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重卡产品竞争的加剧,国内重卡企业纷纷加大在技术方面的升级力度。从目前各个企业的升级路线来看,斯太尔技术升级、自主技术革新、合资合作已经成为当前拉动重卡技术升级的“三驾马车”。
其中,通过持续升级斯太尔技术来提升产品技术含量的阵营,以中国重汽为代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信息室副主任潘增友介绍说,近几年来,中国重汽在发动机、变速箱、车桥等领域进行全线布局;同时,借助技术交换引进了沃尔沃的驾驶技术,推出了HOWO品牌,成功将产品线扩展到了斯太尔系列之外。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与陕汽、上汽依维柯红岩三者全线产品直接竞争的格局。
而陕汽则通过与康明斯的合资,建设起了电喷发动机生产基地,加上与潍柴的资本关系,保证了自身在发动机方面的优势。此外,陕汽与法士特变速箱、汉德车桥之间的关系,也使得陕汽拥有了斯太尔平台上所有关键总成的资源优势。
在以一汽和东风为代表的自主革新阵营,主要通过自主创新来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一汽吸收了国际先进的重卡技术进行自主研发,推出了高端重卡J6,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研发力量。东风推出的换代产品天龙重卡,也使其真正进入了大吨位重卡市场;DCI11升发动机的量产也让东风汽车在康明斯发动机之外,拥有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功率发动机技术。
在这“三驾马车”中,最受企业追捧的就是合资合作。“现在,国内主要的重卡企业后面都已经有了外资品牌的身影。新一轮的合资合作已经席卷了整个重卡行业。”潘增友介绍说。但与此前相比,这一轮的合资合作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比如,在合作过程中,外资企业开始放松对合资企业的控制权,参股、总成技术输入已经成为主流模式;同时,外资企业也开始越来越注重重卡技术的本土化。这使得国际先进的重卡技术得以和国内重卡行业的低成本优势融合,从而加速国内重卡技术的升级趋势。
但不可否认,其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潘增友坦言,比如在输入技术时,欧洲主流的重卡巨头,仍然是以总成技术为主流,而不愿意将自己的整车产品在中国实施本土化。他认为,这些企业之所以会作出这样的选择,主要是因为其产品的销售区域遍布世界各地。如果这些企业的整车产品在中国实现了本土化,那么伴随着成本的降低,将会打破其在世界范围内的整体价格体系。“如果在巴西买一台沃尔沃生产的重卡折合人民币需要100万元。而同样的车在中国生产之后再销售到那里价格却只有80万。这就对这些跨国重卡巨头的整个价格体系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潘增友说。
热门推荐