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50载 细数天工院的开拓与责任(组图)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1-05-20 13:39   来源:《工程机械》

相关推荐: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成立五十周年庆典(图) 【慧聪工程机械网】50载,是百年的半程,世纪的中分,也是知天命的时节。春秋更替带来的沧桑荣辱,都将在这一刻融汇交错,凝聚成最深刻的领悟。2011年5月18日,天

相关推荐: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成立五十周年庆典(图)

慧聪工程机械网】50载,是百年的半程,世纪的中分,也是知天命的时节。春秋更替带来的沧桑荣辱,都将在这一刻融汇交错,凝聚成最深刻的领悟。2011年5月18日,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以下简称天工院)迎来50华诞。从废墟中扛铲拓荒的热血少年,到推动技术进步的行业先行者,天工院因循着时代流转的奥义,踏着机械工业发展的长路前行,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一道砥砺奋进,放歌畅梦,迈向了现代化全球市场的彼岸。

50岁月,科技立本的天工院自然不会探寻“天命”何在,他早已有了“自命”的觉悟———以提振和完善技术体系为己任,在行业积弱处落脚,送出壮年雄浑之开拓伟力,擎起一片巍然大方。天工院相信自己的眼和手,头脑和心脏,相信岁月留给他们的不是自命辉煌,而是超越时代语境与观念的一腔热忱之血,纵横徜徉在行业发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新址奠基仪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从一无所有出发

1961年5月18日,第一机械工业部工程机械研究所(即现在的天工院)在首都北京成立。作为当时全国工程机械行业唯一的归口研究所,工程机械研究所面临的是一个工业基础极度薄弱的局面,一切都要白手起家。从那时起,工研人的热血就已经沸腾。他们相信,数年之后,中国人民走过的桥,脚下的路,头顶的楼房,所有的大规模建设都将借助自己的力量;他们相信,自己将成为未来中国最重要的塑造者之一。

当时的工程机械研究所承担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行业基础技术体系,打好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根基。

建设初期,工程机械研究所选择了以测绘国外先进样机与自主设计、制造及试验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开荒拓路,经过夜以继日的艰难探索,终于在20世纪60年代开发出了国内首台液压轮胎式装载机、单斗液压挖掘机和轮式推土机,奠定了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技术基础。与此相配合,工程机械研究所还在1962年提出了《工程机械产品类组划分表》(草案),将工程机械分为挖掘机械、工程起重机械、铲土运输机械、压实机械、桩工机械、钢筋混凝土机械、路面机械、凿岩机械与风动工具八大类,完成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产品划分,确定了日后技术研发的发展方向。至此,工程机械研究所终于扎实地走好了发展的第一步。

20世纪70年代,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1974年,工程机械研究所更名为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天工所)先后设计完成ZL50型轮式装载机、180马力履带式推土机和WY160型单斗液压挖掘机,形成了日后工程机械三大类主机产品的基型,是工程机械向大型化发展的标志。在此期间,经过天工所与其他单位的不懈努力,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基础技术体系终于初步建成,具备了自主设计的能力。1974—1978年,天工所前后5次组织带领相关行业技术队伍前往青藏高原进行高寒高海拔地区的工程机械性能试验,最终获得轮式装载机、履带式推土机和单斗液压挖掘机等设备在世界最高海拔地区作业的宝贵数据,这些试验数据为行业日后参与西部大开发建设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与此同时,借助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国防工程也加快了建设速度。天工所完成了大批军用工程机械的设计与研制,并为我军尖端武器系统提供配套。“我国军队装备及先进武器系统中,倾注了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全体同志的心血。”中国工程机械创始人之一刘赞平说。一无所有的那些年,以拓荒者身份出现的天工所,在富国强民的大环境中培养出了极强的开拓能力与责任意识,而建设完善行业技术体系这一重要使命,也注定伴随天工院走向半世纪的风风雨雨,在充满变动的发展环境中凝聚成为一部永不落幕的奋斗史。

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成立五十周年庆典 泰山巨石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在开拓中成长

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激发了中国经济腾飞的动力,包括工程机械在内的大部分行业开始引入市场机制,迈向全面发展阶段。随着基础设施建设与商业建设的大幅提速,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迎来了巨大的机遇,相应的技术开发能力和产品质量水平也面临着巨大挑战。这一时期的天工所,一方面怀着强烈的使命感继续建设行业技术体系,一方面也在日渐活跃的市场前进入了摸索探讨阶段。

在此期间,国际工程机械行业发展迅猛,相应的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国工程机械技术与国外先进技术已有较大差距。因此,1985—1995年成为中国工程机械满足市场需求,缩小行业差距,全力追赶世界先进技术、制造及工艺水平的关键时期。当时的天工所受国家重托,承担了首次引进日本小松和美国卡特彼勒技术的项目。在对国外技术进行吸收消化后,经过一系列的适应性转换与创新性改进,全面提升了中国工程机械的技术与工艺水平和整体质量,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这也成为天工所在这一阶段对行业做出的最大贡献。

为适应中国的经济发展,天工所在成长阶段开发了许多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新设备,并适时地提出为中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修建开展前瞻性研究,这一提议得到机械部的高度赞许。1986年2月路面机械研究室成立,研发了HTH900型滑模式水泥混凝土摊铺机关键技术,设计WB320型全液压稳定土拌和机等大量装备,为日后我国交通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改革开放后,较早接触国际先进理念的天工所,不再把建设行业技术体系的工作局限在单纯的产品技术研发上,而是大幅增加了对标准化工作和质量检测体系的投入力度。中国土方机械标准化委员会秘书处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成员单位,作为该秘书处的挂靠单位和主任委员单位,天工所积极组织并加强了工程机械行业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和管理工作,至今已编制及修订国标、部标、行标700多项,转化国外标准1181项。这些标准的制修订,保证了中国工程机械产品的质量,避免了行业竞争陷入无序状态。

同时在新理念的影响下,天工所于1984年建立了工程机械及液压件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在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率先开始了工程机械整机及零部件的测试、检验项目研究,成为从事检测技术、试验方法、试验设备研究的最早行业归口单位,大幅提高了我国工程机械产品的可靠性。

市场的开放与不断发展,让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规模有了数量级上的跃迁,与之相应的,行业技术水平也得到了飞速提升。

产业化浪潮中的奋进

20世纪90年代,市场化、产业化深入到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科研、医疗、教育都进入了改制阶段。新形势下的天工所面临着发展的困境,据天工院院长李鹤鹏回忆,改制前的十余年,天工所处于摸索探讨阶段,改革的思路和目标尚不十分清晰,最终在20世纪90年代初陷入极度困难的境地:债务沉重,福利停发,职工医疗费暂停报销,取暖设备全部报废,天工所面临着冬季不能供暖的局面。

此种形势下,天工所的领导班子综合国内外经济情况及行业发展方向,经过反复探讨,一致认为天工所改革势在必行,应走科技成果产业化道路。这一发展路径在1994年3月天工所第三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得以最终确定,“天工所的发展必须以效益为中心,生存来自效益,效益来自市场,市场来自适销对路的产品,而产品则来自科技创新。要实现科技成果利益最大化,必须加速自身产业化发展。实现发展目标的动力从何而来?从改革中来。”李院长说。

明确了发展方向的天工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运营机制、产业结构、管理体制上进行了彻底改革,带着重新焕发的活力融入了产业化浪潮中。1998年11月,为扩大产业化规模,天工所建立了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天津鼎盛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走上了独立经营企业的道路。此后,天工所又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跨地区兼并了青海工程机械厂,扩大了资产规模,解决了制约鼎盛公司发展的瓶颈———关键产品配套件供应问题,为鼎盛公司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更大幅提速了天工所的产业化进程。

继兼并青海工厂后,天工院(2001年5月,天工所正式更名为天工院)又收购了“中发展”,为鼎盛公司日后的融资、拓展铺平了道路,更为天工院在资本市场上运作提供了便利条件。至今,天工院仍是全国唯一一家收购上市公司的国家级转制科研院所。

在产业化的同时,天工院牢记国家赋予的使命,用国际前沿的技术引领行业发展。2001年10月,天工院在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项目“机群智能化工程机械”一期竞标中获胜,成为同行业中最早承担“863”计划项目的单位之一。另一方面,产业化后深度融入市场的天工院也看到了发挥行业引导作用的必要性。因此,在1990年前后,天工院(当时的天工所)开始通过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挖掘机械分会、铲土运输机械分会、工程机械配套件分会和学术工作委员会,协助政府实行行业管理,为政府、行业、会员及用户提供行业服务,引导行业发展方向。

20世纪90年代的产业化发展,使天工院掌握了在全球化市场环境中生存的要义,不仅自身得到了发展壮大,更为今后开展更高层次的技术研究积蓄了力量。

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成立五十周年庆典现场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半个世纪的承担

近几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实现了高速发展与大规模扩张,贴有“中国制造”标签的工程机械销往世界各地,一时风头无二。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加速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虽然促进了应用性技术的发展,壮大了中国工程机械的产品阵容,但却使前期投入高、回报周期长的基础性研究相对放缓,落后于行业整体发展,最终导致看似声势浩大的中国工程机械底气不足。

在欧、美、日等成熟的工程机械体系中,许多企业将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分成两类研发系统,分别针对长期市场和短期市场进行前瞻性与实用性研发。通过此种发展方式,这些企业不仅能够保持技术优势,还能在我国工程机械基础性研究发展缓慢的情况下,进一步拉大与我国企业的差距,稳稳占据高端工程机械市场,垄断高端装备供应,获取高额利润回报。

中国工程机械积弱的部分在于根源,在于行业技术基础的薄弱,这也正是天工院自成立以来一直意欲攻克的难关。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各行业全面深入国际化竞争,技术差距的负面影响就更加凸显。因此,“十一五”期间,天工院跟随国家发展战略与国际工程机械发展方向,结合国内外市场发展形势,在2006年1月1日提出了工程机械节能技术、工程机械再制造技术和工程机械智能化技术等3个科技发展战略工程,总定名为“0611科技”工程,进一步开拓高端工程机械基础性技术。2008年,天工院又提出“0821信息化”工程的科技发展战略,在管理、生产、销售等企业活动的信息化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工程机械产品信息化”的概念,以信息技术提升工程机械的节能技术,完成再制造产品升级,突破智能化与人机工程学研究。2010年,天工院开启了以现代化设计方法为手段,以材料和表面工程为技术支撑,以提高工程机械易损件使用寿命为目的的“1011等寿命”工程,旨在通过提升设计、制造及再制造3个环节的关键技术水平,提高工程机械易损件寿命,从而提高整机工作时间和可靠性。

区别于成立初期的功能性职能,如今的天工院在建立行业技术体系的过程中,可以依据国内外发展形势,融入更多的独立判断与个性化方案。以上三大工程,正是天工院从行业长期发展角度出发,根据基础性研究、共性研究、前瞻性研究发展战略,开展的以节能、信息化、等寿命设计和再制造等四大技术为主要方向的研究项目,这些项目最终将研发出满足低碳经济时代市场需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目前,这三大工程在实施中已创造出一批科研成果,包括5t节能装载机、工程机械整机和零部件再制造研究、工程机械材料表面基础性研究、工程机械监控器和控制器研究与产业化等,都已成为行业技术体系不断完善的阶梯。

在此基础上,天工院在2010年确定了未来发展的3年规划:计划到2012年,实现节能、信息化、等寿命设计和再制造四大先进技术的相互支撑并实现应用。而在同年7月,高端基础性研究成果的产业化路径也开始明晰,天工院承接的国家重点项目“非路面行驶车辆双变传动系统和智能控制国产化及节能装载机生产基地”开工,透视出天工院未来的发展速度与方向。

时值天工院成立50周年之际,感慨于天工院多年来的贡献,刘赞平表示:从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历史看,天工院曾对行业的发展和规划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行业产品研究、设计的重要基地之一;是行业标准化、系列化工作的主要协调与组织者;是先进技术的主要推介者。同样的评价也来自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原会长韩学松,他说:“现在天工院做的研究针对的都是前瞻性的问题,比如智能、节能减排、再制造、低碳经济等等,天工院一直站在行业的前面。”

五十春秋,往昔峥嵘,奠基行业,引领发展。“永争第一”是天工院的品格与灵魂,代表着天工院人的昂扬斗志,在它的激励下,天工院在中国工程机械的史册上铭刻了95项凝聚艰辛与汗水的“第一记录”,见证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半世纪的发展历程,作用不可替代。

厚积薄发谋大业,继往开来立新功。凭借雄厚的科研实力,科学的战略构想,未来,天工院将在“永争第一”文化理念的引领下,实施全新发展规划,打造行业研发航母,创造更多的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记录”。天工院50载的开拓与承担,一腔热血与坚定信念,必将迸发出更为耀眼的光芒,照亮中国工程机械的腾飞之路。

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50年历程

1961年,设计完成建立后的首个产品———6~8m3铲运机,获得了一机部新产品二等奖。它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具备了独立自主研发产品的能力。

1964年,颁布首批4个工程机械部标准,开启了中国工程机械的标准化进程。

20世纪60年代,采用自主研发与测绘模仿国外先进产品相结合的方式,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研制成功国内首台液压轮胎式装载机、单斗液压挖掘机和液力变矩器。

1966年,为满足国防施工机械化的需要,设计国内首台轮式推土机。

20世纪70年代,携轮式装载机、履带式推土机和单斗液压挖掘机进入青藏高原,在高海拔、高寒条件下进行试验,为开发高原型工程机械提供依据,并成为世界首家进入最高海拔地区的研究单位。

1972年,设计成功生产率为400~700m3/h的斗轮式挖掘机,开创了我国连续挖掘设备的先河,为发展连续采掘工艺及其成套设备奠定了设计基础和制造经验。

1974年开发的单涡轮和双涡轮液力变矩器叶栅系列、工程机械液压缸和多路阀系列,以及1975年开发的CBG齿轮泵系列等技术成果,均属国内首创,并获得了科技进步奖。

1975年,成功研制水下推土机,填补了国内空白,首次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工程机械产品,标志着天工院已具备了攻关科技制高点的能力。

1980年,生产率为1500~2000m3/h的斗轮挖掘机成套设备研制项目开启,项目内容包括设计生产斗轮挖掘机、转载机、排土机、电缆车、移设机、胶带输送机,以及诸多配套设备。项目由天工院总承包,十余家单位参加,标志着我国露天煤矿机械的科研水平首次从单机设计上升到大型成套工程设计阶段。

1994年,首创国内双回转式焊接变位机。

1995年,研制成功国内第1台舰用武器陆上仿真试验系统———“857工程”H/YBT-1型摇摆试验台。

1996年,首创国内稳定土摊铺机

1997年,首创国内抗泥沙防泄漏舰用离心泵。

1998年,首创国内大吨位线性绞车。

2000年,研制成功国内第1台大口径舰载火炮的通用仿真试验系统———“陆上联调试验场摇摆试验台”。

2001年,在国家科技部“机群智能化工程机械”一期竞标中获胜,成为同行业中最早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的单位之一。

2003年,研制成功国内第1台航天大型仿真系统———国家“高新工程”动态环境模拟系统;同年,收购“中发展”,成为迄今为止唯一一家收购上市公司的国家级转制科研院所。

2004年,首创国内流量可调节式旋涡泵。

2005年,140台平地机出口阿根廷,首创国内出口行业级大订单;同年,首创全液压移动登机桥。

2007年,首创国内节能型装载机、再制造平地机以及立转式开启桥机电系统,并推动柴油机企业研发国内首台工程机械用电控柴油机。

2009年,首创国内损管堵漏模拟训练系统成套设备、高压特大气瓶水压试验系统,以及高端节能型装载机。

2011年,首创国内运动病鉴定与训练平台。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欢迎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