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伊利事件刚尘埃落定,腾讯、360之争尚未平息,国内两大制造业巨头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似乎又杠上了。双方老总级人物针对两年前“中联并购CIFA”一事各执一词,三一称中联的并购成本过高,而中联则表示三一不该公开评价其行为。口水战中不少内幕公诸于众,而这一幕就发生在近两日武汉举行的一次行业论坛上。
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均是我国工程机械领域的巨头,总部又都在湖南长沙,可谓同行同城“兄弟”。如今“同室操戈”,各界人士表示十分惊讶。
“原本只需要20亿元的并购,最后花费了50亿元。”——三一重工总裁 向文波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三一爆料
中联并购CIFA成本太高
这三天,2010中国工程机械代理商年会在武汉召开。2日上午,在探讨“企业海外并购之路”话题时,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向文波称,中国甚至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大整合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时机也不成熟,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成本很高。他以某企业并购意大利CIFA公司为例,爆料“原本只需要20亿元的成本,最后花费了50亿元”。
众所周知,中联并购CIFA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是国内外的一件行业大事。当时,拥有80年历史、全球排名第三的混凝土机械巨头意大利CIFA面临破产,不少同行伸出了并购橄榄枝。中联重科最终获得了CIFA并购权。这个总额达5.11亿欧元的收购案,2.71亿欧元由投资各方注入,余下的2.4亿欧元则通过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牵头的财团贷款筹集。现金支付部分中,中联重科以1.62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7亿元)间接获取CIFA60%股权,共同投资方弘毅持股18.04%、高盛持股12.92%、曼达林持股9.04%。
“作为行业竞争对手,在公开场合评价别家私事是不道德的。”——中联重科副总裁 郭学红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中联回应
50亿并购成本之说无依据
虽然三一重工方面没有直接点中联重科的名字,但向文波此话一出,立即引起了同在现场开会的中联方面严重不满。
当日下午的一个分会场上,在讨论“新形势下国产品牌如何实现渠道突破”时,中联副总裁郭学红话锋一转,提到了上午向文波所说的收购CIFA一事上来。
“我对向文波总裁的说法不认同。今天希望与大家做个沟通,详细介绍并购内幕。”郭学红称,中联并购CIFA成本不到20亿元人民币(折合欧元约2亿欧元),并非三一方面说的50亿元人民币(折合欧元约5亿欧元),作为上市公司,这些有依据可查。
郭说,2008年上半年并购实施以后,下半年人民币对欧元不断升值,从这个角度来看,并购成本在不断降低;更重要的是,通过并购,公司把CIFA在混凝土泵车领域领先于其他企业的“独门秘籍”拿到了手,并利用CIFA的采购平台,以欧洲的价格与欧洲的关键工程机械零部件供应商进行直接的谈判。这使公司以欧洲标准生产的零部件,反而比欧洲本地的零部件便宜了50%,对中联重科全球化是一个很好的铺垫。
“作为行业竞争对手,在公开场合评价别家私事是不道德的。”郭学红此话一出,顿时引来台下数百名业内人士一片哗然。
台下相关人士称,在行业内十多年,这还是头一次看到同行两大巨头在公开场合相互指责。
中联又爆三一内幕——
“曾愿出1亿欧元购买我们的并购权”
针对CIFA并购一事,郭学红除了指责三一方面不道德外,还语出惊人,向与会嘉宾“爆料”:2008年并购CIFA时,三一曾想出资1亿欧元,向中联购买并购资格,被中联拒绝。
中联方面称,中联并购CIFA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过了激烈的竞争,当时三一重工也参与并购争夺,但最终并购权落到了中联手中。
“三一曾为了并购资格问题反复与中联沟通,中联不同意后,三一明确表示愿出1亿欧元向中联购买并购资格。大家想,中联总共才花了一两亿欧元,而三一就愿意出1亿欧元来买并购资格。”
“而这只是一张门票,还不一定能收购成功。三一为什么会这样做?这已不是简单的价值判断,更重要的是战略实现。中联拒绝此事后,三一又找本地政府部门要补偿,政府也确实给了补偿,不是瞎说,有据可查。……”
此内幕一经爆出,更是引起台下惊嘘一片。一业内人士称,作为行业巨头,虽然竞争激烈,但在公开场合这样“互掐”,会给行业造成不良的影响。
向文波在施障眼法?
同城兄弟跑到武汉打口水战,向文波有意还是无意?昨日,记者多次联系向文波未果。晚上近19点许,陪同向文波来汉参加会议的一位三一重工副总向本报回复称,当时向文波的意思是表明目前国内企业大举海外并购的时机还未到来,如果此时海外收购成本会很高,并不是刻意攻击中联。但关于“50亿元收购”一说,他未予解释。对于中联的“反击”,该副总表示:“我们不予回应,否则就是给他们做广告了。”
中联方面表示,这是双方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发生不愉快。尽管三一方面表示,向文波不是刻意,但在业内看来,这是行业大会,当时斗山、柳工、厦工、卡特彼勒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老总以及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祁俊等人都在场,向文波拿此案例说法,绝非随口说说。
“三一重工可能是在施障眼法。”一业内人士称,三一方面称海外并购时机不成熟,呼吁同行不要轻易“走出去”,但自身却从没有放弃过海外并购,三一参与CIFA竞购就是最好的例证。而上月向文波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虽已在全球设立140余个办事处,但三一的国际化步伐才刚刚开始,目前海外业务仅占公司营业总收入10%左右,预计2012年可达到3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