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随市场转移 船用柴油机产能移向中国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1-01-11 09:30   来源:中国工业报

柴油机生产巨头德国曼(MAN)集团,近两年一口气找了十多家专利许可厂,几乎占到了曼在中国30年合作厂家的一半。另一个巨头瓦锡兰则在全球范围内裁员,把生产中心转移到中国。

柴油机生产巨头德国曼(MAN)集团,近两年一口气找了十多家专利许可厂,几乎占到了曼在中国30年合作厂家的一半。另一个巨头瓦锡兰则在全球范围内裁员,把生产中心转移到中国。

吸引他们的是中国日益提高的造船能力,以及船用柴油机出现的供需缺口。“机械产业向中国转移,是必然趋势。”中国机电商会船舶分会秘书长张守淳表示。

柴油机产能向中国市场转移,是技术追随市场的转移。

曼和瓦锡兰有全球领先技术,二者的低速柴油机产品占全世界份额的90%以上,在中速机领域的占比也超过一半。两家公司均主要从事研发,产品采用许可证合作方式由合作对象生产。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则缺乏研发能力,与曼和瓦锡兰的合作,将帮助其快速进入船舶柴油机市场。

据悉,和曼合作之后,曼会提供技术并派技术人员到合作对象的工厂。除了继续向老客户提供技术,曼也很积极地开发新客户。曼发现,民营企业虽然基础不好,但是效率高,办事能力强。近几年,很多民营企业也借助与曼的合作进入柴油机领域。熔盛重工下属的熔安动力、江苏安泰动力机械有限公司、中高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等都是通过曼切入该市场。

事实上,国内绝大多数船舶用柴油机,都由两大巨头以技术授权方式生产。

和曼一样,瓦锡兰也与中国企业频频合作,目前在中国有三家合资工厂、八家战略工厂。专注于研发的两大巨头,在全球市场有很多许可证合作生产厂家,东亚早就是他们的重心,如今,中国则是重心中的重心。

柴油机产业一般会追随造船业转移。据统计,2010年三季度,中国造船业在全球的地位继续加强,在手持订单和吨位两个方面占据了市场垄断地位,中国造船所占市场份额已上升至49%,韩国为30%,日本7%,欧洲5%。近期拟在港股IPO的熔盛重工,计划融资额达203亿港元,一定程度上和我国造船业地位的增长有关。

在造船业中,船用柴油机(包括主机和辅机)的销售额大致占船舶总销售额的20%,其中船用柴油机主机被称作船舶“心脏”,是价值最高的配套设备,占总船价的10%左右。2010年1~9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860亿元,同比增长24.2%,柴油机主机市场就达到500亿元左右。

不过,中国柴油机产能的增幅和造船业并不匹配。目前我国柴油机国产自给率不到50%,超过一半需要进口。2009年国家提出的《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指出,2011年三大主流船型本土生产的船舶设备的装船率达到65%以上,船用低速柴油机、中速柴油机、甲板机械等设备的国内市场满足率达到80%以上。这为国内柴油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https"){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