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开局之年,厦门实现工业经济“开门红”——记者从2月28日上午在市政府东楼举行的2011年全市促进工业经济发展工作暨表彰会议了解到,今年1月,全市规模工业产值完成355亿元,同比增长26.6%,单月产值创历史最好水平,实现“十二五”的良好开局。副市长叶重耕出席了会议。
今年,厦门工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040亿元,增长16.8%;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4300亿元,增长17%。地产工业品出口286亿美元,增长18%;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0亿元,力争达到270亿元。
“‘十二五’期间,我市工业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期”,副市长叶重耕在会上强调,工业系统要贯彻落实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各项决议,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今年和“十二五”工作部署,进一步认清形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速工业转型升级,共同推动工业经济稳步健康发展,确保今年和“十二五”工业发展目标顺利完成。
叶重耕说,当前,我市工业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要加快建设一批产业龙头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关系到工业的发展后劲,关系到我市“十二五”工业目标的实现。今年,全市计划组织实施重点工业项目50项,要确保宸鸿科技四、五期、建颍科技、新科宇航等16个项目按时竣工投产,确保深圳天马TFT液晶面板、乾照光电科技园等14个项目开工建设;确保正新集美新厂、厦工挖掘机扩产等20个项目按计划进度建设。
大会公布了2011年150家重点工业企业名单,还对2010年度“十佳工业企业”、“技术进步先进工业企业”、“节能先进单位”、“循环经济先进单位”、“工业企业出口先进单位”、“2010年厦门市科学技术奖”、及优秀新产品等获奖企业进行了授牌表彰。其中“十佳工业企业”的获奖企业分别为:宸鸿科技、翔鹭石化、厦工、友达光电、银鹭集团、厦烟、林德叉车、金龙客车、厦钨、宏发电声。
展望
工业规模“十二五”力争翻番
“十二五”厦门工业发展的目标是:工业发展规模力争翻番,至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785亿元,年均增长15%,占全市GDP的42%-45%。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0%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全市科技研发投入(R&D)在“十二五”末期达到GDP的4%;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十二五”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500亿元,力争达到2000亿元;
节能减排继续保持先进水平,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降低,确保全面完成国家、省下达的指标任务,在国内继续保持领先水平;
品牌商标战略有新成就,十二五新增国家级名牌产品11项、中国驰名商标11件,福建名牌产品50项、福建省著名商标154件,厦门优质品牌87项、厦门市著名商标149件,服务业名牌25项。产品质量水平进一步提升,制造业竞争力指数维持在83以上,5家企业获得福建省质量奖、10家企业获得厦门市质量奖,新增75项采用国际标准标志产品。
人力资源保障不断强化,新增城镇就业人数90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链接
厦门工业发展
五大关键词
关键词:产业发展重点
市经发局局长陈津在会上介绍了我市产业发展重点:一是培育壮大平板显示、汽车、工程机械等一批先进制造业产业链(群)。二是加快培育形成一批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三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重提升化学、冶金、轻工、纺织服装等产业的技术水平和能力。四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五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关键词:13条产业链
我市抓好结构调整,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发展13条产业链(群)围绕各产业链(群)培育发展中需重点解决的问题,继续研究出台一批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据了解,2010年,13条百亿以上产值产业链累计完成产值2359亿元,其中,计算机与通讯设备、平板显示2条产业链产值超过500亿元。
关键词:厦台产业对接
目前,厦门市累计引进台资企业3000多家,实际利用台资近70亿美元,台资企业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四成左右,友达、宸鸿、冠捷、翔鹭、正新等台资企业在厦发展迅速,已成为拉动我市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11年,我市将继续加大厦台产业对接。
关键词:“一企一策”
2011年,我市抓好百亿企业集团培育,实行“一企一策”。对戴尔、友达、宸鸿、冠捷、乐捷、厦华、金龙汽车、厦工、ABB企业、太古、翔鹭、厦顺、厦钨、厦烟、银鹭、路达、宇德集团一批有望在“十二五”期间达到百亿以上产值(包括已达百亿)的企业逐个调研,并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给予支持。
关键词:新一轮搬迁技改
2011年,我市推动工业企业新一轮搬迁技改,鼓励引导现有岛内及岛外城市中心区企业搬迁至岛外相关产业开发区或工业园区,通过搬迁改造实现扩大产能、产业升级,提升产业整体素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