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十项指标有望实现历史性突破
201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极为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坚定不移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大力促进县域经济超常规发展,夺取了抗洪救灾的重大胜利,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主要表现在: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重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生态建设和节能减排扎实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预计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可以全面完成,有十项指标有望实现历史性突破:
生产总值达到8900亿元,有望突破9000亿元。
财政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达到1200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8000亿元,达到8700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50亿元,有望突破3000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30亿元,有望突破3000亿元。
外贸出口突破100亿美元,达到125亿美元。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8亿美元,有望突破50亿美元。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达到1.2万亿元。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3000公里,达到3088公里。
铁路营运里程达到2735公里,高速铁路实现零的突破。
在发展环境极为复杂、我省遭遇特大洪涝灾害的情况下,上述成绩的取得极为不易。一年来的实践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各项方针政策是指导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最重要的保证,省委结合江西实际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是引领我省加快发展最重要的动力,全省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是我们攻坚克难、加快发展最重要的力量。我们一定要贯彻好方针,落实好政策,坚持好思路,保持好势头,奋力推动全省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2011年:努力做到“三个突破、八个提高”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我们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现实的挑战,既面临做大经济总量的重要任务,又面临提升竞争力的巨大压力,必须从江西实际出发,扬长避短、转型升级、错位发展、绿色崛起。
2011年我省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深化改革开放,统筹城乡发展,做大经济规模,做强经济实力,优化生态环境,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着力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为顺利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2011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海关出口增长20%,城镇化率提高1.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优化结构,提升水平,努力做到“三个突破、八个提高”。
三个突破:
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万亿元。
财政总收入突破150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力争突破1000亿元。
八个提高:
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由13.5%提高到14.6%。
提高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由84.1%提高到85%。
提高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44.4%提高到46.7%。
提高产业项目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69%提高到70%。
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8.4%提高到9.4%。
提高主要农产品深加工比例,由25%提高到30%。
提高城镇化率,由44.8%提高到46.4%。
提高节能减排水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均下降3%左右;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化合物排放量均减少1%左右,氮氧化合物排放量减少0.5%左右。
围绕上述目标,明年要着重抓好六项工作。
突出抓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为经济发展发挥强大的引领作用
按照“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目标是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切实保护好鄱阳湖“一湖清水”,抓好入湖水质监测和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着力构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绿色屏障,打造具有江西鲜明特色的生态环境新优势。
抓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两核两控”工程建设,开工建设彭泽核电一期,加快推进万安核电工程前期工作,开工建设浯溪口水利枢纽工程,续建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基本完成山口岩、伦潭水利枢纽主体工程,争取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获得国家批准立项;积极争取特高压工程入赣,推进智能电网示范建设;抓好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抓好能源项目建设,重点推进环湖省级和城市燃气管网建设与改造,实施天然气入赣工程,实现11个设区市城区全面供气。
加快发展低碳与生态经济,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新型工业、旅游业、节能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
大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发展,加快构建“一湖两带”城市群,以产业为纽带,以道路交通为依托,推进鄱阳湖城市群、沿沪昆线城镇密集带和沿京九线城镇密集带发展,密切中心城市与沿线城镇之间的联系与协作,优化城市布局,促进功能互补、发展互动。
积极开展先行先试,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考评机制,积极开展以湿地生态补偿、流域综合管理体制、碳汇交易、水权交易等为重点的改革试点,加快建立以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技术交易市场和排污权储备交易机制,坚决实行评先创优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一票否决制”。
切实加强“三农”工作
为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切实抓好农业生产,继续大力实施“新增百亿斤优质稻谷生产能力建设工程”,扎实推进“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实施土地复垦开发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抓好水稻“单改双”,积极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700万亩左右,力争总产达到410亿斤。
切实抓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扎实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年”活动,重点抓好水毁工程修复和大江大河、万亩圩堤、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确保安全度汛。
切实抓好农业产业化,突出创品牌、上规模、深加工、建基地、带农户,有效整合农业产业化资金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培育和引进农产品加工型企业,切实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和带动农民增收能力。
切实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增加8000个村点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1300个村点实施村镇联动项目和避让山体滑坡泥石流移民重建项目。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工业是实现江西崛起的关键。发展工业的首要任务是做大总量、扩大规模,而长久持续发展要靠实力和水平。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构筑新型工业化的脊梁,重点实施25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总投资1600亿元,当年完成投资530亿元。
培育壮大重点骨干企业,着力打造经济发展的“航空母舰”,明年力争新增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企业4个,总数达到13个,其中江铜集团突破1000亿元,新钢、赛维LDK突破400亿元,江铃突破300亿元,江西中烟、九江旭阳雷迪、上饶晶科能源、新余瑞晶太阳能过100亿元。
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园,进一步提升集约化发展水平,明年全省工业园区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700亿元,增长30%;工业增加值完成2800亿元,增长20%;上交税金440亿元,增长25%。
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
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内需拉动
坚持把加大投入、扩大内需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着力抓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化,更加有效地扩大消费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稳定的拉动力。
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打造互联互通的铁路、高速公路、水运、航空立体交通大格局,增强江西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聚扩散地位和作用,实施103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4942亿元,当年完成投资984亿元;力争全年新增电力装机135万千瓦,全省统调电力装机达到1484万千瓦。
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遵循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有针对性地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有效扩大消费需求,通过发展生产保障供给、有效降低农副产品成本、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实行“米袋子”和“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等多种措施稳定市场价格,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和活力
江西发展的实践证明,没有改革就没有活力,没有开放就没有发展,改革开放是实现江西崛起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进各领域改革、扩大各领域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招商引资水平,扎实抓好产业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主动对接海内外产业梯度转移,力争实际利用外资53亿美元,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资金2070亿元。
切实抓好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进一步改善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激发全民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扩大民间投资,促进非公经济加快发展。
更加注重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为经济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明年将筹集财政性资金310亿元,坚持优先解决最困难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坚持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的原则,继续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切实办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66件实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大扶贫济困力度,切实为困难群众分忧解难;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人民群众保障水平;切实增强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能力,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公共服务;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积极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多渠道、可持续实施好民生工程。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要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着力化解各种矛盾,坚决防止发生重大恶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要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要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推进和谐平安创建活动,严厉打击各种犯罪,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做好明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努力实现“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为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打下坚实基础。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