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重卡是“肥肉”还是“烫手山芋”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1-03-15 11:02   来源:盖世汽车网

近几年来,行业内外资本对重卡领域的投资热情一直很高。包括长安重汽、山西大运、集瑞联合、南京徐工等企业纷纷进军重卡市场。对未来市场前景的乐观预期,令他们按捺不住拥有重卡生产能力参与角逐的冲动。

近几年来,行业内外资本对重卡领域的投资热情一直很高。包括长安重汽、山西大运、集瑞联合、南京徐工等企业纷纷进军重卡市场。对未来市场前景的乐观预期,令他们按捺不住拥有重卡生产能力参与角逐的冲动。

今年初,工信部正式实施《商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抬高了商用车企业及产品进入市场的门槛,态度鲜明地为商用车市场投资热浇下一盆冷水。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文件的出台,充分反映出政府主管部门对商用车产能过剩的忧虑,也为这一市场蜂拥而入的资本敲响了警钟。文件要求新建商用车生产企业的投资总额不低于20亿元,投资项目应包括为整车配套的发动机工厂和投资不低于5亿元的研发中心等条件,能否遏制住资本进入的热情,还需拭目以待。

不仅准备进入的资本蠢蠢欲动,在经历了2010年产销量的高增长后,主流重卡企业对今年的市场前景也很乐观。扩产能、争份额、拓市场,成为多数重卡企业今年奋斗的目标。除少数企业认为今年销量增长会与去年持平外,更多企业将2011年看作规模扩张的新起点,很多企业雄心勃勃地提出了新的产能扩张目标,不免令人担忧。

首先,即使没有政策干预,在重型卡车这个资金、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中,后来者进入的门槛已经越来越高,竞争的激烈程度接近白热化。目前卡车市场的竞争,已不仅是产品的竞争,更多是整个产业链条的比拼。即使在2010年重卡市场一片丰收的景象下,我们仍可看到很多卡车企业日子不好过,特别是一些市场后进入者,在市场试水几年后,年销量仍然不足千辆。在这样的产销规模下,还能支撑多久?

其次,宏观经济刺激效应将减弱。重卡市场能否续写2010年的辉煌,与国内宏观经济形势有很大关系。今年初,汽车产业的很多激励政策如汽车购置税减免、汽车下乡等相继退出,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场需求。在今年稳健的货币政策与积极的财政政策共同作用下,加上宏观经济走向尚不明朗,重卡市场的前景存在太多变数。

再次,市场增量前景是否意味着一定需要更多的参与者?毋庸置疑,虽然去年重卡市场已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特别是重卡需求的潜力得到充分释放,但我们同时也看到,我国重卡市场的竞争已日臻成熟,特别在自卸车、载货车等细分市场,产业集中度已相对较高。2010年销量前5名的重卡生产企业销量,占重卡市场总销量的80%以上。在如此高的产业集中度下,后来者的进入,不仅站稳脚跟困难,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重复建设。

在投资者眼中,重卡市场可能是一块利润丰厚的“肥肉”。近十年来,福田、华菱、江淮成功进入这一市场,近两三年刚进入企业的发展还有待市场检验。在这个对技术、管理、服务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的行业,留给“新人”的空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https"){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