石资源,预计2015年即可获得100亿吨权益铁矿石;“十二五”末期,随着前期所有资源投资项目的完成,武钢铁矿石自给率有望超过75%,加上国内开发项目,基本实现铁矿石原料的自给自足。
未来五年,宝钢的海外战略也聚焦在“有资源、有市场、有潜力”的区域,重点建立钢铁原料海外保障体系,完善海外营销服务体系,同时研究布局海外生产体系,不断提升宝钢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