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工做民族品牌 被关注是因为有梦想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1-06-13 06:30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三一62米泵车在福岛核电站救援现场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我们以前并不知道我们的产品会在日本核危机中发挥作用,因为我们的泵车以前都是打混凝土的,没有想到还会拿去打水”

三一62米泵车在福岛核电站救援现场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我们以前并不知道我们的产品会在日本核危机中发挥作用,因为我们的泵车以前都是打混凝土的,没有想到还会拿去打水”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张皓雯实习记者李珵发自北京没有星星,也没有月亮,湖南洪源机械厂的后山,四个没有了工作也没了户口的年轻人带着一瓶酒,一只鸡,在黑暗中登上了山顶,“桃园结义”。

“今生今世,肝胆相照,患难与共,誓为民族工业的振兴而奋斗……”

这一幕发生在1985年秋天,四位年轻人从洪源机械厂辞职之后,开始创业之前。以梁稳根为首的四人正是三一重工的创始人,三一的故事就由那次滴血盟誓开始。

其时的中国,尚且贫穷,不够强大,而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正意气风发,富有得想要买下全世界,以至于引得欧美国家甚为忌惮,逼它签下了“广场协议”。

本来梁稳根等人振兴民族工业的梦想与日本是毫无关系的。不过,在26年后,正是日本的福岛核事故检验了他们的产业梦想,使“中国制造”获得了更多国际认可。

“被宣传、被高调”

因为产品主要出现在工地上,而非普通消费者的家中,重型机械领域的企业很少能够引起大众关注。三一重工算是一个例外。

福岛核泄漏发生后,日本想尽办法为核电站机组注水降温。他们借鉴切尔诺贝利的救灾经验,考虑采用泵车向机组内注水。

经过仔细测算,他们需要62米臂架的混凝土泵车。于是东京电力公司向三一重工发出了购买意向。

“当日本提出这样的需求,我们理所当然的第一反应是捐献一台设备,这是人道的需求。”4月13日,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向文波告诉《国际先驱导报》。

这台62米的泵车使三一重工受到了公众的极大关注。不过,在向文波看来,这是“被宣传、被高调”的,对三一来说,“被关注”更像个偶然或者意外。

“我们以前并不知道我们的产品会在核危机中发挥作用,因为我们的泵车以前都是打混凝土的,没有想到还会拿去打水。”向文波对记者谈及此事时,语调轻松,惹来现场一片笑声。

类似的“偶然”还发生在去年的智利矿难现场。

去年10月,智利发生矿难,当时三一重工的一款履带起重机被救灾部门指定为救灾设备。

“我们事先并不知道设备运到了救援现场,也是通过媒体的报道,才知道我们的设备进行了这方面的工作。”向文波介绍。

不过,“被关注”之后,人们很自然地要问,为什么是三一重工?尤其是在这次日本福岛事件之后。因为日本本身就是个机械制造大国,为何会向一家只有二十几年历史的中国民营企业采购机械设备?

据了解,目前生产56米以上臂架的泵车,全世界只有三家公司,分别是德国大象、上海施维英以及三一重工。而三一重工自主研发的66米泵车在2007年就创了吉尼斯世界纪录,2009年三一刷新自己的纪录,将泵车的臂架增至72米。

而国际行业顾问Yengst于4月18日发布的2010年世界混凝土机械行业统计数据,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解释为何东京电力公司选择了三一重工:2010年,三一重工以27.2亿美元的混凝土机械年销售额位列世界第一位,蝉联冠军。

三一重工是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泵车制造商之一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从门外汉到行业第一

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三一的四位创始人,包括后来加入的向文波都不是学机械出身,却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做到了世界第一。

1994年,梁稳根等人创办的企业产值已经过亿。但因为他们的主业——有色金属材料——市场狭小,经过一番调研,现任三一重工董事长的梁稳根决定带领他的团队进入市场巨大的工程机械制造业。

当时,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工地上,很难见到属于中国自己品牌的工程机械。在这个领域,95%以上的产品是“洋货”。十几年后,这个领域的洋品牌已经不超过5%,其他95%以上的市场已由中国企业占领,而三一重工占据了接近60%的市场份额。

刚进入这个领域时,工程机械的所有核心技术都掌握在欧美巨头手中。当时,无论买技术还是与外资合作,对于三一而言,都是“此路不通”。因为三一发现,西方的技术并不完全适合中国市场,而与外资合作,无论从规模还是名气上,那时的三一都入不了外资巨头的眼。没有其他的路好走,除了自主研发。

“在过去十几年时间,我们从工程机械的‘门外汉’到开发出38个产品,不是简单的数量上的开发,是高质量的开发,在很多产品领域我们已经做到了中国市场第一,有些也是世界第一。”向文波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公司每年都将销售收入的5%~7%投入到研发中,而欧美同行通常投入的比例不会超过3%。同时,三一重工有超过5000人的研发队伍。

“这样庞大的研发队伍在工程机械行业也是少有的,很简单,给5000多名研发人员开工资的压力是很大的,欧美这些企业根本没有办法承担。”向文波说。

而对待企业的“技术创新”,梁稳根从没有有过半点犹豫。他尽最大可能为研发人员提供的宽松条件不仅仅表现在研发费用上,还体现在环境上。

三一进入工程机械领域初期,研发主帅易小刚为混凝土拖泵大胆设计了一个可以旋转90度的高低压切换阀门,不料遭到从工人到车间主任的一致反对。因为当时洋品牌都是用管子,大家想不明白,为什么要换呢?

而这件事却得到了梁稳根的拍板支持。最终,一个工作原理与原有产品完全不同的液压集流阀组设计出来了。三一集团的第一个专利也从此诞生。

这次参与日本救灾的泵车的臂架技术,原本也掌握在德国和美国企业手中。经过艰苦的研发和创新,三一终于在1998年掌握了这项技术,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台国产臂架泵车。

在业内,素有“臂长增1米,难于上青天”之说,而凭借着强大的研发队伍,三一泵车的臂架从37米增加到72米,三一重工的工厂成为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泵车制造基地。

有梦想的公司

很多人都猜测“三一”名字的由来,最离谱的猜测是因为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创办了公司,所以叫“三一”。

而对于梁稳根的团队而言,“三一”其实是他们理想的体现:“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这是梁稳根在创业之初就写在墙上的理念,“三一”也是由此得名。

这些年的发展历程,三一经常被媒体关注,屡屡成为舆论焦点。无论是2005年的股改,还是2006年质疑凯雷收购徐工,乃至此后的高管零年薪,三一都会被质疑过于“锋芒毕露”。就算是最近两次的参与智利和日本救灾,都有人质疑,三一有“打广告”之嫌。

而梁稳根认为,一切都是外界的误会,三一之所以屡屡站上潮头,因为它是一家有产业梦想的公司。三一的产业梦想,就是当年的滴血盟誓:振兴民族工业。

2006年,凯雷要收购徐工,时任三一重工执行总裁向文波在自己的博客上连续撰文,文风犀利,直指凯雷收购徐工机械是一场“美丽的谎言”,核心观点是徐工贱卖国有资产;凯雷带给徐工的价值除了钱无它;徐工作为战略产业和龙头企业不能由外资控股……

因为向文波连续发表博客,收购一事面对了巨大的舆论压力,最终不了了之。

两年后,梁稳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批露:“徐工这件事,即使给三一带来任何损失,我们也不后悔,这是民族利益。当时我和向总一起散步聊天,私下里说的就是这个话。”

梦想注定会成就不一样的三一重工。

“大约一年前,当我第一次参观位于中国长沙的三一重工混凝土泵工厂时,我被惊呆了。”今年1月28日,欧洲最负盛名的管理大师之一、德国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在英国《金融时报》上撰文称,与绝大多数靠低成本取胜的中国制造企业截然不同,他在三一身上发现了一种“相反方向的变化”:凭着一流的抱负、一流的设备与技术,成为全球市场上的有力竞争者。

美国《华尔街日报》的记者在参观完三一的工厂后,也有类似的感受:“位于长沙机场附近的三一厂房可以用一尘不染来形容,任何来三一参观的人,都可以感受到该企业强烈的自豪感。因为三一就是用类似其送往日本的泵车这样的设备带动了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

西蒙甚至将三一重工看作是一家“隐形冠军”企业,这种企业尽管为数不多,却将使中国真正成为“德国未来的竞争对手”。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