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5中国工程机械变革与走势猜想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1-01-14 09:32   来源:工程机械与维修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在过去的5年(2006-2010年)完成了一次自我换血和提升,产业规模飞速成长,企业实力日益增强。这5年间市场增量保持了平均20%以上的速度,2010年预计销售额将超越3500亿元。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预测,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在过去的5年(2006-2010年)完成了一次自我换血和提升,产业规模飞速成长,企业实力日益增强。这5年间市场增量保持了平均20%以上的速度,2010年预计销售额将超越3500亿元。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预测,到2015年中国工程机械市场销售额将达到9000亿元。那么。在未来的5年(2011-2015年)中,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将会出现哪些变革?本土企业将会发生怎样的蜕变?我们对未来5年的行业变革与走势进行了9大猜想,涉及市场、产品、规模、格局、思路、趋势等等。

猜想一:市场规模达到9000亿元

2010年10月,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会上明确提出的“由外需转内需”成为“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转变方式最大亮点,也再一次燃起了工程机械行业欲在“十二五”大发展的激情。此前,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祁俊表示,预计到2015年,我国工程机械市场销售规模将达9000亿元,出口达到200亿美元。

“十二五”期间,作为固定资产投资中的重头戏,城镇化建设、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地方建设项目、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这些传统投资项目依旧会保证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而作为新的主要经济增长点,新兴产业、节能减排、产业升级等被重磅提出。受此影响,低碳、绿色、高效、信息化的工程机械设备必然会在“十二五”期间得到大力发展和推广。在以“转内需”战略为基础、传统投资与新型投资的合力带动下,9000亿元,对于下一个5年的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应该不是什么难题。

“十二五”期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将会继续推动产品进出口,而如何保持进出口处于最佳的平衡状态将是考验行业的一大难题。自2006年,我国工程机械进出口首次实现贸易顺差后,出口额连年保持高增长态势,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值194.4亿美元,此后受金融危机影响一度下滑。2010年,随着国际市场的逐步好转,预计出口额将达到100亿美元左右。“十二五”期间,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进一步复苏,以及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和技术的不断提高,在较高性价比保证下,大型工程机械、批量出口的中小型产品以及零部件等都将大大提高我国工程机械出口机遇。那么,略显谨慎的200亿美元的出口目标,或许对此并没有说服力。不可否认,愈演愈烈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变幻莫测的汇率变化、极具争议的贸易顺差等问题不得不让本土企业面临重重障碍。但狭路相逢,无论中国工程机械出口能否勇者胜,200亿美元都不应该成为我们的一个坎儿。

猜想二:极限产品三分有二

极大与极小,这一对反义词似乎很难同时在一个场合出现。然而,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产品的发展就像是有两股相反的力,正在向两个方向不断延伸。

先说极大。2010年5月29日,徐工QUY1000型履带式起重机正式下线。至此,处于履带式起重机生产企业第一方阵的4家企业——徐工、中联重科、三一以及抚挖重工的产品全部突破千吨级。

与此同时,本土品牌的汽车起重机、混凝土泵车、旋挖钻机、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等产品的大型化趋势也已经呈现出全方位的突破态势。大型化,已经成为企业标榜自身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每年工程机械行业的重要展会上,谁带来的产品吨位最大,也必将在行业内引起不小的震动。

极大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特别是在能源开采领域,大型化的趋势非常明显,履带式起重机的走俏就是一个明确信号。“十二五”期间,这个领域内有可能将有更多的大型化产品取代传统产品。

另一个方向是极小。小型挖掘机、滑移装载机、挖掘装载机等产品最具代表性,以JCB、凯斯等为代表的外资企业在这方面一直表现不俗,本土企业中,柳工、山河智能等企业在“十一五”期间已经开始逐渐发力。

柳工副总裁闭同葆曾表示,中国小型工程机械市场的现状就像30年前刚起步的美国市场。随着施工精细程度的不断提升,以及微型工程的逐渐普及,小型工程机械市场的春天有可能在”十二五”期间到来。

在行业技术水平尚且达不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产品集中在中间吨位是一种普遍现象。因为,通过小幅改良,中吨位产品可以胜任的工况比较多。但这种胜任其实更大程度是一种“勉强胜任”,目前,行业已经具备了改善这种情况的能力。“十二五”期间,这种改善的趋势将更加明显,产品需求也将由中吨位占主导逐渐向两边延伸,最终形成极限产品三分有二的市场格局。

猜想三:核心零部件突破“瓶颈”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从振兴装备制造业3年规划纲要到温家宝总理的工作报告,都提出要把实施关键零部件自主研发作为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发展目标。在工程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中,对关键零部件技术突破和提升必然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向前推进。目前,我国已可实现15t以下小型挖掘机部分零部件配套,挖掘机超高压液压油缸也已被“无锡恒力液压有限公司”、“山东隆源液压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完全突破。尽管如此,国内零部件可靠性低、市场低价竞争等问题依旧严重,这就给外资企业提高价格竞争力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外资企业的进入对国产配套件行业的冲击不容小觑。由于国内配套产业链的主动权依然掌握在主机企业手中,零部件企业还面临利润薄、资金短缺等问题,无力进行大规模研发实验的投入、精细化管理程序的推进以及人才引进等。

我国工程机械配套件发展是个老题也是个难题。以经济实用型机械配套件为突破口的一种发展模式为国产配套件技术攻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提供了诸多可参考的经验,作为国家“863”科技攻关发展计划之一的发展高档核心液压元部件又为我国配套件行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强大驱动力。有理由相信,未来5年,工程机械行业在国产核心零部件攻克问题上定会有所作为,只是在众多外部条件的影响下,这种攻克能够实现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对此,我们翘首以待。

猜想四:千亿级企业改写行业格局

纵观全球工程机械企业,巨头企业卡特彼勒的多元化是其长盛不衰的动力。凭借完善的产品线,公司在终端用户中建立起了较为分散和多样化的客户结构,避免了单一市场过大的风险,也充分发挥了其品牌效应、市场控制力和协同效应。作为当前正处于快速发展并欲在未来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而言,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快速实现产品多元化成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之一。

“十一五”期间,中国工程机械企业间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仅2008年一年中,就有柳工收购蚌埠振冲安利工程机械公司全部股权,进军工程起重机领域;中联重科收购陕西新黄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全部股权,进军土方机械领域;山推收购湖北楚天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全部股权,进军混凝土机械领域;以及徐工科技收购南京春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60%股权,进军重型卡车领域等多起并购事件。通过整合制造资源、盘活产业存量、扩大现有产品线,徐工、中联重科、三一等国内工程机械龙头企业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更是迅猛成长,“千亿级”的目标也不约而同地相继出现在这些企业的发展规划之中。

可以预见,“十二五”作为企业向“千亿级”进军的关键或实现阶段,我国工程机械企业间兼并重组的浪潮必然会愈演愈烈。

下一个5年,在市场的一场场大浪淘沙过后,改变的或许已不仅仅是本土企业间的竞争格局。国内市场,羽翼丰满起来的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没有理由不在这个时候将近30%的国内挖掘机品牌市场占有率继续提升;国际市场,会闪现出真正具备世界级大企业气质的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未来世界工程机械格局也因此充满未知和期待。

猜想五:行业发展进入标准化时代

2008年,全国土方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工业车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5个技术委员会和3个分技术委员会相继成立,工程机械行业标准的修订工作终于进入了实质阶段。

标准是衡量一个行业整体技术和制造水平的重要指标。21世纪以来,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迎来高峰期,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但涉及工程机械产品的100多项国家标准、400多项行业标准中的大部分都是1999年以前修订的。这些过时的标准极大地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品牌,一流企业卖标准”——标准的战略意义远高于其指导意义,谁掌握标准谁就掌握了市场的话语权。如果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没有自己的一套标准,不仅研制出的产品性能难以得到保障,而且依赖于现已成熟的国际标准,我国新产品的研发方向将会被外资企业所控制。中国企业只能一直跟在别人后面,追赶别人的步伐,无法真正成为行业巨头。

这几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成立,极大地推进了行业的规范化发展。特别是全国土方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当年公布的土方机械标准就有75项,比前6年的总和还多42%。2010年2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14145项工业行业标准复审结论的公告。其中,公告的98项土方机械行业标准复审结论中,继续有效的为10项,修订72项,废止16项。足见该委员会的工作之扎实。

工程机械行业是一个开放性很强的行业,国际巨头企业已经悉数进入我国。“十二五”期间,随着中国工程机械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与国际知名品牌正面交锋的机会将越来越多。标准化,特别是类似于装载机、推土机等我国优势产品的标准化制定工作,如果开展顺利,将为中国企业赢得很大的主动权。此外,行业的标准化修订工作仍有很大的空白区域,随着这些领域的及时跟进和不断完善,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将进入标准化时代。

猜想六:再制造成为低碳发展重要手段

在即将到来的“十二五”中,节能减排已经毫无悬念地被列入工作重点。而据有关人士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鼓励节能减排的政策覆盖面还将有所扩大。

从2007年开始,国内各大工程机械企业的环保行动愈发密集,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等关键技术的研发都已初现成效。低碳发展既已成为衡量企业是否领先的重要标准,国产企业就应具备忧患意识,在此迈出更大的步伐。国产企业应密切关注国际市场变化,积极缔结行业低碳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关注相关法规性标准的制定,积极改进生产设施和生产工艺,研究新型材料,向安全、绿色、智能制造发展。

与此同时,行业的视角已经回归到二手工程机械产品中来。这部分产品由于使用较久,性能下降,能耗提升。现在已有部分企业在新机设计时就考虑了设备的二次、三次生命问题,这也意味着企业的获利空间开始向再制造转移。

工程机械再制造产品比新产品的制造节能60%,平均有70%的部件都是可以被再利用的,在制造过程中可以节省80%以上的能源消耗,价格平均只有新产品的30%~40%,成本实际上不到原来的50%。这些诱人的数据无疑是吸引企业投资再制造的原动力。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大修与再制造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再制造是在原有设备上进行一次新的制造,并且最大的特点是重新制造出来的产品无论是性能还是质量都要不亚于原先的新品。企业明确了这一方向才能有的放矢。另外,我国企业主要偏向于开发整机再制造,而以一些国外企业的经验,考虑以零部件再制造入手再慢慢发展到整机是否更为合适呢?

最后,如何培育一个有序的再制造设备市场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在这个尚未形成气候的市场中,行业及企业应努力塑造一个不同于新机、又不同于二手设备的市场,建立相应的监管和规范措施,给用户提供可靠的信息,保证进入市场设备的安全性,才能够形成清晰的模式化程序,促进再制造行业良性和理性发展。

猜想七:实验及检测平台成企业新宠

3157亿元,2009年行业销售数据定格在这样一个数字。2010年上半年,行业“井喷”,有相当多的企业已在半年或者第3季度结束的时候完成了对2009年全年的超越,这也就意味着2010年全行业的销售数据将呈现出一个新的历史最高点。

然而,在这个让人激动的数据背后,我们不能忽略一个残酷的事实,市场份额占比数据显示,外资企业再次成为了赢家。特别是挖掘机的市场占比,本土品牌的占比在近几年中首度出现了倒退。大而不强,这个困扰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很多年的问题再次摆在人们面前。

自开展技术引进以来,工程机械行业已经先后引进过多项先进制造技术。多数企业已经将这些技术融入到自己的产品中来,提升了产品技术水平。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技术革新浪潮中,“大而不强”的帽子始终未能摘掉。而人们也一直在迷惑,差距究竟该如何去弥补?这其中,人们往往会将亟待突破的技术核心归结于配套件。那么,主机企业每年投入研发的大笔资金究竟该应用于什么方面?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终于一棒惊醒梦中人——科学探索的精神根本在于实践,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才能探索到创新之关键所在。科学的精神是建立在实验及数据搜集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强大的样本库和数据库,才能够真正找到研发方向。

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白飞平就曾表示,中国企业普遍缺乏高精尖技术,关键就在于实验和检测平台的投入明显不够。实验做得少,导致数据积累不够,没有数据库支撑,何谈创新?意识到这一点的并不只厦工一家。于是,2009年我们欣喜地看到,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埋头于改善基础实验平台的数量和质量。

2010年上半年的市场“井喷”是好事,也是坏事。一年前不得不时常暂停生产的流水线再次呈现出24h连轴转的情景;同时,让人担忧的是刚刚投入使用不久的实验及检测设备会不会再次休眠?

“十二五”即将来临,面对许多企业提出的要建设世界级工程机械企业的目标,加大试验和研发投入是必然结果。

猜想八:服务型企业成主流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竞争内容日渐多样化的今天,全球制造业正在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2010年7月,三一泵送营销服务公司举办的“责任·梦想——环保服务大行动”拉开序幕,并迅速在全国各省区全面展开;8月8日,徐工将首家快捷服务中心落户四川;9月19日,中联重科工程起重机分公司特色营销服务体系——E系统全新启动。此外,福田雷沃重工也推出了“123”工程,即服务响应时间1h、服务到位时间2h、现场故障处理3h。

国内工程机械企业纷纷把焦点转移到服务上来,6S店、4S店、融资租赁体系相继建立,随着服务与制造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服务在价值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国工程机械的市场保有量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接下来要拼的除了产品,还有在营销之后的服务信誉,服务型企业正逐步成为市场主流。在国际市场中,服务早已成为营销的一部分,销售产品更是销售服务,以客户为中心,更以客户为导向,定制化服务迎合了用户胃口,为品牌竞争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下一步需要探讨的是如何建设服务型企业。一方面,企业应尽快完善服务体系,增强服务意识、扩大服务范围,加大服务投入、引入先进服务模式,制定合理的服务流程及标准,加强对服务人员培训;另一方面,应进行更深层次的特色服务,想在用户之前,急在用户之先。目前,行业企业的服务已经能够做到满足客户的需求,但是这种满足缺乏主观性。企业应积极寻求产品差异化,把服务从设计之初延伸至产品售后,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由此,也就实现了从一个持续的产品销售到树立一个持续的产品品牌的过程。

猜想九:本土巨擎变身跨国巨头

世界经济越来越一体化的今天,潜力无限的中国市场和极具战略意义的海外市场让一波又一波的外资与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相继“走进来”与“走出去”。

2008年年底,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一向喧嚣的世界市场突然沉寂,而国内投资拉动下的中国工程机械市场比往常愈加凸显其一枝独秀的活力与魅力。卡特彼勒、小松、特雷克斯、沃尔沃、日立等这些国际一线工程机械企业纷纷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力度。CEO访华、建设新厂、寻找

合作伙伴,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下,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减弱中国市场对外资工程机械企业的吸引力。对于他们的未来而言,失去中国市场,就意味着失去全球市场。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不断加大海外扩张力度是与此截然不同的写照。柳工在澳大利亚独资公司揭牌营业拉开了本土企业“十一五”期间进军海外市场的大幕。此后,三一重工在美国和德国相继建设研发、制造中心;柳工印度、北美公司挂牌成立;中联重科并购CIFA,以及分别在澳大利亚、俄罗斯、意大利、美国等国家成立融资租赁公司等。对于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的未来而言,在国际工程机械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才是最终目标。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已经确定将“新兴产业与转内需”作为“十二五”期间的工作重点。中国工程机械市场的持续向好继续吸引着外资企业的走进与投入;而国际经济的逐步好转,以及谋求成为世界级大企业的目标,也愈加激励着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加快在海外市场的步伐。“走进来”与“走出去”,对于外资与本土企业无疑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国内主流工程机械中,除挖掘机外,国产品牌设备均牢牢把握了市场的主导地位,外资品牌想要拨云见日并非易事;而如何在牢牢占据国内市场的同时,加大和巩固对国际市场、特别是欧美工程机械市场的开拓进而变身跨国巨头,对本土企业也是个不小的考验。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https"){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