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十一五”
成绩喜人令人瞩目
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4.%。预计2010年完成生产总值55.7亿元,年均递增14.7%,人均生产总值由“十五”末的8506元提高到19540元;财政总收入10亿元,年均递增31.2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24亿元,年均递增36.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2亿元,年均递增74.1%;三次产业比重由“十五”末的28.4∶38.7∶32.9调整为21.9∶51.2∶26.9,先后4年被评为云南省县域经济试点先进县、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业总产值预计完成20.2亿元,年均递增16.2%,实现农业增加值12.2亿元,年均递增7.1%。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投入3.44亿元建民生水利工程,荣获2007—2009年度云南省水利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工业经济取得突破。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工业强县的重要载体,组建工业园区管委会和投资开发公司,规划了60.61平方公里的“一园五片”工业园区,累计投入9.21亿元,推进园区路网、给排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园区提档升格为省级特色工业园区,宝峰工业片区被国家农业部批准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5年来,全县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30.8亿元,年均递增22.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59亿元,年均递增25.3%。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十五”末的3.28亿元预计增加到2010年的13.1亿元,年均递增19.9%。第三产业增加值从7.79亿元增长到14.96亿元,年均递增11.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7.1%。
9.53亿夯实城乡基础设施。坚持规划先导,完成现代新昆明南城、西城总体规划和南城、西城部分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一批专项规划编制。投入6.37亿元,完成永乐大街、普照路一期等8条19.07公里市政道路建设和古滇文化公园、和璟苑一期等13个配套工程项目,县城建成区面积由“十五”末的3.1平方公里发展到6.3平方公里。县城绿地率和绿化率分别达38.8%和44%,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县城。投入3.16亿元,完成宝夕公路、上六公路等4条县乡公路和66条301公里建制村道路路面硬化工程,行政村路面硬化率达91.7%。深入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行政村公交覆盖率达90.22%。全力配合安晋高速公路、环湖南路等省市重点工程建设,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
8.6亿治理滇池水环境。按照“158”工程,采取“三统一加强”措施,以改善水质为核心,制定河道管理办法,投入3.37亿元,提升8条入湖河道及3条支流沟渠综合治理水平,3条河道达到IV类水质标准,其他入湖河道主要污染物浓度比治理前下降10%。投入5.23亿元,完成“退塘退田”1.76万亩,“还林、还湿、还湖”1.98万亩,拆除防浪堤2051.8米,退房55.13万平方米,退人11950人,建设滇池湖滨生态湿地25块1.66万亩。加快推进概算投资37.88亿元的“四退三还一护”两个安置点建设,昆阳安置点建设进展顺利,晋城安置点建设如期推进。
全民义务植树471.7万株,完成绿化造林1.13万亩,苗木基地8000亩,恢复“五采区”植被7627亩,森林覆盖率从44.4%提高到49.5%。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项目由506项减少至52项;省市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按最低标准收费,县级审批项目实行零收费,全县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对外开放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十一五”期间,实际利用外资3976.79万美元,实际到位市外资金84.62亿元,分别是“十五”的19倍和16.3倍。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投入3.09亿元,完成城关小学等25所农村标准化学校和县职中综合楼等一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兑现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891万元,完成7个卫生院业务用房改扩建工程和医疗设备购置,县医院搬迁新建项目快速推进;新建改扩建乡(镇)文化站9个,村级文化室125个及“农民健身工程”点29个,发展有线电视1.95万户,数字整转1.6万户,实现广播电视全覆盖;连续5年成功举办、承办了国际郑和文化旅游节和古滇文化节,扩大晋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2005年增加8926元和2847元,年均递增14.6%和13.5%。
行政效能提高。全面推进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建设,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决议,主动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充分采纳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累计办理建议、提案437件和490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100%。
展望“十二五”
众志成城铸就新辉煌
“十二五”期间,晋宁县将掀起新一轮的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努力推动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相得益彰。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6%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奋战2011
励精图治夯实跨越发展基石
目标既定,蓝图绘就,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如何下棋落子,布局谋篇,2011年是奋战拼搏的一年。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八届十次全会、市委九届七次全会和县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积极适应宏观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按照“123456”发展思路,着力提高县域竞争综合实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区域均衡发展,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着力扩大对外开放,深化改革创新,强化投资拉动;着力实施生态建设,强力推进滇池治理,建设美好家园;着力实施科教引领,促进文化繁荣、社会协调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社会和谐稳定,为“十二五”起好步、开好局奠定坚实基础。
发展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左右。
亮点工作:
优化工业结构促转型。坚持创新驱动,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扩张工业经济总量和规模,确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实施工业园区“三年倍增六年跨越”计划,高起点、高标准做好扩规后的“一园五片”、昆明轨道交通产业园及乌龙一类工业产业园、泛亚家具产业园规划建设。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亿元。确保中国南车、835等重大项目早日投产见效。
繁荣服务经济强第三产业。发展生产、生活服务业,推进社区商业建设,促进发展特色餐饮业、家政服务业和特色连锁经营;推进城市综合体、大宗市场、郑和休闲精品城项目建设,提升商贸服务业发展水平。实施旅游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实现旅游人数增长10%,旅游总收入增长10%。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建设,畅通农村商品流通渠道,实现群众便捷消费、实惠消费、安全消费。
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助农增收。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都市农业经济,确保农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一是稳定粮食生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加强和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抓好扶贫整村推进。
统筹规划推进城乡一体化。完成昆明晋宁南城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集镇总体规划修编和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及村庄迁村并点规划,城镇规划覆盖率、乡村规划编制覆盖率、农村居民点规划覆盖率达100%;加快重点集镇规划建设,促进城乡互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加强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强化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质,争创云南省文明县城;夯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道路通达水平,行政村公交覆盖率达95%。
强化滇池水环境治理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入湖河道综合整治水平,完成中河提升整治,稳步推进东大河、古城河等4条入湖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完善管网配套,努力实现沿湖乡镇污水全部进入环湖截污工程管网,不断巩固和提升入湖河道水质;大力推进城乡园林绿化工作,进一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
强化招商引资载体提升发展保障力。建立和完善招商引资配套性文件,创新招商方式,优化招商环境,逐步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确保实际利用外资不低于1500万美元,实际引进国内市外资金不低于30亿元。全力做好财税及融资工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培植成长型财源、支柱型财源,完成政府性融资10亿元,助推城乡经济发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