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湖北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15项,此后四年分别为20项、27项、34项、43项,在全国排在前列,体现了湖北的创新实力。”2月22日,省人大代表、武汉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刘华才在武汉团参加审议时,给出了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
不过,刘华才随后话锋一转,指出这些成果的转化率比较低,且大多来自高校。而企业的科技含量比较低,企业做不大做不强,“土地庙太多、大雄宝殿少”。
他举例说,湖南的三一重工不仅是工程机械行业的领军企业,还是高端人才的聚集地,有大量武汉籍的专家和博士在为它做贡献,公司有位副总就是华中科大毕业生,其使用的钢铁很多产自武钢,汽车底板是二汽制造的。“我就在思考,为什么湖北做不到?问题根源在于,我们强大的科教实力不能转化为科教资源。”
刘华才认为,反思这一现实,思想解放还不够、政策引领还不够,体制机制对科研的投入不足,服务有待加强;高校创新活力不够,重科研论文、轻应用转化,服务经济的能力有待加强;企业重效益、重当前,企业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是跨越式发展的当务之急。
刘华才建议,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快建设教育、人力资源强省;在“十二五”规划中,科技贡献率要有具体指标和具体措施予以保证。在政策导向上,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创新体系,政府安排专门人员协调产学研工作,为高校和企业搭建平台,为高校与企业联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