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提前两年实现“三年赶、五年超”,成功晋升国家级开发区,整体发展水平领先周边、超越苏北,从根本上打破了原有的后进和被动格局,一举成为全省增速最快、进位最快、成长最快的开发区之一。
十二五:全力推进“二次创业”新一轮发展,加快建设“对外开放的先导区、产业升级的示范区、创新创业的活力区和生态宜居的新城区”,力争三年经济总量翻番,五年挺进国家级开发区第一方阵。
1月18日,虽值三九严寒,又临春节将至,但记者走进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后,随处见到的是一派火热的建设场景,一个个“三重一大”产业项目正在紧张施工。当天,开发区又有艾德太阳能2gw二期电池片、中润光能晶体硅片及电池片、光环传动轴和大口径石油焊管、浩利炜重卡汽车城等10个重点项目开工奠基,迎来了新年项目建设的“开门红”。
2006年以来,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面实施“二次创业”发展战略,综合实力强劲攀升,投资环境日趋优化,园区面貌日新月异,争先进位成果喜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达40%以上,在全省开发区中年均上升6至7个位次,其中利用外资挺进了前6强。2010年,业务总收入、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自营进出口总额、实际到账外资、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是“十五”末的5.1倍、5.4倍、6.9倍、6.8倍、8.4倍、16倍和11.1倍,增长最少的也达5倍以上。“十一五”期间,开发区提前两年实现“三年赶、五年超”,成功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整体发展水平领先周边、超越苏北,从根本上打破了原有的后进和被动格局,一举成为全省增速最快、进位最快、成长最快的开发区之一。
面对这一充满蓬勃生机的发展态势,全区上下不但没有自我舒缓,而且感到了更大的责任和使命。“我们正在加快实施‘二次创业’新一轮发展战略,全力建设对外开放的先导区、产业升级的示范区、创新创业的活力区、生态宜居的新城区,争取三年经济总量翻一番,五年进入国家级开发区第一方阵。”市委常委、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秦景安信心坚定地说。
转型升级
使跨越发展步伐更快
在许多人过去的印象中,徐州是座“煤城”,是江苏的老工业基地。但仅仅三五年的时间,2010年11月初,当30余家全国知名网络媒体记者来到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后,亲见亲察,网记们无不对徐州产业层次由低变高倍感惊喜。
“十一五”期间,开发区一手抓传统产业优化提升,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转型升级光彩夺目。从一家坐大到群雄并起,从一枝独秀到百花竞艳,从机械之城到光伏之都,从食品医药到高铁经济,从产业链条的完善到纳税冠军的争夺……林林总总,五年演绎了一个穷变则达的生动传奇。目前,以工程机械和专用车辆为主的装备制造、以太阳能光伏和风力发电为主的新能源、以生产性物流和软件服务外包为主的现代服务三大主导产业齐头并进,工业电子、食品医药、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同步壮大,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总部经济、高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兴未艾。规划建设了清洁技术产业园、高铁国际商务区、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园、光电微电产业园、中德鲁尔生态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和多晶硅生产基地,打造成为了国家工程机械特色产业基地、国家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等,形成了科技领先、优势明显、前景广阔、抗险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装备制造呈现更大张力。目前已形成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建材机械、风电设备、节能燃控设备等五大系列、200多个品种“争奇斗艳”的新局面。其中,工程机械在全国独占鳌头,现有9类主机、3类零部件占有率国内第一,20多项配件产品市场规模位列国内前5名,数十项核心技术全国领先,有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特别是斗山大功率发动机、卡特大型挖掘机、徐工重型起重机、维斯塔斯风电设备、凯迪节能环保设备、巴特工装机具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引进落户,使开发区的装备制造更上层楼。太阳能光伏自2006年在开发区无中生有、横空出世以来,飞速发展,异军突起。2010年,多晶硅产能突破20000吨,实际产量18000吨左右,占全国半壁江山,稳居亚洲第一。与此同时,硅材料、电池片、半导体晶圆、电子触摸屏、蓝宝石衬底、外延芯片、高端led等项目纷至沓来,一个千亿元的新能源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奠定了徐州“亚洲硅都”的胜局。高铁经济风生水起,软件产业园、金龙湖小镇、五星级酒店、高级人才公寓等正在一一浮出水面。迎接高铁时代、发展高铁经济正在奏响开发区新的动人乐章。
2010年,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继续高速增长,业务总收入突破千亿,达到1272亿元,增长36.8%,合同利用外资6亿美元,增长50%,实际到账外资5.5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这些骄人数据凸显了国家级开发区的魅力和活力。
创新驱动
使核心竞争能力更强
科技创新是开发区加快发展的不竭动力。以自主研发和技术进步为主的创新驱动,始终引领着开发区“二次创业”奋发崛起的宏伟征程。“十一五”期间,开发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层出不穷,充分给力。“科技兴区”有力地推进了“开发区制造”向“开发区创造”的华丽提升。
装备制造技压群芳,不断冲上国内外新高度。在前不久的上海宝马展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研制的多项高科技产品备受瞩目。1200吨全地面起重机、2000吨履带起重机,刷新了中国履带起重机行业的多项记录,被誉为“神州第一吊”。现在科研人员又把目光描准了3200吨级超大型履带起重机。去年8月份,开发区卡特公司新型装配生产线投产后,装配一台挖掘机由此前的35分钟缩短到15分钟,不仅速度快,而且可以在一条线上同时装配5种不同规格的挖掘机,毫不夸张地说攀上了世界技术高峰。与此同时,两化融合迈出更大步伐。开发区中欧机械研制的喷涂工业机器人,可使高档轿车喷漆更加均匀,厚度精确到0.01毫米。新型水射切割机器人可瞬间穿透几十毫米的钢板,华恒焊接机器人、赛摩包装机器人、海伦哲高空作业机器人等都在各自领域大显伸手,一批科技“小巨人”正在茁壮成长。太阳能光伏以技兴业,大步奔向世界级。近两年来,中能硅业在对世界主流工艺优化提升的基础上,自主研制了氯氢化国家专利,实现了系统再造和创新,取得了尾气回收即四氯化硅循环利用的重大科研成果,达到了零排放,一举攻克了多晶硅生产的世界性环保节能难题,使太阳能光伏真正成为了清洁生产的“绿色制造”,成本大幅下降,品质连续提升,光电转化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目前,已有40多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投入应用,为开发区太阳能光伏勇立世界潮头提供了强力支撑。更为可喜的是,开发区持续增强的创新力将把未来托得更高。
日前,一条振奋人心的喜讯令老年痴呆症患者倍感温暖。经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研究所教授乐颖影等专家鉴定,由加拿大籍归国博士叶庆炜主导研发,国内第一个专门早期检测和治疗老年痴呆症的单克隆抗体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研制成功。2009年6月,叶庆炜加盟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后,开发区无偿为其配置了五六百万的实验及检测设备。为感谢开发区的全力帮扶,他将新定型的三个早期检测和治疗老年痴呆症的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徐州1号、徐州2号和徐州3号。类似的科技创新在开发区不绝如缕。据统计,近几年来,全区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58个,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增至51.4%。
改善民生
让百姓幸福指数更高
“二次创业”五年多来,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始终高度重视改善民生,像抓经济发展那样抓好民生建设,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百姓更实在更具体地共享发展成果。
生态文明优民生。2010年,开发区在江北率先创建成为了省级生态工业园区,以此为新的起点,又乘势启动了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创建工作。这一光辉成就和有力作为,凝聚了全区上下环保优先的坚定信念和生态文明的强烈意识,体现了国家级开发区以人为本的更高品位。发展经济决不以牺牲群众利益为代价,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在开发区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几年来,全区先后拆除了近百家燃煤锅炉,一举关闭了53座小石灰和小水泥,拒绝了50多亿元的一批涉污项目。投资6000多万元建设了中水回用厂,投资470万元构建了环保监控平台,每年拿出300万元创设节能环保基金。先后投入5亿多元用于绿化美化。特别是曾经遍布大黄山镇的“小石灰”,虽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过一定作用,但带来的环境污染也害人不浅。区划调整后,开发区管委会果断决定,宁可经济受损失,不可环境遭破坏,全部予以爆破拆除。
生态修复,造福百姓。2007年以来,随着高铁时代的渐行渐近和开发重心的东进南移,开发区高起点新建了高铁国际生态商务区西区即金龙湖景区和珠山生态修复公园。这是大手笔匠心独具的杰作,展示了开发区厚重的人文关怀和生态呵护。金龙湖景区景观面积28万多平方米。清澈的湖水瀑布,郁葱的名花古树,斑斓的湖光夜色,兼具南秀北雄,风采迷人。2009年9月获江苏省景观建设一等奖,填补了苏北地区这一奖项的空白。珠山宕口遗址公园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垂千秋的生态工程。通过覆绿留景等高科技手段,把曾经满目疮痍、寸草不生的荒山宕口,修复成水草丰美、绿意盎然的山体公园。珠山的“转型”,令每一个来到开发区的人无不赞赏有加。闲步于此,你会感到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震撼。
安居乐业惠民生。在开发区黄金地段规划建设的蟠桃花园,是苏北地区最大的拆迁安置小区。业主刘刚告诉记者,按照拆迁安置政策,他分到了3套房子,面积达200多平方米,目前一套自己居住,另两套对外出租,本人则在开发区企业打工。如今,“务工有厂、经商有店、居家有楼”,已成为许多开发区人生活的生动写照。据统计,2006年至今,全区30000多农民过上了市民生活,8000多失地群众实现创业就业,40000多农民用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新建拆迁安置楼800余栋,投入6亿多元实施了一系列惠民实事工程,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十一五”,伴着“二次创业”的铿锵脚步走过,是铸造辉煌的五年,也是创造奇迹的五年。五年一个刻度,这里跃上新的台阶;五年一个单元,这里又站在了新的起点。
2011年是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入推进“二次创业”新一轮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确定的“民生改善年”。在新的一年里,开发区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三年经济总量翻番(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两年翻番)、五年进入国家级开发区第一方阵为引领,以加快“二次创业”新一轮发展、推动四区建设(对外开放的先导区、产业升级的示范区、创新创业的活力区、生态宜居的新城区)为中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入扎实开展“民生改善年”活动,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自主创新,提升城市功能,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共进,努力为“十二五”时期又好又快发展开好局、起好步,继续当好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排头兵。
开发区兴则全市兴,开发区强则全市强。我们有理由相信,“十二五”将会带给开发区新的跨越,新的精彩。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