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三一:“全球第一吊”背后的故事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1-06-22 09:31   来源:慧聪工程机械网

时光如梭,恍若弹指之间,“全球第一吊”——三一SCC86000TM(3600t)履带起重机已成功下线,成为全球同行瞩目的焦点。回首两年多的奋战攻坚,“一切为了客户,一切源于创新”的理念已成为项目组的行动指南,引导着样机

时光如梭,恍若弹指之间,“全球第一吊”——三一SCC86000TM(3600t)履带起重机已成功下线,成为全球同行瞩目的焦点。回首两年多的奋战攻坚,“一切为了客户,一切源于创新”的理念已成为项目组的行动指南,引导着样机试制的方向,留下了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2009年初夏,国家有关部门向国内起重机主流厂商发出号召:打破国外垄断,研制满足三代核电建设的国产超大型履带起重机。梁稳根董事长迅速作出批示,“以最快的速度研制一台”,正式吹响了研制“全球第一吊”的号角。

其实,自2006年第一台大吊车进口招标起,三一科技研究院即开始了对核电用超大型起重机的调研和技术储备。项目正式启动时,总体方案已具雏形,最大起重力矩初定为60000t·m。然而在与现场用户的深入交流中,项目组发现最大起重力矩既定指标的业务拓展范围不广,经过对用户潜在需求的深度调研,确定此台车的最大起重力矩设计为80000-100000t·m。在近一年半的时间内,三一科技洞悉此技术机密的,不足10人。

最终方案确定,锁定目标最大起重力矩86000吨米,起重量3600吨。在技术方案设计阶段,研发项目经理李明奇博士经常会在某些技术问题上和总项目经理刘金江产生不同意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臂架设计。李明奇希望能沿袭行业惯例,利用1600t的现有臂架管料开展设计,而刘金江坚决不同意,要求必须在已有臂节的通用上做文章,并亲力指导设计。李明奇后来坦言:“一开始对于刘院长的要求不太理解,但是随着层层剥茧式的深入开展技术设计与分析,我很敬佩刘院长对专业技术的高屋建瓴的理解和把握。”

最终,“全球第一吊”不仅采用了与1000t完全通用的臂节作为双臂,更是在美、德等国家申请了国际发明专利。

样机试制阶段,为了国家责任,为了全球第一吊的荣誉,三一科技样机试制项目组克服一切困难,在苛求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群策群力保证样机试制进度。刘金江更是严格要求研发项目组,紧张时甚至24小时排班轮换进行现场支持。为了跟进支持项目,刘金江经常蹲在车间平台上审核、批注图纸;李明奇经常凌晨一两点钟还在车间看护自己的“儿子”;工程师陈志刚在工作紧张时直接在司机室里打一会儿瞌睡,爬起来继续连夜鏖战;张世勇发烧超过39度,仍然嘶哑着喉咙进行现场支持;李海峰在妻子孕产的几个月里,仅仅休了2天的陪产假,便将妻儿交给了家人,几乎没有休息过一个周末;苏令华顶住方方面面的巨大压力,依然在配重质量上不向任何人妥协……(本文来自三一 王宝玉)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